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寻竹非遗”社会实践队——白族非遗之乳扇制作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 这段话出自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这段话表现了文化自信对于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在中国,饮食文化似乎占据了我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今天我们将走进被列入大理州第五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食物制作技艺——乳扇制作技艺。
曲阜师范大学“寻竹非遗”社会实践队走进了大理,学习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和制作技艺。实践队员们来到了大理一个制作乳扇的村庄——海潮河,这个村落坐落于洱海周围,队员们拜访了一户以制作乳扇为生都家庭。据了解,家里最会制作乳扇的人是家里年纪最长的一位奶奶,这是一位身穿深黑色白族服饰的奶奶。
首先,白族奶奶给实践队员们介绍道,乳扇别名乳线、饵线,是一种由牛奶制成的奶制品,明末崇祯年间乡人艾自修将它列为本地特产,称它为“乳线”,到清朝咸丰年间才称之为乳扇。接着,白族奶奶给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演示了如何乳扇的制作过程,只见奶奶将将酸奶水注入锅内煮烫,再倒入鲜牛奶,用竹筷轻轻摇荡,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等逐渐凝结,等液体的牛奶全部凝固成固状后将这一牛奶团子用纱布包住,用手挤出水分,最后用竹筷摊成薄片晾在特制的竹架上这才算大功告成。接下来的一切就交给了时间,奶奶说:“时间是酝酿美味的关键。”最后,在这位白族奶奶的指导下,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开始了这一白族非遗美食的制作。他们学习着奶奶的做法,将酸水煮沸,不停搅拌等待凝固,接着基础水分,最后晾晒。实践队的队员们还在奶奶的指导下往牛奶里加入了玫瑰花瓣等增加乳扇的味道。
这位白族奶奶亲自下厨为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做了不同做法的乳扇,第一种是生吃,风干的乳扇不经过任何加工,只需切成小片,蘸上一点白糖就可以使用,当然也可以不蘸白糖直接吃;第二种是油炸乳扇,把乳扇炸至两面金黄,最后再撒上白砂糖;第三种是烤乳扇,将乳扇放到火上烤,并涂上玫瑰酱,边烤边卷,最后卷成细筒状;第四种是米酒乳扇羹,在锅内倒入适量水烧开,将醪糟倒入搅匀,再打入鸡蛋搅匀,加入用白糖调好味的勾芡和切碎的乳扇,起锅即成。奶奶还说有凉拌乳扇,炒乳扇等做法。社会实践队员们在尝了这些乳扇制作而成的菜后都·赞不绝口。
如今这位奶奶已经80多岁了也依旧仍然坚持着乳扇的制作,她把乳扇制作的技艺传给了她的女儿,而女儿如今又要把技艺传给孙女,这一门手艺就会·一直这么传承下去,这是人们信仰的传承,也是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709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