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美育下文化遗产的美育功能与价值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郭锐潼 朱芯可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数字美育”的理论基础,随后探讨了文化遗产如何成为美育资源,并通过“盛享文遗”小程序的设计思路与美育功能,展示了文化遗产在数字美育中的实践应用。最后,文章分析了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美育价值,指出其在扩大美育教育覆盖范围、增强文化认知与审美体验、推动美育教育体系发展等方面的重要贡献。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也为美育的普及推广和美育资源有效开发等多方面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对于促进文化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数字美育 文化遗产 小程序
美育是审美教学与美感教学的结合,以此提升人们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作美的能力水平,助力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江门开平市是我国著名的华侨之乡、文化艺术之乡,更是闻名遐迩的碉楼之乡,在此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五邑华侨文化,滋养出独特多样的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世世代代开平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着开平人民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与想象力,体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本文将以“数字美育”为理论支撑,剖析文化遗产与美育之间的关系,探析开平文化遗产数字化产品“盛享文遗”小程序的美育功能与价值。
一、“数字美育”理论阐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发展,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5G、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新技术等数字交互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技术正逐步重构教育数字化的进程,深刻地影响教育的变革。数字美育是信息技术与美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新兴科技手段优化美育资源配置、创新美育服务供给,满足新时代青年日益增长的对于数字艺术的审美需要,以此提升本体审美能力和价值理解。数字化美育产品是数字美育趋势下所构建的新型美育产品,其突破了地理时空的界限,并且利用数字技术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提升群众的审美便利性,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体验和参与机会。
二、文化遗产如何成为美育资源
文化遗产植根于人民的劳动实践活动,蕴含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饱满的艺术形态与深刻的精神价值,展现出开平文化中特有的社会美、技术美与艺术美,蕴含独有的美育价值。
(一)文化遗产具象化与数字美育可视化互相照应
美是一个宽泛抽象的概念,美的表达需要借助具体的媒介要素。数字美育所倡导的实现途径其一便是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创建美育空间,使得艺术作品更具沉浸感,因此数字美育存在对美进行可视化表达的需求。开平市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文化遗产具象化表现承载着源远流长的五邑文化。开平市非遗中的称作“国字号”的“马冈鹅繁育技艺”“潭碧冬瓜”便是开平乡土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具象化表达,数字美育产品便可以构建培育过程,感受美食的同时熏陶于千年来的农耕文化氛围之中,体味劳作之美;玉石花盆景以玉石、翡翠等为具象化媒介,借永生之花保留自然之物生命活力的姿态,依吉祥之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可以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其进行美的可视化重构,深刻地感知到盆景不同角度的美感。开平市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种抽象化的文化的存在,它通过雕塑、民歌、绘画,甚至于诗歌等具象化的表现方式来参透开平人民对于日常生活美的理解,对生命活力美的认知,传递了他们对于未来美的生活的向往与憧憬。由此看来,文化遗产存在具象化形态的表达,符合数字美育进行可视化呈现的要求,得以成为一类极具美学价值的美育资源。
(二)文化遗产的文化底蕴与数字美育的文化空间形成观照
数字美育着力点仍在于美育本身,美育应是一种大美育,一种以文化为核心的大美育,不仅是艺术教育,更是文化教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这样的教育环境不仅仅指向物质空间,更指向精神空间,预示着数字美育需要我们去挖掘事物的文化内涵,以文化为纽带构建美的环境,以此塑造美的人格。开平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人文荟萃的地方,中华传统儒家文化、五邑华侨文化、红色文化在此汇聚,开平文化遗产中的开平碉楼是最显著的例子。起初,碉楼的建造是起着防盗匪、躲避自然灾害作用的避难所,但它更是一个家庭亦或是家族地位、名望的象征,这也体现出儒家重视亲情、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碉楼之所以特别还在于其中的文化贯通,许多碉楼都是在外打拼的华侨寄钱回家进行修筑的,因此开平碉楼融合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的独特建筑艺术,体现了中国华侨与民众主动接受西方文化的历程,彰显出开平文化的开放性与华侨文化之美;在抗日的战争,碉楼更是承担起抗日据点、中共地下活动场所的作用。特别是抗日后期,对阻止日寇由南路向广州撤退有着一定的影响,赤坎南楼更有司徒乡七勇士英勇就义的事迹,凝聚了开平华侨的家国情怀,被赋予了独特的红色记忆。由此看来,当时被作为日常居所的碉楼本质上是多重文化的融合,源远流长的开平文化遗产寄寓着当时开平人民对于生活美的追求,通过建设精神文化的环境,追寻更高层次的审美人格的培育。可以说,文化遗产满足数字美育构建文化空间的需要,足以成为一类极具美学价值的美育资源。
三、“盛享文遗”的设计思路与美育功能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数字美育理论应运而生,它强调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将美育资源数字化、网络化,通过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数字平台,实现美育资源的广泛传播和有效利用。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盛享文遗”小程序的设计与实施,不仅为开平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美育的普及与推广开辟了新的天地。
(一)“盛享文遗”小程序的设计思路
“盛享文遗”小程序是一个专注于开平市文化遗产与美育结合的数字化平台。它通过微信小程序这一广泛使用的社交媒体工具,实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与美育资源的便捷获取。“盛享文遗”的设计思路是在数字美育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用户需求与现代技术,打造一个集文化遗产展示、美育资源共享、互动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小程序的设计定位明确,旨在为传统文化爱好者、美育工作者及广大民众提供一个便捷的数字化平台,通过微信小程序这一广泛使用的社交媒体工具,实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与美育资源的便捷获取。
