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拨云见雾,寻青年传承之道

来源: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董靖奕

拨云见雾,寻青年传承之道

——关于“学生中心论视域下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的研究

£董靖奕(文学院2305班)

【摘 要】互联网发展迅猛,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与时俱进,其中红色基因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内核、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激发着一代代中华子孙勇敢追求实现中华民族的宏伟振兴,一直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学生为中心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而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本次研究以此为切入口,探究目前在学生中心论视域下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融合的实践中,存在着的思政教育与红色基因联系度不高、思政课堂缺乏活力、学生兴趣缺乏等问题。通过调查背景现状、已采取的融合措施等明确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思政教育开展的程度、成果、不足,探究融合路径。为了推进红色文化在大学校园的传承,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我们必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的教学要求,教育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完善人格、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精神滋养作用,因此,我们要用好红色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认识,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荣誉感和归属感,构筑中国精神,强化爱国主义情怀。

【关键词】红色基因 网络思政教育 传 承 融 合

【正 文】

一、引 言

(一)调查背景

2012年,十八大首次提出“立得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客观上将立得树人确立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方向。

新媒体时代背景推动网络思政教育发展,产生“工具说”“价值说”“环境说”等观点。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 ,网络是把双刃剑,其弊端为网络思政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教育工作者既要迎难而上,规避网络的消极影响,又要顺势而为,合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目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取得一定成果,已建设出多种平台和载体,如特定App、校园官网、微信公众号等,使教育资源更易获取,相较于传统思政教育环境更加灵活自由,同时也存在着网络思政教育与传统思政教育缺少协同性 ,网络资源整合欠缺,互联网弊端凸显等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深情寄语广大青年:“火热的青春,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大学生需要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力量和勇气,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感,塑造正确的三观,提高思想政治素养,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当前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传承红色基因的方式需要更加多样化,更加贴合大学生的认识特点。

许多高校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如何将红色基因传承融入到网络思政教育中。例如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抖音等,传播红色文化,增强红色基因的影响力。同时,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建设的融合还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如何在多元化的网络环境中有效地传播红色文化,避免信息过载和同质化;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使红色基因传承真正深入人心等。

总的来说,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建设的融合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不断探索创新的方式方法,使红色基因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政教育作用的主要对象,时刻影响着高校思政教育的方式、效果,以学生为中心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是祖国建设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因此本调查关注学生想法,在学生中心论视域下进行探索。通过本次社会调查我团队会了解大学生对目前开展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接受程度、红色基因传承现状等,明确大学生更容易、乐意学习的网络思政学习与红色基因传承形式,为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融合提供一些解决思路。此次调查研究的主要意义有:

1.了解现状,倾听学生想法

调查社会各界对于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认知程度,了解学生对于目前开展教育形式的接受情况、红色基因传承情况,倾听学生的建议意见,使社会、高校、学生间有交流,不脱节,为分析现状提供素材。

2.总结促进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融合的手段

通过分析数据,倾听群众想法,总结大学生更易接受的教学方式,促进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融合,为高校创新模式,开展进一步教学提供建议。

3.激活中国血脉,助力红色传承

队员在查阅文献、设计问卷、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再一次全面认识红色基因;问卷参与人在完成问卷、进行询问时激活红色意识;得出数据并总结措施,助力高校完善和创新教育手段,推动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使大学生更好的传承红色基因,延续中华儿女的红色血脉。

(三)主要概念

1.学生中心论

学生中心论(Student-centered Theory)是一种社会学理论,旨在解释社会结构、文化和教育制度如何影响学生的发展和学习。该理论认为,学生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群体之一,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和才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就感。

学生中心论主张教育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①学生参与:教育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估和奖励等方面。学生应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性。

②学生需求: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例如,学校可以提供多元化的学科和活动,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③学生发展: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发展,包括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④学生互动:教育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和沟通。这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沟通技巧,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学生中心论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建议,如教育公平、个性化教育、教师培训等。

学生中心论认为,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就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竞争力。该理论对于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

2.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是一种社会科学概念。“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红色基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

第二,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不变军魂。

第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

第四,高度自觉严格的革命纪律。

第五,独立自主探索创新的思想品质。

第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2]

