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治,生态之兴
为了深入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捍卫黄河流域在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中的重要地位。7月2日至7月8日,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人民的黄河卫士”团队奔赴洛阳市新安县开展“黄河之治,生态之兴”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在近一周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本团队不仅参观了把荒地变为4A级景区的神仙湾,还深入探究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对小浪底水库实地考察,让我们对保护黄河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此次社会实践不仅提升了我们的专业素养,也增强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我们坚信,通过不懈努力,我们能为黄河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让这条母亲河永葆生机。
“开辟万亩荒山,保卫黄河生态”
黄河神仙湾,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名字,位于我国河南省北部,是黄河流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地势起伏,河岸曲折,形成了诸多奇特的地理景观。这里不仅仅只是个度假的景区,更是黄河流域人民对保护黄河所作出的种种贡献的缩影,我们团队刚刚赶到神仙湾时,这里的负责人便带领我们在等候大厅内观看神仙湾20多年来从无到有的经历,视频中播放的最初的神仙湾这个地方时更是让大家产生了不小的疑惑:这个地方是怎么在20年内凭借这寥寥数人完成了这翻天覆地的变化的?靠的正是景区负责人们对黄河的热爱,对生态环境改善的不懈追求,他们20年来吃住全在景区内,在景区内刨山挖石,开垦梯田,种植了许多瓜果蔬菜,单是果树就20余万亩,数量更是不尽其数,解决了水土流失这个重要问题。为了解决景区内的用水问题,更是打了四个水塔,直接对黄河水进行净化使用。不仅如此,景区内还开办了许多游玩项目,吸引着游客的前来,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图为解说员带领我们观看神仙湾的发展历程视频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罗诗颖 摄
“感悟黄河文化,激发民族责任感”
黄河神仙湾内还收藏着许多黄河流域的古文化,如手工桑蚕丝手织绸布作坊,彩绘黄河石,活字印刷,古法榨油,石磨豆浆等等,还收藏有许许多多古代的农具。
图为讲解员在讲解蚕丝织布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罗诗颖 摄
通过与负责人交谈我们得知今天还有一个小学生研学团队到此处,于是我们借此机会给小学生们上了一节丰富的黄河文化与生态保护课程,让他们深入了解这条伟大河流的历史底蕴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地考察,孩子们对黄河的沧桑历史和生态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他们也会把保护黄河这一理想信念传递给下一代人。
图为团队成员对研学团队开展的关于黄河的讲解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罗诗颖 摄
“览黄河之雄伟,感民族之强大”
在解说员的带领下,团队来到了距离神仙湾不远的黄河边码头的选址处,到达了可以近距离感受黄河的地方,这里虽然地势崎岖,但道路两旁随处可见的参天大树以及数亩农田都显露着当地生态以及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调水调沙刚刚过去,这条黄河的支流便不是那么凶猛,甚至有点平静的溪流的感觉了,与我们所学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有点反差。但看到碑被周围群山围绕的黄河,内心也不由得生出一种澎拜之情。
在解说员这了解到,想要看更为奔腾的黄河,可以驱车到“小浪底大坝”那里的黄河犹如万马奔腾,掀起滔天巨浪,看上去颇让人震撼。于是团队告别了神仙湾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往小浪底,去一睹黄河的“真容”。一路上,成员们心潮澎湃,期待着与这条伟大河流的亲密接触。车窗外的景色变换,从城市的喧嚣逐渐过渡到郊外的宁静,最终抵达了小浪底水库的宽广岸边。在那里,终于目睹了黄河气势磅礴的模样,河水波涛汹涌,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图为小浪底水库的黄河景象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马雨翰 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孕育了无数英雄豪杰。从古至今,黄河的儿女们在这里繁衍生息,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耕种、建设,不断发展社会,使得黄河流域成为我国古代文明的摇篮。
在这次实践过后,团队成员们对于黄河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畏。河流不仅是自然界的杰作,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和文化的承载者。它的壮阔与悠长,象征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生生不息的创造力。站在黄河之畔,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涛声,感受到先人们为了生存与自然抗争的豪情壮志。这堂大自然的课,让我懂得了珍惜和保护的意义,也激发了我对母亲河的无限敬仰。最后,希望身为中华民族的我们能够担负起保护黄河的重担,同时祝愿黄河能够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伟大复兴梦想的河流能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继续书写着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
(通讯员马雨翰)
图为团队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罗诗颖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14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