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革新网络思政教育之路,共筑红色基因传承未来 ——基于学生中心论视域下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

来源: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冀溟

摘 要】在当今这个互联网时代,各类社交媒体平台和网络平台以更加丰富的内容和灵活的传播方式,革新了知识的传播格局,畅通了知识的传播渠道。同时,网络中的存在一些不良信息在思想观念、价值理念、理想信仰等方面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极大诱惑。在此背景下,将作为中国革命的精神内核的红色基因融入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举措,在塑造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红色基因传承在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融合过程中,存在着学生理解不深入、课程设置不合理、社会环境氛围差等问题。如何把握互联网带来的新机遇,在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中创新性地融入红色基因,引导学生主动传承红色基因,发挥红色基因的育人作用,成为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关注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学生中心论 红色基因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 推陈出新

一、引 言

(一)调查背景

互联网时代下,各类社交媒体平台和网络平台以更加丰富的内容和灵活的传播方式,革新了知识的传播格局。一方面,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获取、传播各类信息的便捷渠道;另一方面,新媒体中的一些不良信息也给他们带来冲击和困惑。因此,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信息鉴别能力和思想认知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标准。

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国家间的交流,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各民族文化、意识形态等影响下日趋多元化、扭曲化,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责任感淡薄,这些对高校的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红色基因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凝结,具有文化的基础教育功能,对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今这个互联网时代,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将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成为目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二)调查目的和意义

从目的层面来看,本次社会实践调研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的现状,探究其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融合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融合路径。通过本次实践调研,实践队期望能够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红色基因在当代大学生中的传承与发展,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塑造;同时,通过实践调研,帮助大学生认识到红色文化,意识到红色文化传承的紧迫性,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协调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意义层面来看,本次实践调研旨在实现以下三个层面的目标:

1.推动理论创新

通过对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融合的深入研究,丰富和发展相关的理论体系,为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2.提供实践指导

分析问卷数据,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实践建议和操作方法,帮助高校及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开展红色基因传承与网络思政教育工作。

3.促进文化传承

利用发放问卷,向大学生阐述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大学生对红色基因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大学生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大学生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中坚力量,从而确保红色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有效的继承与发展。

(三)主要概念

1.学生中心论

“学生中心论”这一概念主要源于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和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等人。在学生中心论视域下,教育活动应以学生的需求、兴趣和习惯为出发点,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际问题和具体情境当中,从而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具备寻找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中心论在网络教育领域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由于欧美国家高等教育当中普遍遵循“学生中心”理念,在教学模式、教学方向、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以及具体的课程设计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调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中心论”也获得了国内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同。

2.红色基因传承

2021年5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文章强调“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红色基因一方面承载着革命岁月的历史记忆,一方面以其独特的精神熔铸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之中,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革命年代中青年人不怕牺牲、不惧敌人的铁骨,建设年代中青年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风骨,改革开放时代中青年人敢闯敢赢、奋勇争先的傲骨,新时代中青年人勇毅前行、只争朝夕的志骨,无不是当代青年人学习的精神品质。新时代的青年人是强国建设的生力军,是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牢记历史,不忘初心,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和精神风貌;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红色基因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符号,更是一种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主动学习红色基因文化,是大学生的必修课。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思政教育伴随着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而诞生,是思政教育领域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将网络引入思政教育中,有利于传播优质的、多元的、个性的教育资源,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大优势。

当前,由于学生学习的不主动、网络技术的不成熟、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不熟练、部分高校的不重视,高校的思政教育在与网络的融合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成为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十分关注和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方法与过程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湖北师范大学中随机抽查的学生和教师为主要调查对象,以湖北师范大学周围居民为部分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为更真实有效地了解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的现状,探究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融合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融合路径,本次社会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湖北师范大学全体学生和教师为主要调查对象,以湖北师范大学周围居民为部分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的制定与发放,并通过问卷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从客观角度出发,进行综合的总结,为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和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融合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以及执梦实践队队员的多次讨论修订,最终编制出一套系统的、全面的调查问卷——《学生中心论视域下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探究问卷》。本问卷共有14道题目,其中包含七道单选题、六道多选题、一道简答题。题目从背景、原因、意义、现状、措施五个维度出发,了解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红色基因的认识,以及目前高校在红色基因传承在网络思政教育中的比重,探究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融合意义和存在问题,分析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融合的具体措施,综合收集了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对二者融合的看法和建议。

