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洋•璀璨匠心”实践团赴洛阳市非遗调研活动圆满结束
洛阳,古称神都,洛邑。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诗人朱敦儒曾这样执笔描绘冬季洛阳,在此相同深冬时节,我们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远洋•璀璨匠心”实践团的十四位成员奔赴洛阳,探寻非遗文化,领略古人智慧。本次为期四天的实践活动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贯彻落实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求,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01牡丹香
“沉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炉暖玉楼春。”香道,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生活艺术的升华,人们闻香,用香,不仅芳香养鼻,更可颐养身心。为更好了解屡屡香烟背后的意蕴,第一日非遗调研,成员们来到了洛阳市牡丹香传习所,拜访了牡丹香第七代传承人李文双老师。李文双老师先向我们讲解了什么是香,随后简单介绍了制香的过程,分为三十六道工序。从香材的展示与嗅闻,再到有关人体中阴和阳的解释,最后延伸到香礼文化,详尽的讲解中我们逐渐领略到香道文化的内涵—燃烧自己,芳香他人,璀璨星火,匠心溯源,我们一直在路上。
02古陶瓷
“陶舍重重依古章,陶炉郁郁起祥光。”我国陶瓷文化不仅制作工艺独具特色,在文化内涵上也有着深厚底蕴。为深入了解古陶瓷制作技艺即文化内涵,第二日非遗调研,我们前往了董村的古陶瓷传习所,拜访了董强峰老师。一进门,他就拿出陶土,亲手示范了小泥人脸部的捏法,让我们自己动手试一试。随后大家拿着模具,认真听讲,反复练习,制作了许多陶艺制品。实操结束之后,董强峰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每个房间里的作品。他从陶土的起源讲到发展,讲到自己工作的经历,讲到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他说,学手艺不是看学得有多快,心能静下来的人才能成为大师。字字句句,都是他作为非遗传承人对我们这些学生真切的嘱咐和希冀,他希望我们有一颗恒心,保持定力,学会坚持。“有梦总会成功。”董强峰老师这样说。
03面塑
“匠心造明月,巧手夺天工”,心灵手巧,妙趣横生,一把面团塑万象。第三日非遗调研,实践团成员来到了宋氏面塑传习所,拜访了宋氏面塑第四代传承人宋展克师傅,宋师傅说,“宋氏面塑是奔放美丽的,也可以是安静淳朴的”。揉揉捏捏见神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形象悄然形成在宋师傅的手间。形象逼真传神,色彩艳丽单纯;说尽了人生百态,展足了烟火生活。实践团的成员们仔细欣赏了架子上摆放的作品,琳琅满目,形态各异,令成员们叹为观止。指尖的一揉一捏,尽显独运匠心。
04陈家鼓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中国鼓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很早的传说中,“伊耆氏”之时就已有“士鼓”,即陶器的鼓。有作为军队上助威之用。作为八音之首的鼓,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雄壮的鼓声紧紧伴随着人类,远古的蛮荒一步步走向文明。第四日非遗调研,实践团成员来到陈村,陈家制鼓随几经兴衰,但一直传承了下来。陈家后人陈义超和陈家兄弟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制作的鼓用料考究、做工精细、鼓音纯正。陈义超老师指着一些造型古朴的鼓,向我们叙说着鼓的历史和故事,他满眼笑意,那是作为一名传承人和手艺人由衷的喜悦和骄傲。
璀璨匠心,我们一直在路上!“远洋•璀璨匠心”洛阳非遗研究实践活动已经正式结束,实践团成员们带着学习的知识和自己动手做出的作品收获满满回到学校。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此次的实践之行,实践团成员对当今非遗文化传承现状和发展前景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灼灼朝阳,璀璨星火再启,探寻非遗文化,筑梦微光,今朝我辈继续传承!实践之旅虽已结束,但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探寻璀璨匠心,我们一直在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83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