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缅怀先辈,传承风骨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作者:JIA

中国青年网长沙28日电(通讯员 余修花)历史遗迹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参观历史遗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还能够启发我们对未来的思考。因此,历史遗迹参观具有重要意义。许多著名历史事件或者伟大人物都与某些具体场所或建筑物紧密相关。通过亲身参观这些地方,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以及其中发生过什么样重大事件。为缅怀先辈英烈,弘扬爱国热情,曲阜师范大学“挽民族星光,寻家乡特色”实践队伍于2024年2月8日赴浏阳参观了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谭嗣同故居。

图为谭嗣同故居。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余修花 供图

谭嗣同故居位于浏阳市北正南路闹市区临街面,始建于明末清初,砖木结构,二井院布局,占地七百余平,建筑造型规整,木雕工艺精美。队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故居各个部分,仔细观摩照片、遗物、书籍等珍贵史料,认真回顾谭嗣同生平事迹,特别是戊戌维新前后,他安排后事、慷慨赴死的英勇往事。“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为变法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这样的刚烈决绝之语,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读来仍能让人动容。其以身殉道唤醒国人的壮举,在人民心中树立了一座不朽丰碑,值得后人永远敬仰。

在故居现场,队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谭嗣同故居,听专业讲解人员讲述谭嗣同生平的伟大事迹,了解了谭嗣同同志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人之一,是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代表人物,是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开拓者,是中国近代文学的创始人,是中国近代民族英雄,感受到了谭嗣同同志的爱国情操和民主理想,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一幅幅生动的图文资料、一件件珍贵的历史实物、一个个感人的革命故事,生动体现了谭嗣同愿以颈血刷污政,视死如归的精神,同时也为人民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后人永远去敬仰。

图为谭嗣同故居。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余修花 供图

图为讲解员介绍谭嗣同生平大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余修花 供图

参观完故居后,队员们分享了参观心得。谭嗣同作为近代中国为改革变法流血牺牲的第一人,使时人警醒到清政府的黑暗和无药可救,唯有革命才能救国救民。百日维新失败后,无数志士仁人秉承其杀身成仁的精神,不畏生死,敢于以个人或小团体的微弱力量去挑战整个腐朽的统治阶层,短短十余年就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谭嗣同的牺牲,像是二十世纪中国的预言图景,无数先辈为了理想社会抛头颅洒热血,最终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建立了新中国。

作为青年的我们,今天缅怀先辈,更重要的是传承其风骨精神,融入自己的人生态度。我们要学习谭嗣同对国家民族单纯而不含杂质的爱,一品大员之子,本可锦衣玉食,却甘愿为了多数人的福祉而奉献出年轻生命。拳拳赤子之心,称呼他为中国的普罗米修斯亦不为过。我们要学习谭嗣同知行合一的治学方法,他深研船山思想,兼读西方科学著作,又游历各地观察风土,因而能提出切中时弊的思想理论,并且身体力行地去实践。我们更要传承谭嗣同对于理想和公义的追求,认真学习、实践法的精神,勇于维护法的尊严,为实现一个更正义更平等的社会而努力。

身为青年的我们,更应该主动去了解“湖湘文化”,用行动去传承“红色精神”。

品万千经典,不如革命经典;仰万千偶像,不如革命英雄。我们青年在缅怀红色历史的同时,要善于汲取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并将传承红色基因和红色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用实际行动诠释和践行历史使命与担当。

总之,参观历史遗迹对于个人和社会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帮助我们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深入了解历史事件与人物,激发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心。因此,在我们的生活中应该给予历史遗迹参观更多的重视和关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69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暑期社会实践——南京市卫计委之行

2016年7月6号,二孩政策对女性的影响调查小分队来到南京市人民政府卫计委对信访部的陈主任进行了采访。主要是为了对二孩政策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从政策方面深入理解二孩政策。 …… 查看全文 >>

