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炎夏日的7月,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渣冲村迎来了一股充满活力的风——武昌理工学院智能建造学院“灯塔计划”同心筑梦实践团,他们带着知识的种子与对乡村教育的深情厚谊,踏上了支教之旅。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知识传递,更是一场心灵的触碰与梦想的启航。
7月11日,晨光初破晓,渣冲村村委会的教室已是一片欢声笑语,孩子们满怀期待地迎来了一个特别的早晨。上午8:30,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一堂别开生面的少先队队史课在刘晓斌同学的精心准备下拉开了序幕。这不仅是一堂历史课,更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胸前的红领巾代表着什么吗?”刘晓斌同学以这样一个问题开启了课程的序幕,瞬间吸引了所有孩子的注意力。他深知,对于乡村的孩子们而言,虽然他们或许已经佩戴红领巾多年,但背后的历史与意义却未必全然知晓。于是,他巧妙地运用视频资料与生动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将少先队从诞生到发展,再到如今成为广大少年儿童心中的一面旗帜的历程,根据时间分为数个部分,化整为零,既条理清晰又引人入胜,让孩子们对少先队历史有了大致的了解和认识。“从北伐战争时期的劳动童子团,到土地革命时期的共产儿童团,再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儿童团,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少年先锋队,每一次更名都承载着历史的重任与时代的使命。”刘晓斌同学的话语中充满了自豪,他通过五个时间段的划分,将复杂的少先队历史化繁为简,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仿佛穿越时空,亲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为了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少先队文化的魅力,刘晓斌同学还巧妙地设计了互动环节。他首先询问孩子们是否还记得红领巾的系法,这一提问立刻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他们纷纷举手示意自己会系。随后,他邀请了一位学生上台,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一步步演示了红领巾的正确系法。这一过程激发了他们作为少先队员的自豪感和责任感。紧接着,刘晓斌同学趁热打铁,将话题引向了队旗。他详细讲解了大队旗和中队旗的区别,以及它们所代表的不同意义。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孩子们仿佛看到了那面在风中猎猎作响的队旗,感受到了它背后所承载的荣誉与责任。随后,他又巧妙地引出了红领巾的来历,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少先队的历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课程的高潮部分无疑是学唱少先队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刘晓斌同学先是为孩子们介绍了队歌的创作背景和歌词含义,然后亲自示范演唱,他那充满热情的歌声瞬间感染了全场的每一个人。在他的带领下,孩子们也纷纷跟着哼唱起来,虽然他们的声音还略显稚嫩,但那份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却无比坚定。随着歌声的响起,整个教室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凝聚,所有人的心都紧紧相连在一起。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刘晓斌同学还设计了一个知识竞赛环节。他精心准备了一系列与少先队历史相关的问题,并鼓励孩子们积极举手抢答。孩子们的热情被彻底点燃,他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问题,整个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通过这一环节的设置,不仅加深了孩子们对少先队历史的记忆和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随着今日的课程圆满落下帷幕,对于渣冲村的孩子们而言,这不仅仅是一堂课的结束,更是他们心中梦想之光的点燃。他们在这堂课上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是对祖国的热爱、对集体的认同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在课程结束后,我们有幸采访到了“灯塔计划”同心筑梦实践团队长马诗皓同学,他表示:“这次少先队队史课无疑是成功的,我认为这次课程的目的同我们支教的目的一样,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种子,一颗带有勇气,爱心与责任的种子,并期待它能在未来发芽成长,长为参天大树。”(通讯员 徐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00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