耕耘智慧田野,铸就青春华章
在浩瀚的蓝天下,迎着党的二十大精神,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7月10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赴仙桃市开展“三下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带着播种希望的种子,渴望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见证成长的奇迹。
初到乡村,我百感交集。青石板路、古朴的民居、田间地头的劳作身影,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而亲切。我深深感受到,乡村的生活虽然简朴,但其中蕴含的宁静与和谐,是都市中难以寻觅的。来到仙桃市沙湖原种场的第一天,文化站的主任为我们准备好了食宿,并在第一时间带我们去购买了教课所需的教具,紧接着又为我们介绍当地的特色,并且已经组织好了学生。他们淳朴的笑容、热情的款待,让我感受到了乡村人民的真挚与善良,初来乍到的紧张感也随之消失。初次踏入我们教学的文化站,一个接一个的挑战便接踵而至。文化站的教学设备较为简陋,孩子们年龄不同,导致学习进度与基础都参差不齐。但是孩子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的笑容纯真无邪,仿佛能洗净城市中的喧嚣和浮躁。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他们眼里有着炽热的梦想火花,渴望着知识,渴望着走出这片土地去看外面的世界。而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也有责任和义务将所学的知识传授给他们,在他们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为他们助力。
图为和同学们的初次相见。大学生网报 关钰涵摄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挑战。由于孩子们的基础参差不齐,以及缺少上课设备。不能简单地照搬先前准备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课件。而是需要不断地尝试、探索,找到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我尝试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概念。慢慢地,我发现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起来,他们开始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与我互动、交流。此外,还面临着如何与孩子们沟通的问题。他们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年龄层面都与我不同,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挖掘。我尝试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知识点。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尝试,我逐渐找到了与孩子们沟通的最佳方式,也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和动力。
图为课下给孩子们科普科学知识。大学生网报 关钰涵摄
三尺讲台,书写着很多人的执着与梦想,播撒着阳光与希望。对于我而言,三下乡支教不仅让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和人生感悟,更让我经历了内心的蜕变和成长。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我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坚定和乐观。这些经历让我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在支教的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一种心灵的触碰和情感的交流。它能够点燃孩子们内心的火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而我在这次社会实践当中作为当代青年,为我国乡村教育尽了一份绵薄之力。愿我们带着知识穿越高山,跨过河流,打破知识壁垒,推动乡村教育,将乡村支教这份社会责任的热忱传递下去。传送希望,播种明天,希望不熄,薪火永存。(通讯员 关钰涵)
图为第一次上课孩子们和志愿者与队旗合照。大学生网报 关钰涵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58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