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中华文明的火种,通过传统节日和民间习俗,在广袤的大地上代代相传,使古老的民族生生不息。而春节,就像一面镜子,在数千年的流转间,映照出中华民族深处的精神样貌和情感寄托,凝聚着中华民族悠久的人文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内涵。
千里不通风,百里不同俗。提到春节年俗,除了耳熟能详的一般年俗之外,各地区也因历史、地理、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年俗,进而也丰富了年俗文化的内涵与形式。聚焦江苏省内与省外部分地区,结合团队成员走访家乡过年习俗成果,体味中国部分地区年俗之前的同与异,一同感受年俗文化的多样性之美。
一、特色年俗美食
【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镇:起年鱼、炸藕饼、传统糕点、灌香肠】
l起年鱼:人们围网捕鱼庆丰收,讨一个“年年有余”的好彩头。
l炸藕饼:“藕断丝连思万里,钟灵毓秀遇长江。”从特产莲藕出发,烹制象征着团圆过年的酥脆油润的藕饼。
l传统糕点:麻圆、糖果、云片糕、年糕条、桃酥,老字号糕点店充盈着甜甜的年味。
l灌香肠:香肠,不仅作为腊味年货是时令的馈赠,更是保存在岁月之中的记忆和生活,是来自家人的爱与挂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阜宁大糕】
阜宁有制作大糕的悠久历史,相传,早在隋朝,隋炀帝顺京杭大运河南下路过淮安时,有地方官员进贡阜宁大糕之说法。这段历史虽无从考证,但有史记载,从明朝中叶,盐阜地区盐业兴旺,商贸繁荣,民间小食丰富多彩,盛极一时。有美食师傅总结了地方做大糕的经验,制作出“白如雪、软如棉、薄如纸、甜如蜜”的阜宁大糕。清乾隆年间,乾隆南巡江南,住宿淮安府,阜宁县令以糕点进贡皇帝,乾隆吃后,赞不绝口。此后,阜宁大糕作为御用糕点年年进贡,有官员因此官帽相戴,玉带缠腰,所以阜宁大糕也称为“玉带糕”。玉带糕是以糯米、桃仁、青梅、桂花、金桂、麻油等为原料,用“四镶法”精制而成,糕点既有点粘性又片片不粘。糕与“高”谐音,因而为民间所青睐。阜宁的孩子高考之前,学校会发放阜宁大糕,亲朋好友也会送来大糕,寓意“高中”。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参军、工作,亲朋好友常送一两条糕去,以示“步步高升”。阜宁大糕发展至今,已成为苏北地区的名吃,有非常多种口味,尤其是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买上几条大糕,亲朋好友、男女老少都可相送,寓含着对对方“大吉大利、步步登高”的祝福。《阜宁县志》有诗云:玉润糕点列晶盘,糯米香甜绕柱梁。合家聚食齐品味,满堂欢喜话吉祥。阜宁大糕在盐城人心中有着别样的情愫,它能勾起盐阜人民的乡愁,它能唤醒家乡人心底对于儿时的美好记忆,它承载着盐阜大地的美食民俗文化。早在2009年,阜宁大糕就获批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阜宁大糕的地域标签更为明显,产品的传播面更为广泛,行业的发展也更加蓬勃。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醉泥螺、醉蟹、麻虾酱等年味土特产】
醉泥螺是大丰传统名特产,以酒香浓郁、咸甜适宜、清脆爽口、肉嫩鲜四大特点闻名。吃起来味道鲜美,黄酒味有点重,不咸,肉质微甜,嫩嫩肥肥的,入口即化。而且这种泥螺真的一点沙子也没有。是佐餐下酒的美味,居家馈赠佳品。
