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鹤形路,弘扬耕读文化——永泰嵩口古镇鹤形路调研实践
为感受耕读文化与追寻领袖足迹,7月6日,福建农林大学赴永泰“三泰耕读主题”耕读传家调研实践队在永泰嵩口古镇开展调研学习。实践小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首先在嵩口古镇进行了参观走访,来到了嵩口古镇极具特点的地点——鹤形路。
嵩囗古镇地处永泰县西南部,是福州市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鹤形路是一条通向垄口祖厝的通道,其设计取义于八卦五行当中仙鹤长寿吉祥之意。入口的书斋被视为鹤嘴,长约150米的弯曲小路象征着仙鹤的脖子,路面中间的土层部分代表鹤的食道,而两侧墙基由大小一样的鹅卵石砌成,寓意为仙鹤所食的米。
垄口厝,坐落在中山村,靠背大樟溪,是嵩口镇境内单座规模最大的古厝。始建于宋朝,续建于明清,在垄口厝的鹤形路口处,郑氏先祖修建了垄口书斋,暗喻莘莘学子的读书声,好比能够冲上九霄的高亢鹤鸣,象征着生生不息、一鸣惊人,古人也曾有“朗朗书声似鹤鸣”之说。垄口书斋闻名遐迩,嵩口镇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不少学子就是从此走向仕途之路。
图为垄口书斋 朱天意/提供 图为实践队在鹤形路合照 刘清洪/提供
通过这次走访参观,实践团成员深切领悟鹤形路背后的文化内涵,它是耕读文化以及家风家训的具象体现,承载着人们对土地的热爱与尊重,对知识的渴求与传承,大家也深刻领悟到文化遗产保护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意义。 姚欣岚,薛哲宇/文 刘清洪/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789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