3.网络思政教育

从广义上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虚拟实践活动。

从狭义上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基于网络虚拟时空,遵循网络的特点以及人们在虚拟社会中的思想、行为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有目的地、有意识地、主动地对网络受众进行有效的影响,使之形成适应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所需要的思想、行为的一种多向互动的交往活动。

网络思政平台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平台。它通过网络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网络思政平台包括网站、手机 APP、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为广大师生提供便捷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满足人民网络空间中精神生活需要的重要方式”[3]

二、方法与过程

(一)调查对象

为契合此次研究课题中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作用对象大学生,此次调查对象以湖北师范大学所有年级随机抽样的学生为主。此外,对其他不同年龄段人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以扩展研究范围,增强部分数据的科学性和普遍性。

(二)调查方法

1.文献查找法:在进行社会实践之前,2023执梦实践队成员对本课题进行了详尽的资料查找,并及时搜集专业名词的名词解释,也查阅过大量与课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在实践前对该课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理论知识的充足让此次课题研究更具有实用价值,且科学性严谨性都有所提高,为接下去的调查研究做好了铺垫。

2.问卷调查法:通过会议讨论将问卷编写分为“背景”、“现状”、“原因”、“措施”四个维度,并确定问卷发放和访谈对象主要为湖北师范大学师生。队伍通过三次内部会议的讨论商议,并结合指导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最终编制出一套调查问卷——《学生中心论视域下大学生红色基因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探究问卷》。该问卷分为卷首语、基本信息栏、十三道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其中选择题包括单选题与多选题,题目从上述四个维度出发,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红色基因的了解、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看法、对学生中心论的认识、对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融合的建议

3.数据分析法:线下问卷信息全部录入问卷星系统后,由问卷星统一的计算模式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大数据反映大众对问卷题目的真实看法,由这些数据得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是本次课题研究的目的所在。运用科学的分析方式,让实践成果能够更好的被利用。

(三)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766张,有效问卷1766张,有效回收率为100.0%,每位队员都参与了问卷发放,以分组、分散、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进行,线下问卷回收后由分发队员及时录入问卷星。队员们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最后进行人工统计,对数据进行交叉分析,在所有队员的共同努力下,问卷的发出、回收、数据的分析与统计等任务及时顺利完成。

(四)数据分析

本次问卷发放,全体线下问卷由各组员发送至湖北师范大学师生及校外民众,将有效问卷输入问卷星,问卷统一用问卷星计算模式进行数据分析。本次报告能够保证被分析的数据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

三、现状与分析

(一)基础信息

1.性 别

本次调查对象中,男性占比32.67%,女性占比67.33%。男女比例约为3:7,女性占比较大。湖北师范大学作为师范类院校,全校男女比例约为3:7,此次调查男女比例符合学校实际情况,问卷结果真实有效。

2.年 龄

本次调查对象中,18岁以下占10.42%,18岁到30岁占72.37%,31岁到45岁占10.53%,45岁以上占6.68%。本次调查的年龄段依据不同思维发展特点进行划分(青少年期、成年期、中年期)。调查对象以大学生为主,约占83%(<30岁),符合本次调查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目的对象大学生,涵盖的年龄段丰富,有利于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3.政治面貌

本次问卷填写对象中中共预备党员或党员占比10.65%,群众占比32.73%,共青团员占比56.63%,数量最多,超过调查总数的一半。湖北师范大学作为省属重点本科高等师范院校,一直积极开展红色教育,进行入团入党培训,培育党的预备役,因此校园内红色氛围浓厚,学生自觉向党组织靠拢,共青团员或预备加入共青团的人数较多。该数据符合学校实际情况,问卷结果真实有效。

(二)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既有成效,也缺乏活力

根据数据统计,大部分大学生对网络思政教育比较了解。这一方面与高校共青团员数量较多有关,另一方面离不开国家、政府、学校做出的努力。文件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目前已开展三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高校纷纷展开网络思政建设,此处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思政工作创新示范为案例:该校搭建不同的网络平台。搭建融媒体中心,引导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兼顾学生学习生活、文化娱乐等需求。搭建超星网络等学习平台,推动学校思政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此外,该校创设“思政30分”思政教育活动,开展思政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建设师资队伍,充分发挥“双带头人”作用,采取“双教师“模式,把思政教育纳入教师培训体系,跨校组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团队等。该校的实践成果显著,获得良好社会评价。诸如此类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改革使大学生增强对网络思政教育的了解。

