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至9月5日,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探文求新”调研队完成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的调研活动,以“喜迎十九大”之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新时代发展为主题,调研吴桥杂技艺术的历史及发展。
调研之前,队员们制定了周密的调研规划,并根据实地调查情况及时调整更改。调研分为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参观、走访杂技艺人。通过线上与线下联合问卷调查,收集了居民对杂技的认识;实地参观考察,队员们参观了吴桥杂技大世界、杂技文化公园、吴桥博物馆及吴桥艺星杂技团;走访杂技艺人,采访了吴桥县杂技艺术家协会理事于永玉,世界吉尼斯纪录脚蹬最重物体纪录创造者郭淑艳。同时,队员们通过分发杂技宣传册向广大群众普及杂技知识。
通过调研走访,队员们了解到了杂技的内涵:杂技在于“杂”、“技”,“杂”体现了杂技的丰富多彩,种类多样,不论小孩还是老人,都会接受,因为杂技有496种项目,所以总有一种会被人所喜爱,所以杂技作为一种接地气的艺术而被大家所接受。
对于杂技的发展,并不能追溯到什么时候发现了杂技,通俗的讲,树上有一个果子,一个人够不到,另一个人骑到他身上就够到了,可能这就是杂技的起源,杂技的起源并不能说清楚,就在于杂技的“杂”字,因为杂技是多样化、多事化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杂技的发展形势大好,在逐渐的面向全国,面向世界,作为一种通俗的文化艺术逐渐被大众所接受。
对于杂技的进一步发展,队员们通过调研总结除了以下几点隐患:首先,最主要的隐患在于后备力量不足,学杂技的人越来越少,这也是目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濒临失传的最大原因;其次,很多人对杂技有错误的认识,认为学杂技非常辛苦,非常累,舍不得孩子受这种苦,不利于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第三,在经济高速发展,人才济济的社会大背景下,很多人认为杂技赚钱太少,学杂技没有前景,家长更多的是希望孩子接受正常的素质教育,而不愿意孩子接受当地文化特色教育,很少有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送去学杂技;第四,吴桥杂技团众多,但政府监管力度不严,里面混杂着不法分子,打着杂技的旗号,坑蒙拐骗,一定程度上砸了自己的招牌。队员们针对这些隐患已向相关部门提出了众多建议。
通过论文查阅、实地调研、采访记录等形式,队员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了杂技的相关状况,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新时代发展,也完成了社会实践报告的初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0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