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9日,广东医科大学围龙情三下乡志愿服务队全体成员前往广东省梅州市西阳镇阁公岭村探访了林风眠故居及其纪念馆。奏响艺术和灵魂的交响,这是和伟大艺术家林风眠的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也是一场从认识林风眠先生到建立文化自信的过程。
图为林风眠纪念馆讲解员在为广东医科大学围龙情三下乡志愿服务队队员讲解——-林宝婷摄
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是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在当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文化自信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的精神力量。
在走进林风眠纪念馆之前,围龙情团队就已做好充分准备,队员们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林风眠文化的活动筹备,申请科风眠IP涉及版权以及林风眠画作使用版权,商谈了各个文创产品设计的细节,深入了解了林风眠先生的生平与名作的深蕴之后,他们为林风眠先生设计了文创“形象IP”与多种文创产品,旨在希望能够通过发挥阁公岭村的名人效应,带动乡村群众开设文创工坊,充分发挥乡村群众的文化主体性,挖掘乡村文化活力,坚定乡村文化自信。
作为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广东医围龙情三下乡志愿服务队在此次活动中充分依靠青年优势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完成了此次活动。
图为部分由围龙情队员设计的文创产品,版权归围龙情三下乡志愿服务队所有
在7月9日当天,广东医科大学围龙情三下乡志愿服务队前往阁公岭村探访了林风眠纪念馆及其故居。
日升时刻,他们望着头顶的匾额“敦裕居”,跨过门槛便进入了风眠故居。本以为的冷清,被一个慈祥的老奶奶的代替,她就是林风眠的侄女林素玲,队员们操着一口家乡方言与老奶奶对话,从谈话中,他们了解到了更多关于林风眠先生的事迹。顺着黛瓦白墙蜿蜒而上,便是林风眠纪念馆,受池水和阳光的影响,入帘的长阶上波光粼粼。
步入纪念馆的大门,首先看见的是晚年的林风眠先生端坐在大堂的样子,他的目光看向远方的山水,这些山水也无数次走进他的画作,这是他一生未能忘怀的。接下来,是林风眠先生的生平和各种作品。从小小村庄到世界舞台,从梅江边的少年,到铁塔下的学子,再到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正如他那火红热烈的“为艺术战”,这是林风眠先生对美和艺术的无尽追求。再往里走,气氛逐渐显得暗淡,晚年的林风眠先生具有非常厚重的思乡之情,无法返回家乡的他,只能写了一首《自嘲》来寄情于诗书中。林风眠的学生吴冠中先生曾说“从东方向西方看,从西方向东方看,都可看到屹立的林风眠。”林风眠先生致力于中西方艺术的融合,他,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奠基人。
初见林风眠,只识他寄情山水挥笔泼墨,在他的画作里,是他的才华横溢。再见林风眠,是见他情绪跌宕。后见林风眠,方知一代天骄,纵观先生的一生,他都在执着追求着美和艺术,这一份精神,他所创造的一方文化,才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西阳的一方水土,这可以成为文化自信的源地之一。
图围龙情队员们在林风眠纪念馆中参观并拍摄视频素材
队员们深知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自信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的精神力量,因此他们决定深挖乡村文化遗产的价值,找到乡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接下来的路途中,围龙情三下乡志愿服务队将继续秉承情系围龙,服务家乡的初心,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坚定的信念投入到百千万工程风眠IP设计项目的开发与推广中,助推乡村振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43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