但目前并非所有高校的改革都深入透彻,部分高校采取系列措施但仍缺乏活力。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至少一半认为或被认为比较愿意参加思政课,仅有27.86%的调查参与者认为大学生参与思政课的意愿非常高。这一方面反映出高校思政改革创新的成效,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网络思政教育需要更有力的改革创新手段激发学生活力、参与思政课堂的兴趣。

(三)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融合需要多元结合。

数据显示,目前大学生培养红色基因的方式多为线上线下结合,例如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等。在对于认为能够推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融合的方式选择中,每项占比都很接近,包括开展线上红色社会实践活动、创建红色资源库、建立红色在线论坛、对思政教师进行全媒体运用培训、创新红色素材等, 这些选项涉及到多学科交叉、实践活动与理论教育相结合、个性化教育等方法,值得高校借鉴创新。

(四)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融合存在阻力

①教学内容和形式缺乏新意。一些高校在进行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融合的时候,往往只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思政教育内容搬到网络上,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学生难以生出兴趣,引起共鸣,无法真正达到传承红色基因的目的。其次,一些教学形式也缺乏新意。例如,一些高校只是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一些文字资料或者视频,让学生自行学习。这样的教学形式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②媒体混乱,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信息的发布门槛较低,一方面,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会夸大事实、制造谣言,甚至故意歪曲历史事实,给红色基因传承和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一些自媒体平台也存在着审核不严、管理不善的问题,导致一些不良信息得以传播。

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给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带来了挑战。一些学生由于缺乏辨别能力,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和引导,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辨别能力,让他们能够正确地看待网络信息。

③学生对红色基因理解不深刻。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缺乏亲身经历。红色基因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于没有经历过这些历史事件的学生来说,理解红色基因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第二,教育方式单一。传统的教育方式可能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如果教师在讲解红色基因时,仅仅是机械地传授知识,而没有引导学生去感受和思考,那么学生可能很难真正理解红色基因的内涵和意义。

第三,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前社会信息发达,学生容易受到各种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如果社会上存在对红色基因的质疑或否定声音,可能会影响学生对红色基因的认知和理解。

第四,缺乏实践机会:红色基因的传承需要通过实践来实现。如果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与红色基因相关的实践活动中,如参观革命纪念馆、参与志愿者服务等,那么他们对红色基因的理解可能会停留在表面。

④红色文化传播缺乏互动。可能存在传播单向、缺乏互动平台、技术限制等原因。

四、思考与建议

(一)进一步利用网络平台

“在超链按方式的作用下网络的信息存储量被无限放大,含有丰富红色文化素材的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信息资源融人人们日常关注的网络中,使人们接受到更丰富的红色文化信息,从而扩展红色文化教育的受众”[4]在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融合的过程中,进一步利用网络平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开发红色文化在线课程:高校可以联合相关机构,开发针对大学生的红色文化在线课程,通过网络平台向学生提供系统的红色文化教育。这些课程可以包括视频讲座、文献阅读、在线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深入了解红色基因。

②建设红色文化数据库:建立一个全面、丰富的红色文化数据库,收集整理各类红色文化资源,包括历史文献、图片、音频、视频等。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访问这个数据库,获取相关的红色文化知识。

③开展红色文化网络活动: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各种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如线上知识竞赛、红色文化创意大赛、红色故事征集等。这些活动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互动和竞争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红色基因的兴趣和热情。

④创建红色文化交流社区:在网络平台上创建一个红色文化交流社区,让学生可以在这里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感悟和体验。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共同学习和传承红色基因。

⑤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传播: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QQ、微信、抖音、微博等,发布红色文化相关的内容,包括文章、图片、视频等。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能力,将红色文化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