(三)数据分析

本次问卷的发放,收集线上线下有效问卷共1766条,其中线下问卷由各队员经过发放纸质问卷给校园内外随机路人填写后,将有效问卷输入问卷星;线上问卷二维码由各队员分发给湖北师范大学的学生和教师直接进入问卷星页面填写,线上线下问卷统一用问卷星计算模式进行大数据分析。本次报告能够确保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分析的数据结果具有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基础信息

(一)性别

本次问卷调查男生人数共577人,占比35.15%,女生人数共1189人,占比64.85%,男女比例约为3:7,符合湖北师范大学实际情况,问卷数据真实有效。

(二)政治面貌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红色基因传承与政治面貌有着重要的关系,通过了解不同政治面貌人群对红色基因传承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利于实践课题的研究,也能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在本次调查结果中,大多数问卷参与者为共青团员,占比32.73%,群众占比56.63%,中共预备党员和中共党员占比10.65%。

(三)年龄

本次调查问卷的填写对象,各年龄层皆占有比例,其中,18岁以下人群占比10.42%,18—30岁人群占比72.37%,31—45人群占比10.53%,45岁以上人群占比6.68%。从问卷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调查人群多集中在18—30岁,18岁以下及31—45岁人群也有所占比,45岁以上人群占比最少,符合本次问卷的主要调查对象。

四、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学生理解不深刻

部分学生对红色基因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对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了解。这可能是因为红色文化在一些学生心目中仅仅是一种传统的符号,在传承红色基因时,他们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无法真正领会红色文化的精髓和价值。

1. 缺乏对红色历史的全面了解

一些学生对于红色历史的认识仅限于教科书上的内容和老师重点讲述的内容,缺乏对历史事件的深入了解和全面认识,导致他们在传承红色基因时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2. 缺乏对红色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

红色基因不仅包括革命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也包括了一系列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部分学生未能深入挖掘红色基因的文化内涵,也就无法真正领会其精神价值。

3.缺乏对红色基因传承意义的正确认识。

从数据来看,仅有37.71%的大学生认为传承红色基因最直接的意义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些学生认为红色基因传承只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教育活动,缺乏对其真正价值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导致他们在传承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育内容和方式缺乏创新

红色基因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高校将红色基因课程融入网络思政教育的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意,成为二者融合的最大阻力。

1.教育方式单一

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面对面、一对多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他们更渴望通过实践、互动、体验等方式来深入了解红色基因文化。但是,一些学校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仅仅是将线下课堂直接搬到了线上,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的教育手段和方法,这可能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育效果不佳。

2.教育内容枯燥

目前,红色基因教育内容只是呆板地叙述革命历史,简单地介绍革命人物,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一些思政教育工作者自身对红色基因文化的研究和理解不够深入,缺乏足够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部分教师对新媒体和网络平台的运用不够熟练,这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可能导致学生在传承红色基因时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使得红色基因传承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缺失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这种个性化需求往往被教师忽视。教育者未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习惯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导致教育效果的不均衡。同时,由于缺乏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和地域的差异化的教育策略,教育效果也难以达到最大化。

(三)高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些高校未能将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纳入必修课程中,或者仅作为选修课,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对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系统的学习和了解;也有不少高校过度重视思政教育,强制学生同一学期学习多门思政课程,导致学生在思政学业上的压力过大,没有对红色基因的学习产生足够的重视。

2.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不同网络思政教育中红色基因文化拥有各自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平台等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高校水平、地域差异等因素,这些教育资源往往分散在不同的平台,用于各自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未能形成有效的合力。这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也降低了教育效果。

