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围绕网络“圈层化”视域下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的教育互动平台优化展开,通过调查分析了当前教育互动平台存在的问题,得出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教育互动平台时间较长、大部分大学生并不认为教育互动平台在促进深度学习时的最大优势是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反馈、大部分大学生并不认为教育互动平台在促进深度学习时的最大优势是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反馈、大学生对于优化平台的建议全面开花、平台优化有多方面的意义的结论。为平台提出引导多元化的观点交流和对话、与更多学校合作后整合在线和线下教育资源、建立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机制、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参与的建议,力图为大学生深度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环境。
【关键词】网络圈层化 大学生 深度学习 教育互动平台 优化途径
一、引 言
(一)调查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轻松获取各种信息和资源。然而,由于个人兴趣、社交关系、推荐算法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在互联网上往往只接触到特定领域的信息和观点,形成了一个封闭的信息圈。这种圈层化现象限制了大学生接触多元化的知识和见解,造成了信息获取的局限。
网络“圈层化”现象不仅存在于社交网络和娱乐平台,也影响到了教育领域。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仍然是信息的主要提供者,而学生们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没有足够的机会自主探索和发展兴趣。而在网络上,由于“圈层化”的存在,大学生可能只获取到特定领域的知识和信息,缺乏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也无法进行深度学习。
在当今社会,传统的知识获取已经不再足够。面对日益复杂的问题和挑战,人们需要具备深度学习的能力,即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整合,形成全面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往往只被要求熟记和掌握知识点,忽视了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思考。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途径来促进大学生的深度学习是当务之急。
教育互动平台作为教育信息的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工具,具有巨大的潜力来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通过优化教育互动平台,我们可以提供更具互动性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打破信息孤岛,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和体验。这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的深度学习,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交合作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综上所述,本次社会调查的背景是基于对网络“圈层化”现象的观察和对大学生深度学习需求的认识,旨在探索如何通过优化教育互动平台来促进大学生的深度学习。通过打破信息孤岛、提供多元化学习资源、培养创新能力和社交合作能力,我们可以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推动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1.调查目的
本次社会调查的目的是探索如何通过优化教育互动平台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进行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随之而来的“圈层化”现象让许多大学生面临着信息获取的局限和深度学习的挑战。因此,通过对教育互动平台的优化探索,我们旨在提供给大学生们一个更丰富、更全面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的深度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调查意义
(1)探索解决“圈层化”问题
网络“圈层化”现象导致大学生只接触到特定领域的信息和观点,缺乏多元化的学习资源。通过优化教育互动平台,我们可以打破这种信息孤岛,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帮助大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不同主题,并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
(2)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深度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优化教育互动平台,我们可以提供给大学生更多的互动性学习机会,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深入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个性化学习的推动者
每个人的学习方式和节奏不同,传统教育模式往往无法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优化教育互动平台,我们可以提供个性化学习的环境,通过智能化技术和数据分析来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果。
(4)促进合作与交流
深度学习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传统教育模式往往孤立了学生,难以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通过优化教育互动平台,我们可以搭建一个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平台,鼓励互助学习和思想碰撞,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5)培养终身学习意识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优化教育互动平台,我们可以让大学生形成持续学习的习惯和意识,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快速变化和发展。