⑥培养红色文化网络主播:选拔和培养一些学生成为红色文化网络主播,通过直播的方式,向其他学生介绍红色文化、讲述红色故事。这种形式具有实时性和互动性,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关注。

通过进一步利用网络平台,可以提高红色文化的传播效率和影响力,使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二)创新教学方法

将红色基因融入情景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例如,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红色历史事件,或者以红色故事为例进行道德伦理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三)培养师资力量

①加强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包括红色文化、网络思政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教师对红色基因传承与网络思政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②开展学术交流:组织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工作坊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学术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③实践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如参观革命纪念馆、走访老战士等。通过实践锻炼,让教师亲身体验红色文化,深入了解红色基因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更好地将其融入到教学中。

④建立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对在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融合方面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这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⑤引进外部专家:邀请党史专家、革命先辈后代等来校举办讲座或工作坊,为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外部专家的参与可以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加强实践教学

组织学生参加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如实地参观考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驱动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红色文化,增强对红色基因的理解和认同。此次调查活动就属于项目驱动教学,通过小组合作、实地调研、资料收集等方式,深入研究红色文化的传承路径。

(五)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可以通过举办红色文化展览、文艺演出、主题演讲等活动,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创作红色文化作品,如诗歌、散文、绘画、摄影等,展示学生对红色基因的理解和传承。

(六)建立评估机制

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对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融合的效果进行评估。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反馈、教师评价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红色基因的认知程度和接受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

五、结 语

在学生中心论视域下,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并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效果。

在融合路径的探索中,我们强调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网络平台的利用以及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利用网络平台,拓展教育的时空界限,实现全方位的思政教育覆盖;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红色基因的内涵,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然而,我们也认识到在融合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如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网络信息的繁杂等。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网络教育能力;同时,建立健全的网络监管机制,确保网络信息的正向传播。

综上所述,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融合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优化教育环境,为培养具有红色基因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王维轩.红色基因究竟“红”在哪[N].人民日报,2018-08-08.

[3]谢玉进,赵玉枝.新时代网络思政教育的新矛盾及其新要求[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

[4]陈俊.网络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9).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90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丰盈科普之翼,筑牢创新根基

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十届大学生科普知识竞赛顺利举办为调动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活跃湖南科技大学科普活动氛围,6月6日15:30,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十届大学生科普知识竞赛决赛(以下简称…… 文明 莫飘遥 匡无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青年铁肩担责任,赤诚丹心谱新篇

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十一届团委、学生会主要学生干部候选人演讲面试顺利举办为贯彻落实湖南科技大学团委、学生会换届工作,遴选出优秀学生代表,组建一支思想觉悟高、综合素质好的学生干部…… 陈碧瑶 李泳霖 张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奋楫笃定勇担当,栉风沐雨展新篇

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十一届团委、学生会主要学生干部候选人第二轮竞选无领导小组讨论顺利进行为吸引广大优秀学生干部投身校园建设,组建一支思想品德好、工作素养高的学生干部队伍,6月3日…… 文明 李泳霖 蒋慧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名师妙传中医奥道,群才深悟中华文化

湖南科技大学第十二期青马讲坛第三讲暨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系列讲座之“走近中医”顺利举办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青马学子清晰认识到中医这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6月…… 邱慧祺 李泳霖 匡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非遗文化进校园,纸影翩飞庆六一

湖南科技大学定名二十周年系列活动之6·1“薪火相传·文化润童心”——湘潭非遗纸影戏进校园展活动顺利举行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和人文情怀,同时为庆祝六…… 邱慧祺 莫飘遥 张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英才巧拟声形,齐力演绎经典

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届信文杯“声承薪火·心映征途”配音大赛决赛成功举办为号召湖南科技大学学子在语言表达中拓宽知识面,提高人文、艺术等方面修养,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5月23日…… 刘乐 李泳霖 谢芬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激情拼搏勇竞技 勉力奋斗燃青春

湖南科技大学2023年首届“袁记云饺杯”羽毛球混合团体赛暨体育专业羽毛球单项赛顺利举行为进一步提升科大学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弘扬健体精神,形成尚体风气,5月21日15:00,湖南科技大学…… 曹淑祥 蒋慧颖 高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科研汇聚涓涓情意,青春传递熊熊火炬

