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走进社区的垃圾分类
(通讯员:沙鹭)当今社会公益事业,尤其是互联网公益得到了迅猛发展,社会公益的热情逐渐高涨,为转型时期中国“真实社会问题”的应对处理提供了公共智慧,成为推动当代我国公共治理进步的重要路径。
与此同时必须认识到,制度的进一步成熟定型以及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公益氛围和制度建设等方面仍面临多重困难和亟待破解的挑战。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共筑曙光”实践团前往山东省威海市进行实践。本次实践采用线上调研+线下实地调研的形式,参与社区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走进政府了解基础情况,走进社区深入了解,并通过实践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反映提出建议与解决方案。
1月20日,在与社区负责人员取得联系后,实践团成员来到了威海市西里社区开始了本次的社会实践。正赶上社区向社区居民宣传垃圾分类,实践团加入了他们当中。在实地走访调查中发现,西里社区的社区居民大多数已经是中老年人,他们对国家所提出的垃圾分类政策接受程度普遍不高,受年轻时生活影响,生活习俗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垃圾分类这种思想需要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因此社区工作人员每月都会开展一系列活动,帮助他们认同垃圾分类这个概念,然后在生活中将垃圾分类型成习惯。
在上门宣传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实践团还发现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接受程度不高还有一个原因是受文化水平影响。有的老人并不认识字,所以对垃圾桶上的名词并不了解,所以他们的接受能力就比普通的年轻人要低。还有就是他们对各种垃圾的界限并不明晰,像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等的范围他们理解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他们去实施垃圾分类的时候也很麻烦。最重要的一点其实就是垃圾分类对他们的生活其实并不方便,社区里的居民年纪普遍偏大,因此他们垃圾分类的实际的行动能力并不高,他们的行动有可能会受到身体的因素影响,从而导致他们实行垃圾分类的这个过程变得相对艰难。社区工作人员也为了宣传垃圾分类做了很多的研究,也找到了适合本社区的方法。
山东省作为孔孟之乡,思想受到了尊老爱幼的灌溉,利用这一点,社区工作人员提出了让“幼带老”一起行动垃圾分类的活动,通过寒假、暑假等假期不仅缓解了老人们的思念之苦,而且进行一些垃圾分类的知识竞赛,颁发奖品,在快乐中让老人学会垃圾分类。同时配合着不间断宣讲,上门宣传等行动,加深对垃圾分类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垃圾分类这一个习惯,西里社区的各种活动都坚定着跟党走,为党分忧,为人民服务的意志进行着,实践团相信无论在多久的未来西里社区一定会实现更多更加美好的愿景。
本次的社会实践让实践团学到了很多。社区工作人员的耐心付出,勤劳勇敢,通过实际考察选择适合本社区风格的一系列方法帮助社区居民。在这个过程中,向居民们分享了实践团成员对垃圾分类的个人看法,同时向他们讲解了垃圾分类的大致范围以及垃圾分类为未来的生活的各种好处。老人们的热心鼓掌让实践团成员感到十分感动,同时也坚定了实践团为社区服务继续做着社会公益事业而奋斗的目标。需要青年人的不断奋斗,加入社会实践,加入社会公益,让祖国繁荣昌盛,为时代奋斗,展现时代精神,书写雷锋精神。
(审核:董晓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86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