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夏天,作为未央-环建11“怡稚依夕”志愿的一环,第一期“晋德修业”支队来到山西省介休市,开展支教活动。秋往冬至,学期更迭,孩子们没有改变,需要带来全新的内容;我们首次光临,期待着学思践悟,行有所得;实践地青春洋溢,等待着年轻面容的到来——平衡三者,第二期“晋德修业”支队集结出发,开始筑梦之旅。
到达第一天的集结合照
与介休市团委书记和介中校长的第一次见面
l 在这里,我们遇见最真实的社会
我们走入介休市特殊教育学校,倾听这个不寻常的地方的故事。重大疾病、心理障碍、留守儿童、家庭离异、重男轻女、社会偏见,嘲笑、冷眼、鄙夷……所有客观存在的社会矛盾,在这些孩子们的身上层层出现。而特校,竭尽所能成为他们的避风港。我们近距离接触多功能桌椅、各类无障碍设施,我们亲身坐在孩子们上课的教室,感受这片土地经历过的一切。“其实这些残疾孩子很难再有很大的改变,可以改变的是这个社会,我们希望的是正常社会能对这些残疾孩子有更大的包容性,这样才能使特殊教育有更大的意义。”
特校中亮起的欢迎牌
特校一角
我们对话高三一线教师,了解教研过程中的难题,并尝试给出自己的解答与判断。我们与介休市教育局干事座谈,教育局成员为我们介绍介休市的教育优势与成就、具体的制度落实,也分享目前面对的瓶颈与困难。我们以刚脱离高中时代的身躯,去审视山西的县域教育情况,躬身探索,硁硁思考,虽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但也尽己之力描摹出认知图景。我们也恳切地希望对教育的认知,不会随着实践结束而由此画上句号,我们深知,真正的“实践”才刚刚开始。
支队成员与教师对话
对话后的合照
教育局座谈会现场
领导解答支队成员的提问
我们走入山西凯嘉层气发电有限公司调研,和介休市团委、介休市返乡大学生座谈。进入能源产业,我们询问其对此领域大学生的建议,对专业认知实践的看法。我们了解其他学校的社会实践开展情况,予以记录总结,尝试比较其和本校社会实践的异同。我们倾听介休市团委与众多教育机构的报告介绍,倾听他们对清华学生的殷殷希望,并计划在未来于介休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与乡村振兴工作站。在“社会实践”这个词语中,真正的主语是“社会”,是社会包容我们,教育我们。“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中见繁华”,在这里,我们第一次亲身听到了社会对于实践的看法与反响。
产业工作者为支队成员实地介绍产业情况
公司内座谈会现场
支队长介绍“晋德修业”支队
支队员分享实践经历
韩书记介绍介休市大学生返乡实践情况
入世,涉险,回首,思晤。在整场调研中,我们紧紧追随着“素质教育”,尤其关心“社会实践”——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形式——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也反思其对自身的影响。从走近社会,到走进社会,行前的所有幻想,都实现了吧。
l 在这里,我们遇见最热情的地方
第一次在老师陪同下踏入心理中心的时候,谁都没有想到接下来几天会在这里发生那么多的故事。舒适温馨的心理中心,孕育出了一对一交流坊和文创设计赛,也是支队员们中午小憩的场所。心理中心的场地提供只是学校无微不至关怀的一隅,学校食堂以至相关领导的全面服务,高一高二高三各段校长亲历亲为的对接安排,还有最重要的,校长与校长助理的投入。校方的保障是所有活动可以有序开展的必要条件,我们感受到温暖与热情,以及凝结于其中无尽的信任。
车校长带领同学们参观校园
介休与介中食堂的美食
当被问起为什么联系介休团委时,我们给出的答复是“按照实践惯例”,但收获的热情与感动,超出了过往的一切“惯例”。来回送站接站的小车,载着我们穿梭到达;奔波于学校和酒店之间的大巴,只要一声令下随时出发;韩书记和众多团委姐姐们的陪同,从特校到了凯嘉;还有迎接时的介绍,送别时的牵挂。团委出品的一纸《清华大学学子介休实践手册》,折射出行前不断对接改变的座谈会议程、多次定酌的产业行程和最透彻的预调研资料。
团委陪同支队成员前往特校
团委陪同支队成员考察凯嘉集团层气发电公司
团委编写的实践手册
l 在这里,我们遇见最纯真的孩子
要支教,那便定然会与孩子们相结交。
文创设计赛上,我们和高一的28位孩子们相遇。洁白的书签底板上,绘出了少年意气的梦境。我们请来了美术老师,为孩子们点评,也为那些暂时缺乏灵感的孩子提供指点。我们请每一位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增强自信心,培养表达能力。我们把科创评比的方式带到了书签评奖现场,让孩子们站起来“从游”,熟悉作品,感受相互交流的乐趣。我们为孩子们带来了水彩笔,希望未来还能继续绘梦。在活动后,我们将28张书签重新绘制成电子版,制作成电子纪念册,希望这份记忆可以被一直留存下去。