第十五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顺利举办为鼓励大学生积极学习科学知识方法,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助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5月22日,由共青团湖南省委、省…… 文明 李泳霖 张云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鸽志愿服务队赴喜安社区开展“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宣讲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2024年9月28日上午,青鸽志愿服务队在安靖街道喜安社区分享中国绘画中有关山水画的知识,…

大学生“三下乡”走进威远县红星村,带领小朋友领略敦煌艺术之美

2024年7月20日,西南交通大学“三下乡”青鸽志愿服务队来到威远县严陵镇红星村,开展了一场以敦煌莫高窟石窟造像及壁画制作为…

天佑关注 | 兰州交通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第十一届骨干培训顺利完成!

为充分发挥志愿者在新时代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青年志愿者的责任意识与无私奉献的志愿服务精神,全面提升我校…

心与梦的交融:在志愿中成长与奉献

心与梦的交融:在志愿中成长与奉献“心语汇梦”志愿服务,宛如一首悠扬的乐章,在城市与乡村的上空奏响,每一个音符都跳动着…

爱心汇聚,筑梦前行

爱心汇聚,筑梦前行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一些人在默默付出,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奉献的意义,用心语传递着温暖与希望,这就…

最新发布

蓝袍红韵宣讲团前往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羊郡中学开展宣讲活动
蓝袍红韵宣讲团前往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羊郡中学开展宣讲活动为探访红色足迹,宣扬山大精神,山东大学法学院(威海)蓝袍红韵宣讲团成员李欣芮于2024年2月18日前往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羊郡中学对八年级二班50名同…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海丝明熠”实践队赴泉州开展调研活动
为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追忆“海上丝绸之路”辉煌历史,弘扬新时代“海丝”精神,1月28日至2月1日,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海丝明熠”寒假社会实践队前往泉州市多处“海上丝绸之路”历史遗址及跨境电商产业园…
以文兴城,赓续“闽”文化
以文兴城,赓续“闽”文化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激励同学们以脚步丈量祖国大地,融通课堂与社会实践,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做家乡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2024年2月5日至10日,我院“文脉绵延,生生不息”实…
云边有个小讲堂
大学生网报湖北2月16日电(通讯员:祎筱)2024年寒假,我参加了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一起云支教专项活动。面试来临之前,我仔细研究学校公众号上有关云支教活动的推文,力求在面试之时好好表现。当得知自己面试通…
“垃圾找对家,文明靠大家”
我的垃圾分类实践经验引言:垃圾分类作为一项环保行动,是我们每个人为地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的有效方式。我的垃圾分类实践起源于对环境问题的深刻认识和责任感。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不仅深入学习了垃圾分…
共建和谐社区,共创美好未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其服务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逐渐意识到,单纯的书本知识学习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服…
感受名人熠熠风采 谱写闽台崭新华章
走进桃溪河畔追寻名人足迹领略文学气息品味两岸浓情2024年1月29日上午,福州大学“品味悠悠佳茗沁赓续浓浓闽台情”实践队前往泉州市永春县余光中文学馆开展学习实践和参观交流。图1余光中文学馆“清水一湾舞白…
科技赋能,齐心振乡队——防范诈骗手牵手,平安社区心连心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防范诈骗手牵手,平安社区心连心为进一步增强反电诈宣传氛围,不断提升社区居民防骗识骗能力,切实保护好辖区内居民的“钱袋子”,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科技赋能,齐心振乡社会实…
科技赋能,齐心振乡队——探访历史遗迹,览物致于怀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探访历史遗迹,览物致于怀在历史的尘埃中,每一块石头、每一堵墙都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那是岁月的沉淀,是文化的积淀。踏足古迹,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呼吸,感受到前人的智慧和力量…
实践预告|一茗一盏品味佳茗沁 一字一文赓续闽台情
文化代代相传文脉生生不息茶香悠悠辗转闽台浓浓情深兼收并蓄赓风骨荟萃多元承佳话半城烟火半城仙一枝一叶总关情加强闽台历史文化交流交融,能够进一步增进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让两岸同胞心更近、情更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