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至8月5日,华中农业大学赴河南信阳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中国最美乡村——郝堂,于郝堂宏伟小学展开了为期17天的支教活动。
初来郝堂,只见成片的火龙果园、葡萄园、茶园,热情似火、美丽诱人;偌大的荷花田一片连一片,亭亭玉立、美不胜收;原生态的豫南民宿坐落于山水间,白墙青瓦,古朴和谐。支教队员们被郝堂这美如画的景色深深地震撼了。安顿好住宿后,大家满怀兴奋和期待地开始着手招生工作。
然而,与郝堂小学的杨文平校长交流后,队员们才发觉此次支教还有诸多难题等待我们去解决。第一个难题,便是生源问题。据杨校长所说,在我们之前还有一个支教队也在郝堂小学进行了半个月的支教,但由于表现不佳,给学生家长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而且有的学生体验了一次,大多都不愿意再去了,这便使我们的招生工作变得异常艰辛,同时也感受到了此次招生所承受的压力之大。
20日清晨,队员们“兵分三路”,准备挨家挨户地走访招生。首先我们向学生家长表明了来意并进行了自我介绍,对于家长们对我们的误解和偏见,我们也诚挚地作出了解释,希望家长们对我们的看法能有所改观。最终,在杨校长和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共招到了23名学生,超出了预想的人数,也不枉大家徒步几公里挨家挨户的走访宣传。
21日是开课的第一天,由于这里孩子们的文化课基础较差,因此应杨校长的要求,我们必须得教孩子们语文、数学和英语,每天早上与孩子们进行英语对话。除此之外,还开设了三门网络课程——二十四节气、鲨鱼公园、夏加尔的美术课堂,来丰富孩子们的生活,开阔孩子们的视野。或许是因为这所小学是一个支教点,每年都会有不同的支教队到这里来,所以孩子们初次见到我们并没有害羞或胆怯,很快就和队员们熟络了起来,这点倒令我们惊讶又欣喜。
也许支教就是多坎坷多磨难吧,刚解决了生源问题,紧接着又一个难题摆在了队员面前。因为天气太过炎热,而又只有一个教室有空调,所以孩子们都只能在一个教室上课,而这些孩子所在的年级又不同,因此上课时难免会相互干扰。为了尽可能降低干扰度,我们便将所有孩子分成了两个大小班,小班包括三年级和四年级,大班则包括五年级和六年级,两个班分开背向而坐。刚开始孩子们都还挺乖巧听话的,在美术课堂上学会了折纸还会自己折很多送给队员们,让队员们感动又欣慰。可渐渐地,大家相处久了,关系更密切了,孩子们却越发地调皮起来,上课时嬉笑打闹,午休时吵吵闹闹,还时不时来场恶作剧,着实让队员们头疼又无奈。尽管如此,相比于孩子们在课堂上认真严肃的脸,我们更喜欢看到课下孩子们纯真烂漫的笑,喜欢看着他们酣畅淋漓地打乒乓球,喜欢和他们一起聊聊自己的兴趣爱好,喜欢和他们一起玩那些我们童年也曾玩过的游戏。每当这时,我们会感觉自己和孩子们的心贴的很近。
31日,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张利华老师来郝堂小学指导我们的支教活动,张老师与杨校长和队员们交流后,对郝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她建议我们可以开发出一套适合郝堂村村情和郝堂小学校情的校本课程。结合郝堂村现有的旅游资源和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我们初步提出了三类校本课程的构想:英语、茶艺和民宿。英语可以结合郝堂村景点进行编写,这样有利于增强孩子们学习英语时的代入感,同时也便于孩子们未来能用英语向外国友人介绍郝堂。茶艺课程的编写则结合郝堂当地茶叶的发展,如信阳毛尖,同时介绍一些茶具及茶叶的知识,以此加强当地孩子对郝堂茶文化的了解。民宿也是结合郝堂村徽派建筑特色进行编写,让孩子们清楚认识到郝堂民宿特点,激发孩子们对其的保护和传承意识。这一系列的校本课程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课本的编写工作将由我们支教队后续展开。
十七天的时光转瞬即逝,8月5日离别那天,我们给孩子们送上了各自准备的礼物和寄语,孩子们收到礼物后爱不释手,开心不已。最后离别前,我们全体队员合唱了一首队歌——《爱因为在心中》,随着音乐声响起,这些天大家相处的画面都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想到即将分别,队员们和孩子们都不禁潸然泪下,恸哭出声。“爱,因为在心中,平凡而不平庸,世界就像迷宫,却又让我们此刻相逢ourhome……”
孩子们,不论今后能否再见,愿你们都能有个美好未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701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