(四)社会环境的影响

1.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带来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历史传统文化、意识形态相互碰撞,推动了我国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一些大学生受到西方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多种价值观的影响,导致他们信仰缺失,道德感、责任感缺失,对红色基因强调的奉献精神、集体主义等产生抵触或怀疑。

2.网络环境复杂信息泛滥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生态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一方面,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与更加广阔的社交空间;以此同时,网络中也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负面舆论和不良文化。这些信息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低俗、暴力等不良元素,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扭曲,严重地干扰大学生对红色基因的正确认知。

(五)红色实践土壤的不成熟

由于历史原因,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对红色文化的传播缺乏重视,导致红色土壤不够成熟。

1.社会实践资源有限

传承红色基因需要充足的社会资源来支撑,包括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革命历史遗迹、红色文化传承人等。目前,由于这些社会资源分布不均,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却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而一些地区由于缺乏足够的资源,忽视开展红色实践。这些导致社会对于积极传承红色基因文化的忽视。

2.高校缺乏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是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途径和有力载体,高校作为红色基因传承和红色实践的重要阵地,在传承红色基因文化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一些高校对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相应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文化宣传;高校与社会各界缺乏紧密联系,无法利用社会资源推动红色基因文化进入校园,或者让学生前往红色基因实践基地亲身体验,缺乏传承红色基因的良好氛围。

3.资金匮乏与政策支持不足

传承红色基因同样需要相充足的资金支持保障。目前,一些地区由于缺乏资金使传承红色基因的活动项目难以实施。

同时,政府政策的支持对于红色实践的发展也至关重要。目前,一些地区在传承红色基因的政策支持不够完善。例如,缺乏针对红色基因实践项目的专项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政策的执行力度也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和评估。

(六)教育评价机制不成熟

在红色基因传承与网络思政教育融合的过程中,教育评价机制的不健全和缺乏有效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缺乏科学、全面、系统的评价标准

目前,线上红色基因课程的评价标准还不够科学、全面、系统,往往只关注表层的知识传授与形式上的参与,忽视了对学生内心深处对树立红色信仰、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的渴望,导致教育效果难以真正反映学生的的需求和内在变化。

2.评价方式单一

高校现有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线上答题和视频进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这种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在红色基因文化课堂中的实际表现,无法准确、科学地评估学生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信仰理念等方面的变化。

3.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

高校现有的评价机制只是简单地线上教师评价,多数为选择题,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无法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无法为学生及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导致学生的红色基因文化的学习成果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和改进。

五、措施与建议

(一)因材施教,通过个性化的学习平台

高校网络课程平台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兴趣、需求和特点,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知识需求,根据不同的专业类型,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和学习指导,提升学生对红色基因的兴趣和认同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和传承红色基因的积极主动性。

(二)推陈出新,推动教育内容和模式革新

在教育内容上,推动红色基因文化内容守正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在坚守红色基因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同时,结合学生的兴趣和习惯,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整理和编写红色文化故事,丰富红色文化内容,推动红色基因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教学,讲授学生喜闻乐见的红色基因教育内容;推动红色基因资源教育内容与时俱进,结合社会时政热点相贴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选择身边优秀党员的典型事迹,举办优秀事迹的宣讲会,向大学生传递崇高的理想信念追求,让他们在具体事迹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怀、革命理想在当今社会的传承和影响,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在教学模式上,创新授课方式。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者自身主动加强对网络教育平台技术的学习,打破传统一对多教学模式,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线上问答、集中讨论、案例分析、故事分享等多元化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增强学生对红色基因传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利用社交媒体、论坛等网络平台,建立线上互动社区,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和分享,在分享与交流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AI技术,构建沉浸式的教育场景,营造学习红色基因文化的氛围,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红色基因文化,提高学生学习和传承红色基因文化的主动性。

(三)精益求精,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教学素养

高校要加强对网络思政教师的培训和引导,加深教师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提高教师对红色文化的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多多开展红色基因传承相关的教学研究,不断创新红色文化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引入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思想教师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引导教师开展在线课程、微视频、H5页面等数字化教育模式,满足大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四)融会贯通,促进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

