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要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核心就是继承、保护、发扬和创新五千年来中华文明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博物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社会背景下,每年有11.26亿人次走进博物馆,观看展览,参加活动,汲取优秀传统文化。随着社会大众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博物馆的展览、收藏、保护、研究职能也在不断地更新与改变,博物馆逐渐成为肩负着宣传、教育、研究等职能于一体的文化服务机构,成为社会宣传教育基地,成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地和展演地,成为文创产品的孵化中心,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的文字都活起来”。近年来,山东博物馆始终在思考、探索与尝试,深层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孔子文化、儒家文化、齐鲁文化,通过举办专题展览、研学活动、非遗展演、文物创意绘画大赛等形式,尝试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提升公众文化素质和博物馆文化软实力。
近年来,山东博物馆创造了“孔子学堂”“历史教室”“自然教室”“美育教室”四个青少年教育品牌项目,精心打造了“齐鲁文化传承体验基地”“山东民俗体验中心”等活动平台。山东博物馆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为开展青少年研学教育项目,向青少年群体传播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制作了与馆藏资源相结合的研学活动课程和研学实践材料包,积极开展研学活动。同时,也积极开展志愿者活动,举办流动博物馆进学校、社区、军营、商业综合体等送文化进基层活动。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文物活起来”的指示精神,利用山东博物馆馆藏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创新文物价值传播推广体系,宣传文化遗产保护观念,推广文化创意设计理念,充分激发新一代艺术创作者的创作热情,山东博物馆首创的“我是国宝手绘人”山东博物馆文物创意绘画大赛,已经圆满成功举行了2018和2019年两届,其中,首届活动受到了央视《国家宝藏》节目组的关注,而且部分优秀作品在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节目第二季盛典中进行了展示。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文物瑰宝的无限魅力,促进民众对我国文化底蕴的深入认识与了解,提升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丰富民众文化生活,2018年底,山东博物馆在官方网站举办了“齐鲁瑰宝耀中华——知·道国宝”文博知识竞赛活动,全国各地观众踊跃参与答题,有力地推动了齐鲁文化的传播和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此次文博知识竞赛是山东博物馆首次运用“互联网+在线答题”的方式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文物知识的传播与传承,反响很好,是一次连接博物馆与公众的创新尝试。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大国的重要指示精神,2019年,山东博物馆创办了“博学汇”这一以学习为主题的特色活动。“博学汇”是由山东博物馆发起,山东省内各大高校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每一期活动内容根据博物馆馆藏珍品、展览、学术研究等方面,邀请相关专业师生参与到活动策划及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中。活动通过学习通APP进行直播,参加现场分享活动的观众达1000余人,有力地宣传和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先进技术的快速发展,博物馆在展览展陈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与提升。山东博物馆也不例外,打造了一个面向移动终端的新型智能化导览平台——山东博物馆AR智慧导览系统。山东博物馆AR看展系统已完成并上线,以明代鲁王墓和十大镇馆之宝为试点,通过AR技术整合高清图像、语音导览和三维展示内容,观众可以通过手机(移动)终端的自助导览应用或支付宝APP扫描文物本体的方式实现全方位自助式观展体验。该项目脱离了智能终端需手动输入信息进行匹配检索的传统导览模式,实现了以摄像头实时捕捉、实景目标智能识别、自动触发反馈信息为特色的自助导览服务,创建了文博领域信息化应用的新形式。展览三维数据扫描展示形成机制。对山东博物馆举办的重要展览开展全面的三维数据扫描工作,利用现代化影像采集技术,将全景展厅、数字虚拟展厅呈现在观众面前,为观众打造永不落幕、没有围墙的博物馆。2019年11月17日,山东博物馆联合湖北省博物馆共同举办了“5G重构想象跨时空协奏”活动,利用5G技术实现两地协奏,呈现了一场跨时空的古琴和编钟演奏音乐盛典。这是全国博物馆界首次探索利用5G技术,实现“5G+文旅”的融合创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709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