醉蟹酒香四溢,掰下一只蟹脚,就能尝到蟹肉的细致,回味甘甜。揭开盖子,深深的金色蟹黄,或是丰腴的蟹膏,一口咬下去,丰满浓稠,十分过瘾。
麻虾又名糠虾,是一种产于江苏盐城大丰、南通海安等地区的一种淡水小虾。因为它细小如芝麻,而且永远都长不大,所以大丰人都叫它麻虾。其味道鲜美独特,且富含大量人体必须的营养成份,自古民间就有“好菜一桌,不及麻虾一吮”之说,堪称“中华一绝”。
香肚可以说是历史悠久,传闻始创于清同治年间。其形如苹果,娇小玲珑,大丰人俗称“小肚”。香肚选用鲜猪肉,二分肥八分瘦,勾芡十三道工序精制而成的蚕豆淀粉,精心制作而成。香肚可是大丰人餐桌上的“常客”,其香而不腻、风味独特,若是再配上小酒,简直美哉。
“果子”:有一种油炸的面食点心,形状和小枣相似,色泽金黄,内有蜂窝孔,无渣,且味甜,故称金枣,也叫金果,上海人叫油枣儿,大丰人叫“糖果子”。糖果子有不少品种,一种是褐色的,是用红糖制成的,一种是用白糖包浆的,还有一种细长的“锈钉儿”又香又脆,“糖果子”是70、80后儿时的高档食品。果子是大丰人传统的节令糕点,一直是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的礼品以及宴请必备食品糕点。
【江苏省淮安市:钦工肉圆】
在淮安,每逢过年家家户户的饭桌上必不可少的菜一定有烧肉圆,“吃在嘴里嫩又鲜,落到地上跳三跳”形容的便是淮安著名的过年特产——钦工肉圆。钦工肉圆因产于淮安钦工镇而得名,镇上居民间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钦工肉圆光又圆,吃在嘴里嫩又鲜,夹在筷子院外撂,落到地上跳三跳。言其不但味美,而且富有韧性,这源自钦工肉圆考究的原料选取和制作工艺。制作钦工肉圆时,原料选用猪后腿精瘦肉,用铁棒捶打成糊,加入水和淀粉,两小时左右就搅一遍,最后加肥膘粒、蛋清以及葱姜等调味料,搅拌上劲。
钦工肉圆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据说此菜为康熙年间钦差大臣驻钦工镇督工治河时所创,后来成为献给朝廷的贡品,因此又称“清宫肉圆”“清贡肉圆”。据《淮安文史》记载,清咸丰年间,在钦工镇,钦工肉圆以李、阮、程三家最负盛名,三家制作工艺和口味独树一帜。如今,钦工肉圆是办大情小事用以飨亲饷客的头道菜,以清汤寡油的素淡和齿颊留香的鲜美著称。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吃刨汤肉、吃汤圆】
l吃刨汤肉
(图源于网络)
正安的年味从吃一顿刨汤肉开始,从每年的腊月初一开始,在农村就开始请技术娴熟的杀猪匠“排班”杀猪。杀过年猪也有一些讲究,要选择吉日,一般选单日子,属牛、属马的日子最好,象征来年喂的猪膘肥体大。杀猪时最好是一刀毙命,称之为“过山快”,预兆来年槽头顺。毛要刮得干净,肉也要砍得周正。当毛剖净,将整猪支在杀猪架上,杀猪匠就从脊背处“开边”,看是否“通脊”(首尾膘的厚度均匀),围观者多用手指插入量出几指膘来。膘厚实,证明猪肥,熬出的油就多,主家也会受到人们的称赞。
刨汤肉的由来无法考究,但是村里的老一辈说:“刨汤肉,就是把新宰的过年猪,每个部位的肉都‘刨’一点,做成一大桌菜,所以叫刨汤肉。”如今,对美食不懈追求的正安人,不断创新,各个乡镇对刨汤肉的做法都各具特色,但是,新宰的猪肉,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的热闹,一家团圆的氛围,才是每一顿刨汤肉的灵魂所在。
l吃汤圆
在正安,大年初一必吃汤圆,又叫做“元宝”,有团圆美满,招财进宝的寓意,馅料通常为:花生、黑白芝麻、红糖、苎麻和核桃。汤圆煮熟之后也需要先“献饭”祭祖、祭灶神,还要在在家门口放鞭炮,放鞭炮的时间越早就说明这一家人越勤劳。
【四川省泸州市:吃年猪汤、做黄粑、抢元宝】
l吃年猪汤
