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5日-26日,广西师范大学山水道调研团来到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金江村山水道茶业工厂开展以“强化脱贫致富成效”“产业助农兴邦”为板块,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寒假社会调研活动。
调研团以龙胜县为中心,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深入走访、学习实践等方式发挥高校大学生服务社会的职能,探析当地脱贫攻坚成果、产业发展状况,助力乡村振兴。
漫步茶园间,体悟茶文化之韵
调研的第一天,团长王雨欣带领团队成员来到龙脊镇金江村后山茶园进行调研,该后山茶园负责人李女士向团队成员进行解说。金江村后山茶园坐落于风景如画的龙脊山脉之中,这里山清水秀,云雾缭绕,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茶园内的古树历经数百年风雨,见证了金江村的历史变迁,成为了当地茶产业的一张名片。
在后山茶园,调研团成员了解到山水道茶业注重顺应四时之序,并重点参观了素心腊梅。素心腊梅的美丽,恰如古诗所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与兰花相似,素心腊梅也有着“幽”的意境,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它的香气独特,需要用心去寻找,正如辛弃疾在《卜算子》中所描述的:“著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只有真正用心去探寻,才能领略到它那淡雅而迷人的香气。
当素心腊梅在凛冽寒冬中傲然绽放,其冷香更是令人心神为之一振。山水道茶业独具匠心地将这股冷香精妙融入茶壶之中,使得每一壶茶都深深浸润着梅花淡雅而坚韧的芬芳。正值岁末寒冬,百花纷纷凋零之际,唯有素心腊梅“凌寒独自开”,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与高洁品质。品饮山水道茶业的腊梅花茶之时,仿佛让人置身于一片梅花的海洋,体验花瓣在风中舞动所传递出的坚强与优雅之美。素心腊梅的美丽形态、独特香气以及高尚品格,恰好与山水道茶业崇尚自然、追求卓越的理念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图为调研团参观后山茶园。通讯员 王雨欣 摄
通过参观后山茶园,调研团成员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后山茶园的魅力所在,以及它与自然人文之间的密切联系。这样的融合,使得后山茶园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文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茶园”。
图为调研团参观山水道茶业工厂。通讯员 付寒松 摄
寻访茶叶办,探索产业兴农之道
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了解桂林龙胜县近年来茶产业的发展状况,调研团来到了龙胜县茶叶协会、茶叶办公室等地与相关人员进行座谈交流与深入走访。
龙胜古树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曾是清乾隆六年官府的贡茶,也是当地少数民族崇拜的图腾。据中国茶品种志记载,龙胜龙脊茶芽叶生育力较强,适制红茶、六堡茶等茶类。充分利用现有的茶产业资源,挖掘其科学、历史、文化和产业价值,着力打造古茶树品牌,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可观。“十四五”期间拟扩种古树茶面积5万亩,引进国内知名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培育2家古树茶企业进入规模工业企业统计序列。
图为调研团团长与当地茶叶办主任进行沟通交流。通讯员 黄鹭婷 摄
通过寻访当地茶叶办主任,调研团了解到,龙胜古茶树资源十分丰富,有大乔木、小乔木和灌木三类,树龄在百年以上的茶树有5万多株,百年以下的不计其数,主要集中分布在龙脊镇、龙胜镇、泗水乡、江底乡,其他6个乡镇亦有零星分布。龙胜县古茶树均生长在高海拔山区,常年云雾缭绕,空气清新无工业污染,是老祖宗留下的最干净的茶。1995年,龙脊茶作为国家第28类名茶录入《中国茶学辞典》;2015年龙脊茶获农业部颁发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然而,龙胜茶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集群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龙胜县仍面临诸多挑战。目前,该县茶叶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受限于种植、加工、基础设施和市场等方面的不足,主要以初级产品销售为主。为了提升茶叶产品的价值和知名度,龙胜县茶叶市场需进一步细分,加强批发市场和精品市场的建设。尤其是精品市场方面,需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精心打造品牌形象。
在采访中,茶叶办主任还特别强调:“保证茶叶原料的品质是提升产品价值的关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龙胜县在茶叶种植、加工等方面还需不断探索和完善。根据茶叶办主任的介绍,目前龙胜茶产业加工方面还存在一些技术水平上的欠缺。为此,茶叶加工厂将积极改善工艺水平,加强学习培训,并计划更新设备以确保原料的质量。
此外,为了更好地宣传和推广产品,茶叶加工厂将结合互联网和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宣传推广。茶叶办主任指出,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宣传推广不再局限于过去依靠官方媒体渠道的方式,如今的自媒体已经相当发达。通过抖音、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以及其他互联网渠道,茶叶加工厂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来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互联网+茶产业”模式的加持下,茶叶加工厂可以更加灵活地传播品牌形象和产品信息,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将优质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最终实现“让一片树叶成就一个大产业,富裕一方百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717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