综上所述,本次社会调查旨在通过优化教育互动平台,促进大学生的深度学习。通过打破“圈层化”现象,促进深度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个性化学习环境,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以及培养终身学习意识,我们可以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推动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主要概念
1.网络“圈层化”
网络圈层化指的是在社交媒体和互联网平台上,人们往往只与持有相似观点和意见的人交流和互动,形成了一种封闭的信息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人们往往只接触到与自己观点相符的信息和观点,而忽略或排斥其他观点。这种现象加强了已有的思维定势和偏见,阻碍了不同观点的交流和理解。
网络圈层化的主要原因是算法推荐和过滤机制。社交媒体和互联网平台根据用户的兴趣和行为,向他们推送类似内容和观点的信息,以提高用户参与度和满意度。然而,这种个性化推荐也会使用户陷入信息的狭隘性和片面性中。
网络圈层化对社会和个人有一定的影响。它可能导致信息隔离和认知封闭,加深人们的偏见和误解,削弱对多元观点的包容和理解。此外,网络圈层化也可能加剧社会分裂和极端化,使人们越来越难以建立跨越界的对话和沟通。
2.教育的网络“圈层化”
教育的网络圈层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内,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在互联网上往往只接触到特定领域的教育资源和观点,形成了一种封闭的信息圈。这种圈层化现象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和学习过程的局限,影响了学生深度学习的机会和效果。
3.深度学习
人的深度学习指的是人类在学习和认知过程中逐渐获得更加深入和抽象的知识和理解。与机器学习的深度学习类似,人的深度学习也是通过多层次的认知和信息处理来实现。
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人类从幼儿时期开始通过感知、探索和经验积累,逐步建立起丰富的认知模型和知识体系;它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分层的认知处理过程。人类通过多个认知层次来处理不同类型的信息,逐层提取和复合不同层次的特征和概念;人类的深度学习还包括迁移学习的过程,即从一个领域或任务中获取的知识和经验在不同领域或任务中得到应用和迁移;在深度学习中人们能够进行抽象和推理,从具体的实例中推导出一般性的规则和概念,通过逻辑推理和归纳来解决新的问题;人们通过观察结果、接收反馈信息和调整认知过程,人类能够不断优化和改进学习策略和知识结构。
深度学习是人类学习和认知的重要方面,并对我们理解人类智能和学习的机制有着重要的启示。通过研究和理解人的深度学习过程,我们可以为教育和学习设计更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促进个人的深度学习和全面发展。
4.教育互动平台
教育互动平台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和教育理念,为学生、教师和家长提供交流、学习和合作的在线平台。这种平台利用网络和数字技术的优势,打破了时空限制,为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灵活和丰富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教育互动平台的特点和功能包括学习资源的共享、个性化学习、教学交流和互动、学习评估和反馈、远程教学和虚拟实验等。
它的发展和应用,为教育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它为教育者提供了更多创新和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同时也需要教育者和学习者具备数字素养和信息技术的能力。另外,教育互动平台需要其他教育参与者的支持,如政府、学校和家庭,共同打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生态系统。
二、方法与过程
(一)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对象以所有年级中随机抽查的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1.文献查找法
在进行社会实践之前,曜行实践队成员对本课题进行了详尽的资料查找,并及时搜集专业名词的名词解释,也查阅过大量与课题有关的参考文献,深刻本课题的含义。成员在实践前对该课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理论知识的充足让此次课题研究更具有实用价值,且科学性严谨性都有所提高,厚实的基础为日后的寒调调研工作做好了铺垫。
2.问卷调查法
通过会议讨论将问卷编写分为“背景”、“现状”、“影响”、“措施”四个维度,并确定问卷发放和访谈对象为在校大学生。队伍通过多次内部会议的讨论商议,并结合指导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最终编制出一套调查问卷——《网络“圈层化”视域下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的教育互动平台优化探索的路径分析问卷》。该问卷分为卷首语、基本信息栏和十四道选择题,其中选择题包括单选题与多选题,题目从四个维度出发,主要为网络“圈层化”视域下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的教育互动平台优化探索的路径的背景、现状、原因、意义。
(三)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共发有效问卷1205张,每位队员都进行了发放问卷,队员们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最后进行人工统计,对数据进行交叉分析,在所有队员的共同努力下,问卷的发出和回收、数据的分析与统计、访谈的记录等任务顺利完成。
(四)数据分析
本次问卷发放,线上问卷二维码由队员分发给大学生直接进入问卷星页面填写,全体线下问卷由各组员发送至湖北师范大学学生,将有效问卷输入问卷星,问卷统一用问卷星计算模式进行数据分析。本次报告能够保证数据分析的客观性和精确性,所分析的数据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
三、现状与分析
(一)基础信息
1.性 别
本次问卷调查男生占比30.87%,女生占比69.13%,男女比例约为3:7,女性占比例较大。湖北师范大学为师范类学校,男女比例符合学校实际情况,问卷结果真实有效。
2.年 级
年级是研究本课题的重要因素,能了解不同年级的人群在教育互动平台的学习上受网络“圈层化”的影响,设置了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及以上四个选项,全面了解答卷人群的年级。由表格可以看出,本科生占大多数,比例为92.49%我校是本科学校,相对而言本科生数量更多,且问卷发放的时间正值大学生实习时间,很多研究生并不在校内,因而该比例符合实际情况。
3.政治面貌
此次问卷填写对象群众占比25.23%,共青团员占比63.49%,中共预备党员/党员占比11.29%,共青团员占比最高。
