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长1432公里,是世界上调水距离最长、工程规模最大、受益人口最多的调水工程。工程起点是河南省淅川县陶岔村,终点是北京团城湖和天津外环河,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水库引水,途径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解决京津冀豫沿线26座城市200多个县市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截止2024年2月1日,已完成累计调水615.47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1.08亿人,经济、生态、社会等综合效益明显。
淅川县,古称丹阳,位于豫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交界的黄金地带。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充当着中线工程水质检测第一“哨所”。淅川县是全国第一移民大县,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淅川县历时半个多世纪,先后有库区36.8万移民进行迁安,造就了“舍小家,为大家”的伟大奉献精神。
7月15日,由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学生组成的长安大学赴河南南阳“移民精神响渠首,特色产业豫民生”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淅川县开展“追寻领袖足迹,感悟移民精神”主题学习活动。
实践队来到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参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曾于2021年5月在此视察。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是整个中线工程的“水龙头”。南水北调一期工程主要采用新开明渠输水,北京段采用PCCP管和暗涵相结合的输水型式。工程全线封闭运行,布设渡槽、倒虹吸、隧洞、闸站、桥梁等各类建筑物共计2387座。建设中攻克了穿黄隧道施工、膨胀土处理、超大口径PCCP管道设计施工等一系列技术难关,开创了多项世界第一、填补了多项国际技术空白。
实践队员在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参观学习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成员来到南水北调干部学院。学院教务教研部主任郭度以《南水北调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为题,围绕南水北调概况、南水北调精神的内涵、南水北调精神的时代价值三个维度展开介绍,重点解读南水北调这项伟大工程背后的精神意蕴,并结合现实阐释该精神在举旗帜、聚民心、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方面所具有的时代价值,带领实践队员感悟这个由世纪梦想转化为“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伟大实践,回顾这一宏伟工程半个世纪的辉煌历程。
实践队员在南水北调干部学院学习交流
实践队来到邹庄移民新村,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邹庄村与群众亲切交谈的场景历历在目。在村支书邹会彦家中,实践队员了解移民生活状况、特色产业布局、集体经济发展等情况,真实感受到在党的带领下,移民群众开辟出的致富发展新道路。在村部广场上,实践队员在讲解员带领下了解在长达半个多世纪淅川人民“远迁青海、南迁湖北、省内迁安”的移民历程。实践队员们走进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大家边走边看、边听边思,感悟领袖情怀,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
实践队员在邹庄村参观
实践队员走进移民家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实践过程中,全体队员深刻领悟“忠诚担当,大爱报国”的移民精神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更加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将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不断强化实践能力,为祖国生态环境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56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