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切实了解乡村文化习俗,深刻体会传统文化传承的必要,延续中华民族节日风俗习惯,2月9日,曲阜师范大学“挽民族星光,寻家乡特色”社会实践队赴潍坊市临朐县开展调研实践。实践期间,实践队员们走进乡村居民家中,零距离体验春节前夕的传统习俗,通过对不同群体访谈等形式,宣传中国节日传统文化的优秀习俗,探索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新路径。
疫情过后遇新冷,新年临近寻年味
自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社会管理、人民福祉等方面遇到挑战和难题,还在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碰到了新的困境。乡土传统习俗本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而到了岌岌可危的局面,现在又遇上了新冠疫情的四年,虽然四年时间并不能彻底改变人民的过节习俗,但却也深深影响了人们对传统习俗的观念,人们对传统习俗的传承和尊敬的严肃感消失了,人们口中的“年味”淡了。为了记录传统乡村文化风俗,找寻人们口中的“年味”,实践队员来到了潍坊市李家庄村的村民家中。村民热情地接待了实践队员,并给实践队员介绍了该地过年期间的传统风俗,随后,实践队员随着村民一同体验了春节前夕的“必要程序”,包括:祭祖,上供等。村民也告诉实践队员:“四年前,就是还没有疫情之前,过年就是最热闹的时候,那时候,别管多远,别管多忙,都要回家来过年,总要将这一年的劳累,在欢笑与期待中磨平。而现在,四年时间,没有拜年,串门走亲戚,习俗也是一简再简,越来越多的人就感觉春节也很平常了,年味也越来越淡了。”随后在村民的带领下,实践队员先后体验了祭祖,上供,拜神等习俗活动,在庄重、严肃的祭拜礼仪下,感受到了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意义上最重要的节日的氛围感和厚重感,看似繁冗无用的祭拜礼节,却是通过这高高在上的形式,将节日的意义与日常生活脱离开来,从而让人们升起一种敬畏之心,期待之心,这也是年味的重要来源。
图为村民带着实践队员体验上供民俗。
文明与文化的碰撞,传统习俗的继承与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讲过“春节是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总会给人们带来新的憧憬。”“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衔接好,使农村的生活奔向现代化,越走越有奔头。”中央电视台也指出:中国人过年,过的是辞旧迎新的“时间之年”,更是向上向善的“文化之年”。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年俗,带着传统的记忆和味道,又与时代一路同行;其中蕴含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从中我们可以找寻到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和延续的根和魂。可见,传承和发展传统习俗已经成了当今时代的重要使命。此前在“挽民族星光,寻家乡特色”实践队开展第一次线上会议后,队员们统一了调研实践的主题,即“家乡特色和家乡文化传播与保护”,随后根据这一主题开展了走访调查,与当地村民进行访谈。综合访谈结果,队员发现,政府颁布的很多政策,虽然说为全社会造福祉,但也确实让很多人感觉不到年味的存在。前几年禁放烟花爆竹的政策,让许多村民觉得过年冷冷清清,没有过年的气氛。虽然禁放烟花爆竹确实对保护环境和治理空气污染有益,但也在事实上破坏了春节的一个重要传统习俗。随着近两年禁令在许多地区的逐步放开,很多村民感叹,年又回来了。关于文明与文化冲突的问题,还需要好好商榷,找到一个切实可行又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的解决方案,从而让文明与文化共存,传统习俗文化得到新发展。
图为实践队员同村民一起体验祭祖习俗
紧跟时代发展,过年变样不变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如何深入认识中国传统节日,并把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其生命力,使其持续焕发时代光芒。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中国节日”系列给出了答案。《元宵奇妙夜》中,唐俑不仅“活”起来,而且穿行于博物馆,带观众与文物、历史直接对话,内容创新令人惊艳;《清明奇妙游》通过“戏中戏,画中画”的创新表达结构,突破时空再现《西园雅集图》,形式创新惊喜连连。这些新技术催生了文艺形式创新,拓宽了文艺空间。正确运用新技术、新手段,不仅能激发创意灵感,还能为灵感落地做好服务。
“中国节日”系列的成功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文艺形式的创新和科技的助力。当然,无论是深耕传统文化、聚焦传统节日的内容选择,还是一个个惊艳的创意,都并非一日之功。我们在学习“中国节日”系列成功经验时,也应当避免照搬跟风、克隆山寨,抄袭只能是东施效颦。不仅要带着礼敬之心学习,还要增强自我突破的勇气,如此方能迈向更加广阔的创作天地。
图为潍坊传统春节习俗活动
本次社会实践不仅让队员们进一步了解到了农村地区传统习俗文化,更是指出了文化与文明碰撞的问题,以及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节日风俗文化,为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出了新的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81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