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民国初年(1912年)创建的一所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学制最正规、门类最齐全的军事学校。溯其渊源,应自清朝末年之军事教育说起。
缘于清朝之统一中国,最初的军力是依靠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及汉军八旗。其后又成立绿营兵、巡防营。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后,洪秀全、杨秀清太平天国运动事起,清兵已日益腐败。遂又有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所谓楚军兴起。
李鸿章于同治九年(1870年)八月接替曾国藩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前后,即已开始推行洋务运动,采用洋枪洋炮、洋式方法训练军队。光绪十一年(1885年)5月且在天津开办北洋武备学堂,主要采用德国的军事教育方法,并聘用德国军事教官,学制暂定一年,其后逐年延长学习期限,所教育出来的学生如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李纯、张怀芝、陈光远、王占元、赵理泰、王汝贤、张鸿绪、周符麟等人,以后都成了北洋武备派的风云人物。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甲午战争后,中国因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有部分开明的官员,则力主速改兵制,积极练兵。袁世凯更向李鸿章上书表示“此次兵务,非患兵少,而患在不精,非患兵弱,而患在无术”。李鸿藻、刘坤一、张之洞诸封疆大吏,对袁世凯亦颇看重,于是便保奏袁世凯接替胡燏棻的职务,开始在距离天津东南七十里的小站编练新军,并成立新军陆军行营武备学堂。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戊戌政变失败,袁世凯升为工部左侍郎,又授山东巡抚,仍兼统武卫右军。袁在山东以追剿乌合之众的义和团,受到中外有识之士的赞许,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病卒于任,袁世凯即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当时八国联军驻在天津,袁世凯则自山东到保定视事。
袁世凯大权实握,一方面建立北洋军,一方面又开办许多军事学堂,自1902年5月起,先后在保定建立了北洋行营将弁学堂、北洋陆军练官营、北洋陆军参谋学堂、北洋陆军测绘学堂、北洋陆军师范学堂、北洋陆军宪兵学堂、北洋陆军马医学堂、北洋陆军经理学堂、北洋陆军军械学堂、北洋陆军电信信号队(学堂)、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陆军部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陆军预备大学堂),以及后来在各省建立的陆军小学和陆军中学等。象熊炳琦、靳云鹏、陈调元、师景云等人,便是出身于陆军参谋学堂和陆军预备大学堂;李济深、孙岳、何遂、李炳之、吕超等人也是出身于陆军预备大学堂;孙传芳等人则是出身于练官营和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吴佩孚等人则是出身于陆军测绘学堂。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9月,袁世凯与载沣、铁良不睦,被调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且被削去军权。直隶总督则由袁世凯的儿女亲家杨士骧接任。但袁世凯早已培植许多干部,满布于北洋军中,军权实际并未受到影响。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后,清帝退位,袁世凯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唐绍仪为国务总理,段祺瑞为陆军总长,可以说完全掌握了北洋的军事大权。于是便 进一步建立军事训练机构,选定在保定城东4华里的原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陆军预备大学堂)的原校址,开办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并决定于民国元年(1912年)10月20日正式开学。民国初年,保定成为全国训练新式军队和培养新式军官的基地和摇篮,先进正规的军事教育达到了顶峰,当时,保定有“军都”之美誉。
保定军校始建于1902年,停办于1923年8月,是我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学制最正规,门类最齐全的军事学府。在保定军校开办的21年间,曾先后培养出各类军事领导人才11000余人,其中成为将军的就达到2000多位,是名副其实的“将军的摇篮”。代表人物有叶挺、赵博生、董振堂、张治中、傅作义等诸多爱国将领,保定军校因此而蜚声海内外。
纵观中国近代史,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反袁称帝斗争到护法战争,从军阀混战到北伐战争,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许多重要事件中,均有保定军校生的身影。在那场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中,保定军校生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为中国主权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与生存,付出了重大牺牲。如:在南京保卫战中,战到最后一兵一卒直至牺牲的萧山令将军;在忻口会战中说出那句:“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之后壮烈殉国的郝梦龄将军;甚至在之后解放战争中,为了人民的解放而投身光明的乔明礼将军;为保护新疆西北边陲的和平而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陶峙岳将军;为了保证千年古都不受炮火侵害而起义的傅作义将军,均是保定军校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984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