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有灵,物周为器,在巧夺天工的背后,那澄澈透明的心境,那虔诚笃定的信仰,是祖先四千年前的模样。作为国家一级国宝文物,薄胎蛋壳高柄杯无釉而乌黑发亮,胎薄而质地坚硬,平均厚度为0.3-0.5毫米,最薄处仅有0.2至0.3毫米,重量数十克,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因为薄如蛋壳,所以这类陶器也被称为蛋壳陶,标志着古人制陶技术达到制陶业的最高峰。今天,“古韵悠扬蕴文明,薪火相传续雅弦”实践团队来到薄胎蛋壳高柄杯的出土地点——胶州三里河遗址,进行细致的实地考察,试图还原薄胎蛋壳高柄杯的“出生过程”,一窥千年前三里河遗址先民的智慧,体悟传承千年的文化结晶。
黑中透亮,卓尔不群。在进入正式实践之前,实践团队通过互联网进行全方位信息搜查,提前了解器物的基本面貌。本次社会实践需要研究的器物为高柄杯,是薄胎黑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器形,外观黑亮,造型精致,体量轻薄,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山东胶县三里河遗址出土的高柄杯由杯身和杯柄两部分套接而成。上半部为直壁凹底的筒状杯身,顶部有宽平的盘状杯口。下半部为粗短的杯柄,直径比杯身略粗,呈筒状,末端与喇叭状的圈足相接,杯柄表面饰镂孔与斜线纹等。
技艺精湛,巅峰之作。实践团队于上午十时许到达胶州三里河遗址目的地,对该器物从考古学角度进行调查:从使用的陶泥到拉坯到镂空到烧制,陶杯制作的每个步骤都难度极大,要求苛刻。据考察以及当地的讲解人员介绍发现,在许多出土的蛋壳陶成品的胎体中,可以看到极其细密的同心圆拉坯痕迹,这表明在制作陶杯的过程中使用了先进的快轮拉坯技术,一般陶工无法胜任。同时,要形成蛋壳般厚度的薄胎陶器,还需要用刃口极锋利的刮刀类工具,边旋转边刮修坯泥,使器壁达到极薄。然后再晾晒干、长时间磨光。薄胎陶之所以光亮无比,正是在磨光环节中用磨光石对胎体表面做长时间打磨,导致胎体中的石英、云母、绢云母等反光物质的颗粒顺着一个方向排列,对光线由漫反射变为平行反射,使得器表熠熠发光。接下来再是镂孔、纹饰雕刻、高温碳化环节,烧制时需准确把握渗碳时机,包括温度、时长等。十几道工序完成后,一件陶器才算完成。这种成型技艺费工耗时,且需要制陶工匠具有丰富的经验、精湛的技艺和稳定的心理状态,因此即使在技术发达的今天,仿制蛋壳陶也不是件易事。成品陶杯不施粉黛,胎质极薄,陶质细腻,表面光亮,偶有简单的镂空花纹,以“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征,被世界考古界誉为“4000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的制作”。
文明昌盛,礼仪东方。“古韵悠扬蕴文明,薪火相传续雅弦”实践团队调查发现,薄胎黑陶是龙山文化时期人们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的反映,其用途和内涵展现了古代东方礼制的发展水平,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特色。考古发现,蛋壳陶主要出自于少数大、中型墓葬中,且一般不与其他遗物混杂放置,而是独自放置在墓主人的头边、脚边等。由此,蛋壳陶被赋予了明确的等级理念和礼制内涵,专供权贵阶层随葬用,象征身份和地位。经过一系列调查研究,“古韵悠扬蕴文明,薪火相传续雅弦”实践团队初步了解了薄胎蛋壳黑陶杯的大致信息,为接下来的实地调查奠定基础。
“古韵悠扬蕴文明,薪火相传续雅弦”实践团队而后来到三里河遗址附近,目光所至新石器时代繁华的人类活动聚集地如今已变成一片白菜地,只有菜地外围的国家文物保护的界碑指示着前行的方向,仿佛在向实践队员无声地倾诉。绕行一周后发现,由于现代城市的快速扩张,大部分地方都已经盖起了幢幢高楼,文物保护区上方的土地也种上了大白菜,可见实地考察困难重重。实践团队便将目光转向当地生活的村民,以访谈形式对村民进行采访调研。其中,一位自称居住在此数十年的老人提到,他小时候曾见过考古队在三里河遗址进行考古工作,据他回忆,当时工地范围很广,考古队对三里河北岸的大片土地都进行了详细的考古调查。同时,老人还为实践队员透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讲述了胶州历史名人高凤翰与胶州三里河遗址穿越千年的不解之缘。
1958年冬天,山东大学历史系韩连琪先生在青岛文物管理委员会藏品中发现一件灰陶罐,罐小口、圆肩、深腹,时代较晚,上有高凤翰写刻的诗和题记。无独有偶,韩连琪先生在青岛文物商店又发现一幅古画,画上描摹一件有流有鋬的陶器,显然是龙山文化的陶鬶。这幅水墨花卉图,是清代高凤翰先生画作的摹本,上有与陶罐同样的题诗与备注:“介子城边老瓦窑,田夫掘出说前朝。老翁拾来插清供,结的莲房碗大饶。”“余家介子城下,土中偶得瓦器如罂罐,可充瓶供,插莲花房大如碗,饱绽坚实,以其气足生物有成也。”1959年11月下旬,时任山东大学历史系教师的刘敦愿先生,根据韩连琪先生提供的线索,来到胶县介子城边,证实了之前的猜想,确实找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也就是如今实践队员实地调研的遗址——三里河遗址。
高凤翰的这幅水墨花卉为三里河遗址的发现提供了重要线索,不仅丰富了胶东地区龙山文化的研究资料,同时把龙山文化遗物发现的年代提前到200多年前的清代。其事虽小,却被传为中国考古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听罢,“古韵悠扬蕴文明,薪火相传续雅弦”实践团队队员无不啧啧称奇,高凤翰所处的时代距离三里河遗址足足有上千年,而高凤翰又向百年后的考古人提供了这份宝贵的线索,从而为考古学的发展完善提供了丰富经验,不禁令人感叹历史的传承和时代的传奇。
蛋壳陶以其高超的制作技艺和精美的艺术造型代表4000多年前中国制陶工艺的至高水平,它如同破土而出的生命,孕育着源远流长的陶文化,用土与火书写着中国传奇,让后人能够通过它揭示并重新审视中华大地上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文明。“古韵悠扬蕴文明,薪火相传续雅弦”实践团队不断回望祖先的印记,感受褶皱的纹理、制作者的温度和那超越言语、直击胸膛的文物魅力,在惊叹薄胎蛋壳高柄杯薄如蝉翼的美的时候,便已然沦陷于中华文化的奥妙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92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