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赓续文脉,薪火相传队”队员于2月16日前往烟台美术博物馆,探究了图画美术的起源与发展
烟台美术博物馆位于烟台市市区北部,1984年11月15日建成开放,是集收藏、研究、展览、创作为一体的地方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地市级美术博物馆。
烟台美术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所集美术馆与博物馆功能于一身的馆,馆藏上万件名家墨宝。烟台美术博物馆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200平方米。主楼三层楼高22米,展空间为1300平方米。分多功能活动厅、书画摄影厅和藏品陈列厅。副楼建筑在主楼 的东西侧,与主楼连为一体。东副楼两层,楼高12米,西副楼三层,楼高18米。分别设有画家创作室、行政办公室、艺术档案资料室、书画研究收藏室、民间美术研究收藏室、藏品陈列设计室和讲习厅、画廊、库房、装裱室等配套设施,为艺术家和广大群众提供了创作研究、陈列展览、学习交流和文化娱乐的理想场所。馆藏作品为近现代全国著名书画家作品610件(其中书法410件,绘画作品200件),民间美术(包括剪纸、刺绣、纸斗、玩具、服饰等)2200件,共2800余件。
美术馆藏中有着许多人与自然的图画。“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深入阐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明努力方向。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今年世界地球日沿用“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宣传主题。在中国古代绘画中,人与自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除却烟容巨壮的宏阔山水,常见点景人物间或漫布于画中。此次展览“何处寻行迹”将古代书画与现代视觉联系起来,以绘画中的人物行迹讲述自然哲学。传统绘画中的典型人物小景蕴含着艺术家对于人与自然的理解、传统山水画创作的观念和思想,通过这些线索理解中华文化的特性,重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已知的能见到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
美术馆藏中亦有甲骨图像。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象形意义也比较明显。很多情况下可以说“一个甲骨文就是一幅生动的简笔图画”了。
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慈爱的一种回报。
攥稿人:孙浩文
(赓续文脉,薪火相传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81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