(二)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教育互动平台时间较长
教育互动平台在大学生的学习中通常扮演着辅助教师教授、对学生学习的课外补充等一系列角色,因此这一类平台也在大学生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调查数据显示,大约有60%的大学生每周使用教育互动平台的时间在三小时以上,即有超过60%的学生在工作日每天使用教育互动平台的时长大于甚至远大于36分钟。由此可见,教育互动平台在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地位符合团队成员预先的判断,由圈层化对大学生在教育互动平台的使用中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本次研究意义重大。
(三)大部分大学生并不认为教育互动平台在促进深度学习时的最大优势是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反馈
本问卷的第6题询问了在大学生心目中教育互动平台促进深度学习的最大优势是什么,但是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知识和反馈并不是大学生的首选。在这个问题中,打破大学生学习的时空限制,占了24.23%。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占了47.55%。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占了19.67%。而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反馈,仅占8.55%。根据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教育互动平台的最大优势不是互动也不是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反馈,反而是最基础的学习资源整合。所以,教育互动平台若是能在兼顾海量高质量的学习资源的同时还能为大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互动与个性化学习支持和反馈的服务,极有可能会大大提高大学生深度学习的质量。
(四)大学生对于优化平台的建议全面开花
把目光集中在措施类的题目,可以发现大学生对于这些题目的选项没有一个极端的编好,反而是这些选项的占比都势均力敌。对于第11题,您认为教育互动平台必须具备以下哪些功能的其中5个选项中(此题为多选),大学生选择每个选项的比例均在30%以上,甚至有一个选项高达64.4%。在第12题中(此题为多选题),大学生们对于平台的优化措施同样呈现如上题一样的分布。比例最低的达到30.12%,最高的达到了63.65%。总结这两个题目,占比较高的措施分别是:加强互动讨论和交流功能、升级学习进度跟踪和监督制度、提供开放的线上学术讨论平台、设计开放性的学习任务。由以上题目可知,针对于圈层化视角之下优化大学生学习互动平台的措施有很多很多,措施不能局限于一两点。
(五)平台优化有多方面的意义
对于平台优化的意义,本问卷主要涉及了两个题目,第13题涉及的是平台优化对大学生的积极意义,第14题则注重的是平台优化能对平台本身带来的正面效应,两题均是多选题。这两题的结果分布仍然像上面的一样,占比最低的选项都有30%多,最高的能达到60%多。例如第13题,优化平台对大学生有哪方面的积极意义?下面一共可选择的有6个选项,排除掉E选项即其他选项,其余的5个选项分别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支撑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培养社会责任感。、获得全球化学习体验、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针对于平台本身的正面效益,大学生所选择出来的正面效应有:提升用户体验,增强用户粘性;促进平台内部机制和人才革新、提升品牌知名度,打造品牌形象;促进平台信息共享,拓展合作伙伴。由此可见,优化教育活动平台益处多多。
四、思考与建议
(一)平台应该引导多元化的观点交流和对话
平台可以创建一个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元观点交流和对话的氛围。平台可以设立专门的讨论区、话题聚焦和辩论环节,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使他们能够自由地表达和分享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同时提供一系列主题和话题,涵盖多个领域和学科,以吸引不同兴趣和专业背景的学生参与讨论。这样的多元化讨论场景将为学生提供一个机会,了解不同观点、理解不同文化背景,进一步培养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平台还可以引入辅助工具和功能,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多元观点交流。例如,可提供论证分析工具、实时反馈和评价机制,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互动。此外,可以通过举办辩论比赛、写作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辩论。
(二)平台可以与更多学校合作,整合在线和线下教育资源
平台应当积极整合线上和线下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学习支持。这包括校园课程、学术讲座和线下活动等内容与在线平台相结合,以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实践机会。提供线上课程的延伸学习和拓展资源,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以及假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这种整合方式能够使学生在校内外都能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针对不同学科领域或兴趣特长,可以整合各类线下学习社团、科研团队或志愿服务项目等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通过线上平台的整合和推荐,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参与到校园社区中,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的培养。
最后引入线上线下融合式课程和项目,鼓励学生参与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和实践活动。通过整合线上资源和指导老师的线下辅导,促进团队合作,推动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跨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平台可以建立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机制