在信息架构上,“盛享文遗”小程序分为总体介绍、美育资源、课程产品与用户信息四大板块,每个板块下又细分为多个二级页面,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总体介绍板块通过“关于我们”“文遗名录”等内容,让用户快速了解小程序的功能与目的,以及开平市的文化遗产概况。美育资源板块则针对不同身份的用户,提供定制化的美育资源。课程产品板块则侧重于美育课程的合作与文创产品的展示。用户信息板块则为用户提供实时更新的小程序信息与个性化服务。
(二)“盛享文遗”小程序的美育功能
在探讨“盛享文遗”小程序的美育功能前,我们需要明确美育的核心特点和目标。美育旨在培养个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和审美能力,通过对美的感知、欣赏、创造和评价,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基于这一理念,我们可以深入分析“盛享文遗”小程序如何通过其独特功能实现美育的目标。
1.展示文化遗产,提升审美感知
“盛享文遗”小程序的“总体介绍”板块,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展示了开平市丰富的文化遗产。用户可以通过浏览“文遗名录”等板块,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视觉和内容的展示,不仅增强了用户对本土文化的认识,也提升了他们的审美感知能力。通过接触和学习文化遗产,用户能够培养对美的敏感性和鉴赏力,这是美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2.提供美育资源,丰富审美经验
美育资源是实现美育目标的重要媒介。“盛享文遗”小程序的“美育资源”板块,为用户提供了包括立体化教材、课程教案、PPT等在内的多样化美育资源。这些资源不仅涵盖了理论知识,还包括了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使得用户可以在多维度上接触和体验美育。通过这些资源的学习,用户的审美经验得以丰富,审美认识和能力得到提升。
3.互动交流,激发审美创造
美育不仅仅是对美的接受和欣赏,还包括美的创造和表达。“盛享文遗”小程序通过设置“留言板”等互动功能,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分享自己审美体验和创造成果的平台。用户可以在此发表自己对文化遗产的理解和感受,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和讨论。这种互动不仅激发了用户的审美创造欲望,也促进了审美观点的交流和碰撞,有助于形成更加开放和多元的审美视野。
4.文化创意产品,拓展审美应用
“盛享文遗”小程序的“课程产品”板块,展示了与文化遗产相关的文创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文化和艺术的载体。用户通过了解和使用这些文创产品,可以将审美经验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实现审美与生活的有机结合。这种应用性的拓展,有助于用户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美育的价值和意义。
四、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美育价值
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美育价值体现在多个层面,它不仅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还极大地拓展了美育的边界和深度。
(一)扩大美育教育的覆盖范围
魏砚雨与钱晓丹在谈论数字化艺术资源的美育价值时,指出:“通过数字化艺术资源,任何人只需拥有互联网和智能设备,就能够自由地获取艺术教育资源。人们可以通过在线艺术课程、艺术教学视频、数字化画廊等途径,学习艺术理论知识、技巧和创作方法,丰富自己的艺术认知。传统的艺术教育通常受到地域的限制,只能在特定的地点开展,而数字化艺术资源扩大了艺术教育的时空跨度。”美育资源也是如此。传统的美育教育通常受到时间、地点和资源等限制,只能局限于特定的学校或培训机构中开展。通过互联网和数字平台的应用,数字化美育资源打破了这些限制,使得美育教育能够覆盖更广泛的人群。在传统的美育教育体系中,很多人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接受正规的美育教育,数字化美育资源则为那些无法接触艺术教育的人提供了机会。
(二)增强文化认知与审美体验
文化遗产数字化使得公众能够通过网络平台接触到大量的文化遗产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艺术特征,还包括与之相关的文化故事和社会意义。这种广泛的接触和深入了解,有助于公众建立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框架,提升审美体验的深度和广度。数字化技术为文化遗产的传播和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使得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更加高效和广泛。“盛享文遗”等一些在线平台提供了评论功能,用户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和讨论。此外,一些数字化美育项目还鼓励用户通过在线绘画工具参与创作,并分享给其他人。
(三)推动美育教育体系的发展
文化遗产本身涉及历史、艺术、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数字化的文化遗产资源可以作为跨学科教学的素材,帮助学生建立起综合知识体系。例如,在美术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数字化的文化遗产资源,了解艺术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在历史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互动式的数字化展示,更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这种跨学科的融合教学,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使得大量的文化遗产信息得以数字化保存和展示,这些资源成为了美育教育的宝贵教学内容。同时,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易获取性和易更新性,使得美育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和及时。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已成为美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以“盛享文遗”小程序为代表的数字化产品在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美育价值实现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不仅丰富了美育资源,也为公众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多样化的审美体验与学习机会。未来,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创新,利用数字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美育教育的推广,让更多人能够感受到文化遗产的魅力,提升全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①魏砚雨,钱晓丹.数字化艺术资源的当代美育价值[J].互联网周刊,2024,(01):43-45.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744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