高校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整合优质的红色基因文化资源,建立红色基因传承教育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参考资料;建立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基地,通过实地考察、现场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红色精神,增强大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主流媒体、新媒体的合作,取长补短,加强对互联网和社交平台的监管力度,优化传播红色基因文化的渠道。

(五)教学相长,建立师生评价与激励机制

网络教育平台建立针对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的评价体系,定期对教师的教育效果进行评估;设立奖励机制,对学生的参与度进行评价以督促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进行积极学习;对在红色基因传承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和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激励,促进红色基因传承工作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六)蔚然成风,优化社会环境和校园红色文化氛围

社会和高校需要紧密合作,共同致力于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和富有红色底蕴的文化环境。

社会层面,政府及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通过举办红色基因主题的文化活动、展览、讲座等,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更加了解红色历史,感受红色精神;加强红色教育基地的建设,使其成为传播红色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主流媒体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广泛宣传红色文化,让红色基因深入人心。

高校层面,充分利用校园资源,打造富有红色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利用重要的红色时间节日,通过举办红色主题的文化活动、开设红色文化课程、邀请红色文化传承人进校园、举办红色文化舞台会话剧会等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与红色文化有关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参与红色主题的社会调研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实践能力;积极与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等方式,推动红色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五、结 语

本次社会实践的研究成果充分证明,探究学生中心论视域下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融合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这种融合方式不仅有助于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文化自信,为国家提供思想水平高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实现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融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尽管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在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但为实现更好的融合效果,我们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和完善,才能确保红色基因在新时代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序,张春莉,王玉梅.“学生中心”:一种被给予的观念——基于高校师生的诉说[J].现代大学教育,2021,第37卷(4):32-39,111.

[2]余靓豪,李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9):167-169.

[3]杨紫钰,张大松,郑文杰.学生中心论视域下的高校红色革命资源整理与教育转化路径研究[J].才智,2023,(21):157-160.

[4]胡红.红色基因传承融入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机制研究[J].才智,2022,(06):57-59.

[5]郭志强,刘慧.红色基因传承融入高校思政课研究与实践——以威海职业学院为例[J].山东开放大学学报,2022,(02):64-67.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89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过程用心 结果随缘 ——记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忆同窗社会实践

2019年7月15日,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探寻校友足迹,与优秀携手并进”忆同窗社会实践队进行了最后一次的电话采访工作。今天是社会实践的最后一天,小分队的队员对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毕业的…… KK 许昌学院外国语查看全文 >>

心存善意 爱洒人间

心存善意爱洒人间——记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忆同窗社会实践2019年7月14日,“探寻校友足迹,与优秀携手共进”外国语忆同窗校友寻访社会实践队对许昌学院毕业生邢丽萍进行了实地采访。邢丽萍…… KK 许昌学院外国语查看全文 >>

寻访校友 优秀并进

2019年7月13日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探寻校友足迹,与优秀携手并进”忆同窗社会实践队采访了许昌学院1998年毕业的优秀校友邵改兴。邵改兴现在是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领略…… KK 许昌学院外国语查看全文 >>

心中有梦 努力前行

心中有梦努力前行——记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忆同窗社会实践2019年7月12日,“探寻校友足迹,与优秀携手共进”外国语忆同窗校友寻访社会实践对王慧杰进行了实地采访。大学毕业之后,她选择了…… KK 许昌学院外国语查看全文 >>

矢志不渝 终将登顶 ——记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忆同窗社会实践

2019年7月11日,“探寻校友足迹,与优秀携手共进”外国语忆同窗校友寻访社会实践队对校友牛苗苗进行了采访。由于牛苗苗身在外地,故此次采访以电话形式进行。采访刚开始,问及为何选择翻译…… KK 许昌学院外国语查看全文 >>

洋溢热情 挥洒汗水 ——记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忆同窗社会实践

2019年7月10日,“探寻校友足迹,与优秀携手共进”外国语忆同窗校友寻访社会实践队对许昌学院毕业生冯畅进行了电话采访。学姐的美好人生似乎很好地诠释了‘坚持就是胜利’‘努力才会成功’…… KK 许昌学院外国语查看全文 >>