在快要过年的前一段时间,一般是在家里人都到的差不多的时候就会安排杀年猪。杀年猪的日子有讲究。旧时有“杀七不杀八”的说法,逢亥日、亥时及逢阴历“六、八”是不能杀猪的,一般都会选在适宜祭祀的日子进行。一般在杀年猪的前一天,就不再给“年猪”喂食了。杀猪是一门技术活,需要众人的齐心协力。一头300斤重的大肥“年猪”,至少5、6名强壮的男子才能制服。宽敞的院坝边上是杀年猪最佳的地点,砌一个土灶,烧一大锅开水也是杀年猪的必备工作。杀猪时也有讲究,必须“一刀毙命”。一方面是让猪不受罪;另一方面,如果一刀捅下去没死,或者猪挣脱了会被视为不吉利,主人家不高兴是肯定的,对杀猪匠来说更是职业生涯的污点。
l做黄粑
(此图源自网络)
黄粑是泸州地区老百姓非常热爱吃的一种传统小吃,其色泽金黄、香气浓郁、味甜糍和。其制作方法是首先将大米和糯米打成米浆,再将剩下的糯米放入传统的木甑中蒸煮到七八成熟。把打制好的米浆与蒸好的糯米饭倒入大木盆中再行混合,加入少量的红糖或白糖,待米浆中的水分被糯米饭完全吸收,便可打成饭团并摔打成型。用洗净晾干的良姜叶将成型的糯米饭团依次捆扎好,然后便可全部盛入大木甑中加火蒸煮了。刚蒸熟的黄粑香气扑鼻,可直接食用;冷却后,可切片油煎,或放入醮糟水内煮沸食用。一般在年前家里都会多做一点,一部分送给亲戚,一部分留着过年时候吃。
l抢元宝
大年初一的早上一般会吃一种叫“元宝”的东西,可以将其理解为大型的汤圆,但与平时吃汤圆不一样,这天,元宝下锅,等水煮开了,元宝漂浮起来,大家都抢着夹元宝到自己碗里,这叫做“抢元宝”,寓意着来年招财进宝。最传统的“元宝”馅料就是:花生、黑白芝麻、猪油、白糖、橘红。
【重庆市潼南区:刨猪汤、灌香肠、“秋”腊肉、做酱肉】
l刨猪汤
杀年猪、吃刨汤、分猪肉是重庆特别是农村地区的特色年俗之一,这个迎接新年的习俗一方面寄托着人们想要过一个“肥”年的美好愿望,另一方面人们也会也在杀年猪、吃刨汤时邀请亲朋好友,在边吃边谈中联络感情。在这个习俗中,年猪的选择会有讲究,一般是自家靠粮食喂养长大的猪儿,特地为过年准备的。刨猪汤也是有讲究的,不单单只是一锅汤,桌上会有七大碗八大碟,包含粉蒸肉、回锅肉、炒猪肝、酸菜滑肉面块等等。
l灌香肠、“秋”腊肉、做酱肉(秋是川渝方言,就是熏的意思。)
香肠腊肉是川渝地区的年前制作的年货之一,对每个川渝人来说,最直接的年味就是腊肉、香肠。当家里开始灌香肠、“秋”腊肉的时候,就代表着春节的临近。以灌香肠为例,整个完成的过程会历经选肉—腌制—洗肠—灌肉—绑绳—清洗—晾晒—“秋”肉—再晾的环节,整个过程会持续大半个月。
二、特色年俗活动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赶娃儿场、祭祀土地神、插满天星、追黄雀、马马灯】
l赶娃儿场
农历年前的最后一次赶集,在正安被叫做“赶娃儿场”,每个乡镇的赶集时间都不同,一般为年三十。长辈会把过年衣服(新衣服)和压岁钱给小孩,让孩子们去赶娃儿场,孩子们也在这一天喜提独自赶集的权利。他们揣着压岁钱,挣脱大人束缚,呼朋唤友风风光光,“挥金如土”自由自在。对他们来说,儿童节不是儿童的节日,娃娃场才是。
l祭祀土地神
正安有许多少数民族,“腊八”布依族和苗族会祭祀土地神。这个祭祀活动一般由寨老牵头,每家每户集资参与,就近请摩公主持祭祀仪式。其大概意思是拜祭土地神灵:我们村(寨)种您的土地,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家家五谷丰登、牛羊成群、鸡鸭满圈,非常感谢您的庇佑,眼看新年要到了,我们全村(寨)来给您修缮庙宇,清扫卫生,还给您送来猪头、雄鸡、米酒、香烛、纸钱,敬望笑纳,同时祈求您明年继续庇佑我们整个村寨无灾无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l插满天星
