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长沙2月10日电(通讯员 余修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苍坊旅游区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而其中的革命文物更是见证着胡耀邦同志革命历程中的感人事迹,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为进一步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发挥革命文物教育传播功能,曲阜师范大学“挽民族星光,寻家乡特色”实践队伍于2024年2月10日参观了胡耀邦故居,感受革命先辈红色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图为胡耀邦故居。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余修花 供图
实践队员上网搜集资料了解到,胡耀邦故居胡耀邦故居为清末湘赣边界典型民居建筑,坐北朝南,由胡耀邦家与胡氏宗亲合住,东西对称,自中轴线以西为胡耀邦家,以东为胡氏宗亲住房。房屋结构为土木结构,悬山顶,盖小青瓦,墙体均为黄土、石灰、河沙配比的三合土夯筑而成。2013年,国务院公布胡耀邦故居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实践队员经参观了解到,胡耀邦故居的槽门为进入宅院的总门,朝向东南,外墙呈八字形,木柱架盖青瓦。由槽门进入内地坪,故居的平面布局为凹字形,即屋前由三方房屋围合出一块90平方米的地坪,东、西两面为照壁墙,墙头有彩绘和书法相间排列,彩绘内容为山水风景,书法内容为诗词,分楷、草、隶、篆四种字体书写;正厅大门上方有两个门簪,门簪上方从右至左书“泮公享堂”四个楷体大字。大门两侧竖写一副对联,右为“祥钟淮海”,左为“秀毓苏湖”,喻此地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大门下方两侧有两个普通抱鼓石。
在胡耀邦同志纪念馆里,队员们参观了胡耀邦同志的生平事迹和贡献,回顾了胡耀邦同志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出生,经过艰苦奋斗,成为党和国家的杰出领导人,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维护党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增进中外友好与合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感受到了胡耀邦同志的高风亮节和崇高品德。
图为胡耀邦出生房间。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余修花 供图
在故居现场,队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胡耀邦同志故居,听专业讲解人员讲述胡耀邦同志生平的伟大事迹,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胡耀邦同志纪念馆里,陈列着一张出版于1982年3月的中国地图。这张地图长163厘米,宽113.6厘米,上面密密麻麻留下了胡耀邦在全国考察调研的标注,为国家一级文物。
讲解员介绍道:1982年9月,胡耀邦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这张地图当时就挂在他的办公室。那时人民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如何有力地推动改革开放,如何让老百姓尽快富裕起来,一直是胡耀邦关心的头等大事。然而,中国幅员辽阔,经济条件千差万别,要改变现状,谈何容易。在这张地图前,胡耀邦经常陷入长时间的沉思。他深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入老少边穷地区调查研究,多了解第一手材料,才能因地制宜制订政策。担任总书记的五年时间里,胡耀邦有四个春节是在老少边穷地区度过的。1983年春节,他来到海南最南端的崖县(今三亚市),同守卫在祖国南大门的解放军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1984年的春节,边境战斗正激烈进行,古稀之年的胡耀邦爬上法卡山的战壕,为边防战士写下“法卡山英雄山”的题字。1985年的春节,他来到云南楚雄,与彝族同胞手挽手跳起了欢乐的团结舞……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从海疆边陲到民族村寨,全国2200多个县市,有1700多个留下了他的足迹。
队友们走进胡耀邦同志生平陈列厅和复原陈列厅,瞻仰胡耀邦大量的历史资料和生前物品。在长达60年的革命生涯中,从苏区的“红小鬼”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从冲锋陷阵的革命战士到改革开放的开拓者,胡耀邦同志一直在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队友们被胡耀邦同志坚守初心、献身理想的高尚品格深深打动。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胡耀邦故居。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余修花 供图
身为青年的我们,更应该主动去了解“湖湘文化”,用行动去传承“红色精神”。
参观历史遗迹对于个人和社会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帮助我们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深入了解历史事件与人物,激发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心。因此,在我们的生活中应该给予历史遗迹参观更多的重视和关注。
品万千经典,不如革命经典;仰万千偶像,不如革命英雄。我们青年在缅怀红色历史的同时,要善于汲取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并将传承红色基因和红色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用实际行动诠释和践行历史使命与担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66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