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寻红色战场,品读壮丽史诗
——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筑梦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之参观鸡心岭
位于陕鄂渝交界的大巴山的鸡心岭,因其在全国独具特色的地理位置被誉为“自然国心”,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旅游景观。为进一步加强对鸡心岭自然生态价值、红色教育价值、人文乡土等价值的探索,2024年7月14日,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筑梦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前往鸡心岭参观考察。
图为鸡心岭大门口王熠杨摄
鸡心岭,自然之妙笔,山地之杰作。这里峰峦叠嶂,山势险峻,悬崖峭壁直插云霄。据记载,1932年,湘鄂西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转向湖北襄北地区的红三军遭到国民党重兵追击后向川东转移。同年12月,贺龙率领红三军主力部队到达鸡心岭,红三军借助有利地形顺利进入川东。由此,“自然国心”鸡心岭旅游红色旅游基地,以红三军的战斗历程形成了镇坪县“鸡心岭贺龙红三军战斗遗址”统一战线教育基地、巫溪县一线天“红军首次入川教育基地”,成为鸡心岭大巴山地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激发新时代青年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图为志愿队与鸡心岭红三军战斗遗址合影王熠杨摄
尽管这片土地蕴藏着丰饶的红色遗产,但这些宝贵的历史遗存尚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目前,沿途的基础设施建设尚待完善,道路狭窄,通行不便,这不仅影响游客的体验,也阻碍红色资源向更广泛人群传播的步伐。这些现实问题,如同一道道亟待跨越的门槛,提醒人们在追求历史记忆的传承与发扬的过程中,还应同步关注和解决基础设施的配套与优化。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铸成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红色遗产的光芒穿透时间的尘埃,照亮更多人的心灵,激发起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憧憬。这不仅是对先辈们英勇事迹的纪念,也是对当下社会文化建设的一种责任担当,更是对未来世代精神滋养的长远投资。
记者:代渝钦
摄影:谢雨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26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