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红色精神如同不灭的灯塔,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而应急知识则是那艘穿越风浪的航船,两者在实践的海洋中交相辉映,共同绘制出一幅壮丽的温情画卷。为响应国家提倡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和“全民科学防护意识”等号召,提高实践团成员的应急救护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红色基因铸魂脉,护民安全勇担当”实践团于2024年7月15日走进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共同学习红色精神指引下的应急救援知识及技能。
知之·悟出应急发展新篇章
生命无小事,救护是关键。在生活中,意外随时会到来,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会让一个生命稍纵即逝。中国心血管病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人,平均每天1500人死于心脏骤停,每分钟就有1人因心脏骤停突然倒地,这些意外有87%发生在医院外,而院外抢救成功率仅为1%。心脏骤停超过4分钟脑组织就会发生永久性损害,心肺复苏(CPR)是抢救心脏骤停最有效方法。除此,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吞咽异物或气管异物阻塞等引起意外窒息而死亡的儿童近3000名,占儿童意外死亡的90%,海姆立克急救法是目前世界上公认有效、一种简单方便的用于抢救急性呼吸道异物堵塞的方法。由此看来,全民普及心肺复苏术和海姆立克急救法、提高抢救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思之·绘出应急发展新画卷
上午九时,团队成员来到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医护人员以图文结合人体模型展示的形式,用严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围绕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及突发事件,通过不同意外场景的真实案例分析,生动、细致地向团队成员讲解心肺复苏(CPR)的操作流程,包括检查呼吸、按压胸部、进行人工呼吸等。紧接着,医护人员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师生们传授了海姆利克急救法的操作方法,强调了正确评估伤者状况的方法以及该急救方法的注意事项和技巧。通过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方式,医护人员为实践团成员们讲解并演示了腹部冲击法、胸部冲击法和婴儿救治法三种海姆立克急救法。在整个讲授过程中,同学们仔细聆听,认真学习,跃跃欲试。
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团队成员们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还在配套的仪器和设施的辅助下进行模拟实践,亲自操作了心肺复苏和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急救技术。一开始,部分成员在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部分动作没有做到位,医护人员在一旁对他们的操作手法进行耐心纠正,帮助同学们准确掌握并正确使用急救方法。这些细节操作的指导对同学们的实操技能提升起到了积极的辅导作用。同学们积极参与其中,现场氛围活跃。
行之·踏出应急发展新征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本次实践活动,使实践团成员进一步学习了应急基本知识,切实掌握了心肺复苏术和海姆立克急救法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宣传普及应急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践团成员表示,唯有将所学付诸实践,将应急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自己的应急素养和能力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各种突发情况时,保持冷静、迅速应对、有效处置,最大程度地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通过这次活动,实践团成员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应急救援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深刻体会到了红色精神在医疗救援工作中的重要性。红色精神所倡导的无私奉献、勇于担当、团结协作等价值观念,为他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在未来的专业课学习和应急实践中,实践团成员们将把这次学习和实践的经验转化为实际行动,以红色精神为指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红色精神在应急知识的传播中熠熠生辉,让应急知识在红色精神的指引下更加坚实有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35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