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酥脆的饼皮,清甜不腻的豆沙,一股浓郁的香味带着浓厚的“乡”味从保靖县的一条小巷子里飘出……7月6日,为调研非遗美食保靖洗沙月饼的传承现状与发展路径,湘潭大学学生工作部赴湘西州保靖县迁陵镇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邓记月饼厂,拜访邓记洗沙月饼第三代传人彭晓玉,并亲身体验了洗沙月饼的制作过程,探寻其独特的匠心与技艺,感受“舌尖上的非遗”。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工作人员合影
酒香不怕巷子深,洗沙月饼天下闻。步入迁陵县大屋厂之幽深小巷,石板路蜿蜒,红砖墙古朴,绿藤蔓缠绕,旧木窗斑驳,皆诉说着此地岁月之沉淀。邓记月饼厂,坐落于大屋厂3号,原为住宅,后改造为家庭作坊,虽小巧却精致,古韵犹存。制作间洁净明亮,机器摆放井然有序,在明亮的灯光下,邓记第三代传承人彭晓玉,年近七旬,依旧坚守传统工艺。她右手紧握饼皮,左手轻揉红豆馅,全神贯注地制作月饼。一红一白两种食材,在她巧手的雕琢下,化作形态整齐的洗沙月饼,展现了其独特的匠心与技艺。
图为工作人员在制作月饼
这家传承了百年的月饼店,坚守着传统的月饼制作手艺,做出来的洗沙月饼口感香醇,甜而不腻,储存了几代人的中秋记忆,每年中秋节的销售都异常火爆,供不应求,是深埋于保靖乃至湘西人灵魂深处的家乡味道。2018年,“保靖洗沙月饼”邓记百年老号被评为湘西州级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项目。2020年,“大屋场邓记百年老号”被评为“湖南省老字号”。
外表平常,内含乾坤。实践团成员们在师傅们的指导下亲手体验了洗沙月饼的制作过程。从炒沙、和面、调馅到包馅,每一道工序都需精心操作,每一步都充满了匠人的智慧和心血。洗沙月饼当中最重要的馅料——洗沙,有着独特的讲究。邓记一直用原始树木的枯枝断木作为柴火,将洗好蒸熟的赤豆打磨成豆沙放入灶锅中,再加入适量的白糖、猪油和清油。经炒沙师傅不停搅拌、翻炒,待洗沙颜色逐渐从赤色变浅黑后,才可起锅备用。
关于包馅,彭晓玉指导同学们:“馅与皮的比例,事先经过了精确计算,多了,皮的口感被覆盖,少了,馅的味道又出不来。”制作完成后,一个个月饼们整齐排列在烤盘里送入烤箱。不久后,香味飘散开来,金黄油亮的月饼新鲜出炉,让人垂涎欲滴。拿出一个,一口咬下,外观看似只有一层的月饼,实则层层脆皮,再搭配绵密馅料,香脆可口。实践团成员们吃着亲手制作的月饼,脸上洋溢着幸福。
图为彭晓玉指导实践团成员制作洗沙月饼
择一业,终一生。“我今年70岁了,做了42年的月饼,洗沙月饼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一个符号,一种精神。”彭晓玉说,邓记糕点至今已有115年历史,经历过许多风雨。从一开始挑着箩筐走街串巷,到后面有了电动三轮车送货,再到如今许多顾客上门排队购买,邓记从没有过宣传,而是凭良心做月饼,坚持纯手工,老工艺,口碑自然而然地好起来。每年中秋节,小巷子里总是挤满着排队购买月饼的顾客。
随着时代发展,口味需求变化,许多年轻人向她学习洗沙月饼的技艺,并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数字化传播推广,使保靖洗沙月饼远销海内外。彭晓玉嘱托实践团成员们:“我们老一辈人负责把控质量,你们年轻人要创新发展,打通销路,让洗沙月饼一直甜下去。”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彭晓玉
牢记嘱托,不负韶华。实践团成员们将精心制作纪录片,并设计月饼新包装,科技助力,算法加持,将新活力注入老传统,以初心来守护,用匠心来传承,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深扎根、结硕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786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