大年三十晚上,农村的家家户户都会围着房子插一圈香,又被称为“插满天星”。可祈求家庭和睦,祈求丰收,祈求身体健康,祈求财富,祈求长寿,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快乐、幸福,祈求村里的人们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l追黄雀
在正安,正月十四承做“过大年”,家家户户也要再吃团年饭。在农村,以前孩子们还会“追黄雀”。据说,在物质缺乏的年代,荒瓜(南瓜)等瓜果在餐桌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但农村菜地里种的荒瓜常常在刚结出果的时候就被山里的黄雀吃了,因此逐渐形成了“追黄雀”的活动,喻作春节最后一天祈祷丰收。
早饭过后,大人们忙着备年饭,孩童们便三五成群地穿梭于竹林里,用削尖的树枝戳笋壳做火把。待天色完全黑了,同村的小孩便举着一串串笋壳,用火点燃,风风火火地围着村子奔跑,嘴里喊着“黄雀飞过河,荒瓜结成坨;黄雀飞过坝,荒瓜结得大。”听父辈说,他们小时候还会跟对面山头村子的小朋友比赛谁的声音大,跑的远,谁的笋壳多,火燃得旺燃得久。
(图源于网络)
l马马灯
春节期间民间耍马马灯。艺人用材料扎成马身,不要马腿,马身中部留一空洞,以能从中穿过一人为限,马身表面绘成彩色,以示吉祥如意。马马灯由两人表演。马马灯在正安小雅镇一带十分流行,演出内容主要以三国时期的故事为主,融合弹、拉、说、唱、演等各种技艺,服装打扮鲜艳明亮,唱词语言多为村言俚语,表演形式则粗放优美,幽默谐趣,十分热闹。过去,这番热闹场景是过年过节最期待的节目,但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生活涌入了更多现代化色彩,马马灯逐步退出大众舞台,成为特定化场景中颇具“实用性功能”的一个角色。
(图片源于网络)
【四川省泸州市:偷青、三十条活路、守田坎】
l偷青
(图片源于网络)
“偷青”是当地的一种民间习俗,每逢农历正月十五至十六日晚上到别家地里去“偷菜”。所谓“偷青”,就是偷别人家地里的青色的禾苗,无论豆尖、青菜还是葱叶、蒜苗。说是偷青禾,实质却是想偷家景好的人家的运气,去掉自己的诲气。“偷青”,可以单独行事,也可结伴一路,但不能让别人碰上,如果碰上了就意味着一年都要走霉运,因此一定要在夜深人静时去偷。
l三十条活路
“三十条活路”是当地每年过年都会听到的一个词,就是说在大年三十当天(白天)至少有三十个活儿要做,例如:洗衣服、扫地、扫扬尘(一般在厨房)、理后阳沟(清理房屋一圈的泥土,便于排水)、贴春联等等,三十条活儿都具体是什么没有明确,就是指年前的一种习俗,意思就是把今年该做活儿都做完,不要留到明年做。
l守田坎
守田坎,也就是守岁。按当地的习俗,除夕这天晚上,吃完团圆饭,收拾妥当,家里人就围坐在一起,共同守候旧历新年钟声的敲响。老一辈人说:我们是农村人,守好田坎,第二年就不缺水,就会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生活才会越来越好。而在吃完年饭和零点的这一段时间,一般会打牌来消磨,有的打大贰、有的打“跑得快”、有的“抓金花”、有的“劈九点”(“斗牛牛”)、有的打麻将。
【四川内江威远:“打阳春”、“牛灯舞”、“烧九节龙”】
l“打阳春”
“打阳春”即打扬尘。威远农村以前的房子,烧柴做饭,烟熏火燎,平时农民没时间大扫除,等到腊月二十三来一次彻底清扫。那时候,每年腊月二十三吃过早饭,各家的主妇就开始把家里的桌椅板凳、坛坛罐罐等物品搬到院里。不能搬的床、柜子等物件就用塑料布遮起来。然后到竹林里砍一根竹竿,拿回家扎成一把长扫帚。用竹子扎扫帚扫尘,这里面还有驱“竹”扫“陈”的谐音,表示将迎来新年好运。如今在农村,人们住上了楼房,家里进行了装修,厨房里用上了电或天然气,也安装有抽油烟机,屋里基本不再积累烟尘。打扬尘,却依旧是人们的过年习俗,它寄托着人们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l“牛灯舞”