支队员主持文创设计比赛现场
部分电子化后的书签
清华之夜里,我们和高三的四个班级相遇。从励志经历到校园点滴,再到紧张刺激的知识竞赛,我们尝试让这个围绕着“清华”为主题的夜晚有意义、被记住。一句“今天你们可能离开了答题的舞台,明天你将站上清华的舞台”,让多少同学尖叫沸腾。在知识竞赛后,此夜摇身一变成为联欢晚会的现场,最原始的音响,最简单的灯光,但是有歌有舞,有笑有泪。舞步旋尽,歌声又起,我们用一二·九时集体学的《如愿》送给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愿此夜缀满星光,愿未来如你所愿,假如在此夜入梦,梦必璀璨。
支队员分享励志经历
惊险刺激的知识竞赛答题现场
介中的同学们表演节目
因为音响故障,只能采用手机+话筒扩音的方式播放背景音乐
现场的观众一角
辩论赛上,我们和文科尖刀班的孩子们相遇。最大程度被保留的赛程下,妙语连珠,掌声频频。我们感谢老师把所有的信任托付给我们,在活动设计上允予了我们完全的自由;我们也把所有的信任托付给了同学,仅提前四天公布赛题,得到的是完全超乎想象的精彩非凡。辩论赛的辩题脱胎于支队调研内容,同时包含了对思辨能力的考察和时代热议的内容,于在场的每个人,这次辩论赛的学习意义都是重大的。
辩论赛现场
一对一交流坊中,我们和全校200余名孩子相遇。交流坊涉及三个年段的同学,目标群众广泛。在到达介休次日,我们发放报名表,收集同学的具体需求,并进行合理分工。最后我们收到了近200份报名表,而实际服务的不只是报名了的同学。交流过程中,我们倾听他们学业上的所思,生活中的困难;我们分享自己的高中生活,畅聊未来的一切可能。我们是学长学姐,是同龄伙伴,是高考的亲历者,是未来的梦想家。我们试图在每个人的心中种下种子,只待岁月漫长,待它生根发芽。
支队成员交流现场
收齐的报名表
五大活动,摹刻出我们心中“素质教育”的模样,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能动性;也映出我们心中“社会实践”的初心,去“做贡献”。一切的心血凝练,在与这群最好的孩子相遇时,有了意义。
l 在这里,我们遇见最开始的自己
我们重新认识高考。两次讲座摒弃了传统学习分享讲座纯讲授的模式,留给了台下同学向台上学长学姐自由提问的机会。讲座的内容中,凝结着我们多年的求学经验;提问的环节中,虽然有“汗流浃背”的时刻,但也无时不是最真挚的回答。台前准备的日子,台上分享的时光,我们就像是回到了高考前,重逢那个还在和众多学科激战的自己。
我们重新认识素质。15节实际课次,五大特色素质拓展课程,从天文到人文,从哲学到经济。我们试图将自己课余时光中的兴趣爱好用45分钟的时间娓娓讲述,并止不住地想,如果在多年前能有人给我们讲这些,将会是多么快乐的事情。
我们重新认识教育。或来自省会名校,或来自教育大省,此番行程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我们对教育的认知。和孩子,和老师,和科长,和校长,我们谈学科竞赛,谈时间安排,谈学校考核,谈学生培养。不成熟的观点,掏心底的建议,与直接的现实碰撞,离开纯粹的乌托邦。就好像辩论赛上所陈述的,“我国幅员辽阔,信息能力有限,技术含量低,技术产业体量大,教育资金受限”,从全国各地到来的我们,切身重读了这句话。重识教育不将止于此,我们还会把这条路继续走下去。
我们重新认识实践。“学思践悟二十大,青春聚力现代化”,我们要怎么样在社会中“学思践悟”,社会又期待着怎样的青春青年来聚力其现代化。不能说用这短短七天我们便探清了整个中国需要怎么样的实践,但我们调研了介休当地需要什么样的实践,明晰了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社会实践,也反思了目前实践现状是否符合地方想象,是否符合“素质教育”初衷,并由此撰写报告,留下感悟。
一路星光,夙夜在公。短短七天,区区14人,能覆盖的面实在太小,能遇见的也实在太少,但我们已竭尽所能,发挥每个人的最大能量,身兼多职开展实践。
“少年恃险若平地,独倚长剑凌清秋。”三晋古迹聚于此,三贤故里会于此,从春秋至今,这里见证了太多的别离和重逢,也见证了我们的行迹匆匆。但故事已被写下,种子终将开花,我们所遇见的一切,都将被我们久久牵挂。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911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