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嘴村位于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马城镇,是花鼓灯艺术的发源地。旧社会中,花鼓灯因背负“海淫海盗”的骂名而得不到重视,同时社会上还有“好儿不玩灯,好女不看灯”的封建思想制约其发展。然而,冯嘴花鼓灯艺人如冯国佩、冯国亮等顶住压力,坚持组织爱好者业余时间学习和训练。新中国成立后,花鼓灯艺术获得了新生,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1951年,冯国佩用花鼓灯形式参与治淮运动,吸引了中央歌舞团的关注。随后,戴爱莲、吴晓邦等舞蹈教育家来安徽采风,学习冯嘴花鼓灯艺术。1952年,冯国佩成为首位晋京传授花鼓灯艺术的民间艺人,1953年冯嘴花鼓灯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东方芭蕾”。党和政府对花鼓灯艺人给予关怀,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支持。总之,冯嘴村花鼓灯在历经艰难传承后,终于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重视和发展,成为重要的民族文化瑰宝。
在深入了解冯嘴村与花鼓灯艺术的渊源后,我深深被这一民族艺术所吸引。花鼓灯不仅仅是一种舞蹈,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在旧社会,它因种种原因被误解和忽视,但冯嘴村的艺人们始终坚守,为它赋予了新的生命。这次学习与宣传实践的初衷,是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花鼓灯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宣传过程中,我尝试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推广,包括社交媒体、文化活动和在线平台。在推广过程中,我深感宣传民族文化的难度与挑战。许多人对花鼓灯并不熟悉,甚至存在误解,需要耐心解释和普及。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宣传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花鼓灯作为冯嘴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和推广。同时,我也意识到文化宣传需要策略和技巧,要结合时代特点,运用现代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未来,我计划深入研究花鼓灯的历史、特点和价值,以便更全面、深入地进行宣传。我也希望能与更多的文化机构和媒体合作,共同推动花鼓灯艺术的传播和发展。
这次花鼓灯学习与宣传实践让我收获颇丰。我不仅了解了花鼓灯艺术的深厚内涵,还学会了如何有效地进行文化宣传。我坚信,只要我们持续努力,花鼓灯这一民族艺术必将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729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