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掠影,在广州湾历史民俗馆的静谧空间中,有十幅记载着古码头的油画高高悬挂于墙上,笔墨勾勒下的景色还原,于破败中依稀可见昔日繁华,这里既是历史的缩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也是赤坎的发端,更是赤坎人的乡愁和记忆所在,连历史悠久的湛江赤坎古商埠都始形成于宋代留下的这十个古码头。而这一切珍贵记忆的守护者,正是广州湾历史民俗馆的馆长——胡贤光先生(下文简称胡老)。
然而让不少游访者疑惑的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年逾七旬的胡老数十年如一日地为收集珍藏民俗文物穿梭于市井小巷,走街串户,出差走访,向各地老市民打听广州湾时期散落在民间的物件。为一探究竟,7月11日岭南师范学院“骐骥”社会实践队深入民俗馆内采访胡老,只为揭开神秘的面纱,让我们共同来聆听这位年过七旬藏宝翁的初衷与故事。
三代传承,情洒湛江,共绘湛江民俗文化新篇章。湛江过去也称广州湾,胡老提到他对湛江民俗文化的追寻始于他的爷爷。他的爷爷初到湛江时感慨于这里教育的落后,便致力于推广文化工作,主动创设私人书店,先后开设各类书局、书店,推动大量外地文化界人士的流入,极大力地促进了当时广州湾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从小他便受到爷爷文化育人情怀的熏陶,在爷爷的耳濡目染及言传身教中,他感受到了湛江作为第二故乡深深的归属感,这份精神上的渐染让他埋下了这颗守护湛江本土历史民俗文化的种子。据悉,胡老的祖籍是在浙江绍兴,1939抗日战争时期其祖父胡静澜举家逃难来到湛江定居。从此祖孙三代与湛江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为湛江的文化教育事业努力奔走,奋斗终生。
数千藏品,唤醒历史,述说广州湾历史往昔辉煌。自2014年民俗馆建成以来,已有馆藏超过千件,每一件藏品、每一张图片、每一段故事,均由胡老无偿提供,主要由广州湾时期的生活器皿、商业器具和军用物器组成,这些被历史沉淀百年的藏品几乎花费了胡老大半生的心血。胡老深知,每一件文物都是时间的低语,是先辈智慧的结晶,它们不应被遗忘在岁月的尘埃中,而应被珍视、被传承、被后人铭记。所以,胡老在传承文化的同时还积极地为参观者讲述对广州湾往昔生活的回忆和文物的来历,进一步为传播民俗文化做出贡献。
十年守护,坚如磐石,铸就广州湾民俗文化传奇。今年恰逢民俗馆建成十周年,也是胡老坚持为民俗馆增添文物的第十个年头。在这十年光阴里,他探寻文物的身影从未断开过,他通过参与文物展览、讲座、工作坊等多种形式,去寻找更多遗落的历史文物。在采访中,他提到印象最为深刻的藏品就是广州湾时期的金融票据,在抗日期间,这里是法租界也是当时中国唯一的出海口,据1942年的海关资料统计,中国当时的物资进出口80%都是在广州湾,由此可见广州湾当时在中国进出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这些金融票据的留存便是最好的历史证明。
生于湛江,长于湛江,守护湛江。无论是广州湾民俗馆数千件历史瑰宝映射出的文化精华还是胡老三代人初心不改数载坚守文物的动人情怀,都恰好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一句话“历史就是最好的教科书”。
因此,今年暑假“骐骥”突击队采用“数字化+文物展览”的形式,将民俗馆内承载着文化记忆与精神力量的文物首次以存于“线上博物馆”的模式亮相,将湛江的优秀民俗文物文化与现代技术相融合,让历史的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12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