洋溢热情 挥洒汗水

洋溢热情挥洒汗水——记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忆同窗社会实践2019年7月8日,“探寻校友足迹,与优秀携手共进”外国语忆同窗校友寻访社会实践队对许昌学院毕业生冯畅进行了电话采访。学姐的美…… KK 许昌学院外国语查看全文 >>

每一天,遇见更好的自己

每一天,努力遇见更好的自己——记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忆同窗社会实践2019年7月9日,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探寻校友足迹,与优秀携手并进”忆同窗社会实践队进行了电话采访工作。今天是由小…… KK 许昌学院外国语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美育微光,“五彩花蕾”绽放乡野

在乡村振兴与文化教育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河北易县听松书院成为了知识与艺术传播的重要据点。2025年1月18日,华北电力大学…

曲园学子寒假行---温情养老,幸福夕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关爱老年人已成为我们无法忽视的社会责任。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代际沟通的减少…

春至期垤,守护成长

经过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我们在晚上九点到达支教地点期垤村。支教队员们经过简单整理马上投入到支教活动的准备中。大家齐心…

山东大学春晖社“红耀滇南”支教队于红河县宝华镇寒假公益课堂支教第一天

【山大春晖红耀滇南支教队1月19日电】春晖送暖,爱洒红河——记山大春晖红河县宝华镇支教寒假公益课堂第一天跨越山海,情谊相…

山东大学(威海)学生小树林支教调研团沂萌队成功开展急救科普活动

山东大学(威海)学生小树林支教调研团沂萌队成功开展“‘救’在身边:急救科普点亮生命灯塔”活动在当今时代,国家正大力倡…

最新发布

泰山剪纸 薪火延续
中国青年网泰安2月2日电(通讯员李佳一)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探非遗,拾古韵”实践队于2月2日来到山东省泰安市图书馆,参与了“迎新春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探索学习泰山…
消防人人抓,幸福千万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消防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提高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降低火灾事故的发生率,萤火微光不灭其芒实践队于2024年1月31日在各地社区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本次宣传活动的目的是让更多…
铸工匠精神,品剪纸之美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探非遗,拾古韵”实践队于2月2日来到山东省泰安市图书馆,参与了“迎新春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探索学习泰山剪纸工艺,帮助泰山剪纸的广泛传播,在此…
团辅启心传情,亲子一路同行
亲子关系作为人的第一种人际关系,对人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彼此缺乏面对面的互动和沟通,情感交流少,从而拉开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心理距离,导致亲子关系疏远。…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党史新篇,辉煌历史与时代使命
中国青年网德州2月20日电(通讯员:吉增昊)为深入了解党的历史,传承红色精神,2024年2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寒假社会实践队党韵寻踪队队员前往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革命烈士陵园,开展了一场以“党史新篇,辉煌…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党的历史足迹,追寻与传承
中国青年网德州2月21日电(通讯员:吉增昊)为深入了解党的历史,传承红色精神,2024年2月21日,曲阜师范大学寒假社会实践队党韵寻踪队队员前往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革命烈士陵园,开展了一场以“党史新篇,辉煌…
服务社区,奉献自我
中国青年网廊坊11月22日电(通讯员刘熹蓁)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参与方式,大学生在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通过切身实践,为社区居民带来更多优质、高效的便民服务,托起…
雁归珠城,青创未来--乡遇青春行
乡遇青春,乡村有你。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实践,近距离领略家乡风采、感受家乡变化,1月30日,蚌埠团市委联合市农…
徽州建筑传统:传承与创新的和谐共生
为了响应学校社会实际的号召,弘扬中优秀传统文化,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信心,发扬和传承中优秀传统文化,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寒假不冬眠”实践队队员近日,徽州建筑传统再次…
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能源学院传先烈英魂实践队深入闽中革命烈士陵园及革命史纪念馆,感受革
2024年2月20日,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能源学院传先烈英魂实践队一行深入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的闽中革命烈士陵园及闽中革命史纪念馆,接受了生动的革命历史教育,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崇高精神和无私奉献。闽中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