越溪牛灯舞始创于清朝中期,起源于四川内江威远县越溪镇俩母山下。其前身为“牛儿灯”,是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原生态民间舞蹈,传神体现出了农耕文化生活。2009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威远牛灯舞”代表四川入选并参加全国首届农民艺术节,荣膺最高荣誉奖——精粹奖,道具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越溪牛灯舞不仅有斗牛舞蹈,打做唱念俱全,语言更是汇集了四川土话俚语精华,巧妙运用谐音、谜语、歇后语等手法,令人捧腹开怀。
l“烧九节龙”
威远县新场镇元宵烧九节龙的习俗从明朝开始流传,每年正月十三开始,龙灯队伍便走街串巷为乡亲拜年,祈年驱邪,各家则燃烛、奉糖果、放鞭炮、红包等,元宵节“正灯”日,便是“烧龙”大戏上演之时。翔龙节出龙仪式,出动各种大龙、彩龙、脱节龙,花轿、军鼓、花船、腰鼓、花棍等各种表演队伍。不仅如此,这3天晚上还有烧龙和打铁水花活动,当地群众将用焰火追着九节龙“烧龙”,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过油】
在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年前家家户户都会说“要过油啦”“你家过油了吗”。“过油”指在家炸制各种吃食。除夕前一周内,几乎家家都会会过油。在土灶大锅里倒上办锅油,柴火烧的旺旺的,红红火火,好不温暖,这也象征着来年的生活如这柴火般红火。我家年年必炸萝卜丸子、藕夹和带鱼,村里有老人在的人家一般都会炸麻叶。从前过年炸制吃食是因为百姓生活水平不高,甚至温饱都没保障,食用油异常金贵,所以吃的很节省,而油炸食品太费油,普通人家每年往往只能在过年这么重要的节日才能享用这么一回。而现在虽然炸制的吃食随处可见,但在过年时一家人一起“大动干戈”过油的传统还在。这是对劳碌了一年的自己的犒劳,是一年的完满结束。
三、总结
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时所强调,“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我们必须“知所从来”“识其所在”并“明其将往”——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真正理解中国年俗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真正感受“老味道”和“新年俗”碰撞的火花;将文化自信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共同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因此,团队成员们在春节期间积极展开家乡年俗文化宣传实践活动,正是为真切落实青年的责任与使命,我们每位成员在认真学习和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锚定前行方向,并通过持续开展年俗文化宣传的实践行动,不断奋进在成长为中华文化的“代言人”“传承人”的前行道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997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