南师大“二孩政策对女性的影响调查小组”采访南京雨花台区妇联

2016年7月9日,南京师范大学二胎政策对女性的影响调查小分队来到南京市雨花台区妇联对雨花台区妇联主席进行了采访。…… 查看全文 >>

暑期实践扬州行

暑期实践扬州行7月7日,我们小分队一行三人来到了景色秀丽的月亮城扬州。9点半左右抵达扬州后,我们根据联系好的机构开始我们的调研采访活动。 …… 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河海学子源泉工程回校宣讲

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宣讲活动报道2月17日,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在学校礼堂举办了一场精彩的宣讲活动。团队成员韩孟昀、郑钧…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沂蒙精神进校园 凝聚奋进新力量”宣讲活动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2月23日,聊城大学沂蒙精神红韵志愿宣…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乡村教师访谈社会实践活动

为记录乡村教育变迁历程,弘扬乡村教师的坚守精神,深入挖掘乡村教师的教育故事,寒假期间,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2024级4班…

最新发布

红星闪耀,党史学习,江科大学子社会实践
大学生网报苏州2月15日电(通讯员胡瑞)江苏科技大学海洋学院“红星闪耀”党史学习社会实践团于2月3日至2月13日分别在团队成员们的家乡地区,开展了“红星闪耀,党史学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此期间,团队成…
“挽民族星光,寻家乡特色”实践队伍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高校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接触社会。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绝不应当是仅仅局限于书本,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实践本事的培养。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实践本领强…
回访母校,共叙往日情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这个金秋的时节,我们一群毕业多年的学子,满怀激动与感慨的心情,重返我们的母校,参加回访母校的活动。当我们再次踏入这片熟悉的土地,眼前的校园依旧是那么的美丽和宁静。那座矗立…
自动化学院开展“观察国情,展望未来”实践活动
自动化学院开展“观察国情,展望未来”实践活动时间飞逝,转眼我们的大学实践活动已经告一段落,这次我们有幸前往镇江的城市建设展览馆进行参观,这是一次既有趣又富有教益的实践经历。城市建设展览馆是一座…
郑祖槐参加2023年云南省研究生学术科技论坛并做主旨报告
2023年12月29日,云南省研究生学术科技论坛在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公教楼小剧场举行。论坛设1个大会报告和“科创未来,智攀高峰”“百舸争流,领势前行”“凝心聚力,奋楫笃行”3个分论坛。下午,郑祖槐博士研…
春节防火巡查活动:奉献平安,传递温暖
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今年春节期间,我有幸参与了家乡的防火巡查工作。这项工作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志愿者的责任和使命。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和…
青岛农业大学回归母校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一、引言1.了解母校的发展变化:通过调查,可以了解母校在教学设施、师资队伍、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学校在教育理念、办学特色等方面的发展。2.反馈个人经验和建议:作为校友,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和职…
寒假社会实践|植物保护学院“文化探索队”,“情牵两岸心,难解闽台缘”实践活动
文/23植保谢佳媛闽南民俗源自中原,闽南民俗东传台湾海峡两岸,血脉相连,文缘相通闽台民俗,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图为闽台民俗陈列谢佳媛摄近日,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文化探索队来到厦门博物馆——闽台民…
感受农村氛围,促进乡村振兴——淮北师范大学学生寒假实践活动
2024年2月9日,春节马上来临,作为淮北师范大学的一名学生,我在这天与朋友一起前往永成生态农庄进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抵达生态农庄,农庄主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尽管大自然进入了冬眠期,但农村生态农庄…
寒假社会实践|植物保护学院“文化探索队”,“传承闽乡文化 弘扬嘉庚精神”实践活动
传承闽乡文化弘扬嘉庚精神嘉庚文化是福建厦门文化内涵的重要内容之一,近日,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文化探索队到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学村实地探索嘉庚文化学习嘉庚精神。嘉庚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著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