平台可以设立个性化学习支持机制,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资源推荐。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平台可以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路径,并持续跟踪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制定学习目标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研究和实践项目,提供科研导师及项目指导支持,引导学生通过参与科研、实验、创新等实践项目,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平台还可以提供学习评估和反馈机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定期评估,并帮助他们建立自我反思和成长的意识。此外,平台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导师或学习辅导员等专业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难题、规划职业发展、了解择业信息等方面的问题。
最后平台可以引入学习社区和合作学习机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学习,为他们提供一个互助、分享学习资源和经验的平台。通过搭建学习小组、学习对等关系和导师制等机制,学生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培养学生的领导技能、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平台可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参与
平台可以设立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专业发展指导和资源支持,包括教学培训、学术研究支持、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课程和资源。通过对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进行调研和评估,平台可以量身定制教师培训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服务质量。
对于教师的学术研究和课程开发,平台应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研究和教学资源开发,为其提供学术资源、项目支持、科研经费等,促进教师的学术创新和教学成果的转化应用。
平台还可以提供教师教学交流和协作机制,鼓励教师之间的课程设计、案例分享、教学经验交流,为他们提供一个合作学习和专业成长的平台。通过建立教师教学社区和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成果的提升。平台还可以开展专业发展讲座和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行业领袖,为教师提供前沿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科技应用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机会。通过专业发展讲座和活动,帮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提高其教学水平和专业影响力。
最后平台可以引入教学评价和反馈机制,为教师提供学生评价、同行评审以及教学实践数据分析,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需求,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教学改进和发展建议。
五、结 语
通过对网络“圈层化”视域下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的教育互动平台优化探索的路径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当前大学生在教育互动平台上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思考与建议。本调查报告的意义在于通过社会调查的手段,揭示了当下教育互动平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为优化大学生深度学习提供了一些建设性的参考。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意识到网络“圈层化”现象对大学生的学习和交流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不同社交圈层学生之间信息和资源的不对等,导致学习成果的不平衡和交流的障碍。因此,我们强调了个性化优化探索路径的重要性。我们提出了通过推出针对特定学科或兴趣爱好的专属学习社区,以及增加线上实践和案例分析课程等方式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这一方案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打破圈层壁垒,促进不同社交圈层间的跨界交流和共同成长。
此外,我们还提出了对教育互动平台内容与功能的持续优化升级的建议。学生们对目前平台的内容和功能提出了改进的期望,认为其缺乏吸引力和实用性。因此,我们鼓励平台开发者不断收集学生反馈,改进设计和功能,提升用户体验。同时,增加专家在线答疑环节、丰富交流形式等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互动性,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深度学习。
最后,我们强调了与高校和教育机构的深度合作的重要性。目前合作参与的高校和教育机构较少,且合作模式较为单一。我们呼吁更多高校和教育机构积极参与到教育互动平台的优化中来,共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加强师资力量和在线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同推动教育创新与改革的进程。
总而言之,通过本次社会调查报告,我们希望为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在教育互动平台上的优化探索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和建议。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教育是一项长期而持续的任务,我们期待未来能够继续关注教育互动平台的发展与优化,并为实现更好的教育质量而不断努力。感谢所有参与社会调查的人员和机构,以及对本报告的支持和关注。
【参考文献】
[1]姚佳佳,李艳.同伴对话反馈对大学生在线深度学习的影响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22.
[2]郑立坤,胡艺. 不同类型教学交互对大学生深度学习影响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
[3]孙冬岩.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智慧学习环境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2.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720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