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探访土家哭嫁,传承非遗文化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 作者:冯诗文

计算机学院寒假社会实践

——探访土家哭嫁,传承非遗文化

在2024年2月9日,实践队队员在贵州开展了关于土家族哭嫁的实践活动。土家族哭嫁非遗源自土家族的传统婚嫁习俗,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非遗的存在不仅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代表了土家族人民的情感表达和文化价值。

本次实践旨在深入了解土家族哭嫁非遗的传承与现状。在守望传统的力量下,有一些热心人士和相关部门积极开展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努力挖掘和记录土家族哭嫁非遗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以期能够在当代社会中得到有效传承与发扬。

图一 新娘正在哭嫁

土家族哭嫁非遗的文化内涵与特色凸显了土家族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审美情趣。哭嫁作为一种独特的婚嫁仪式,不仅仅展现了土家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更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传统审美观念和情感表达方式。

土家族哭嫁非遗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传统婚嫁习俗的表现,土家族哭嫁非遗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传达了对家庭和爱情的珍视,同时也展现了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表达方式。因此,土家族哭嫁非遗对于当代社会的文化建设和价值观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丰富和拓展社会价值观念,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图二 哭嫁婚车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土家族哭嫁非遗,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首先,加强非遗保护的立法和政策支持,建立健全的非遗保护体系,加大对土家族哭嫁非遗的资源整理、研究和保护力度。同时,应当注重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和传承工作,通过专业化的培训和教育,不断壮大非遗传承队伍,确保传统文化的顺利传承。此外,还应加强对土家族哭嫁非遗的宣传和推广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和媒介,向公众普及非遗知识,增强社会对土家族哭嫁非遗的认知与关注,助力其在当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土家族哭嫁非遗在文化交流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哭嫁非遗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桥梁和纽带的角色。它不仅丰富了民族文化多样性,也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对话提供了新的语境和话题。因此,土家族哭嫁非遗在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丰富和拓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图三 实践队员与哭嫁新娘

以上是对土家族哭嫁非遗在当代社会中角色与价值、保护与传承措施以及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的论述,展现了这一非遗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意义。

通过这次贵州土家族哭嫁的实践活动,实践队员深刻体会到了哭嫁习俗的非凡魅力,也增进了对中国非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更加坚定了实践队员对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信念。

撰稿人:冯诗文

实践队:“激活时代春水,焕发非遗新生”队

审核老师:纪玉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64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疫”路有你,共建美好校园

(作者:山东管理学院冯兆伦孙海庭徐鹏誉邰建华)近日,在省内防疫形式严峻复杂的情况下,为确保我校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校园卫生安全,进一步落实校园疫情防控要求,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了“…… 融艺传媒 山东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打造融媒体时代的学风建设阵地

(作者:冯兆伦王景奇杜特徐菲徐兴彬樊明超田芷慧徐文哲刘潇慧)为进一步优化网络环境,规范网络秩序,强化舆论导向,形成宣传合力,山东管理学院艺术学院不断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完善融…… 融艺传媒 山东管理学院艺术学院查看全文 >>

山东管理学院艺术学院融媒体中心2022年新年贺词

各位领导及老师、各位同学、各位校友:星霜荏苒,居诸不息。2021年,我们蹄疾步稳、勇毅前行,圆满完成学院的各项工作和安排;2022年,我们迎风扬帆、傲然启航,奋力谱写学院宣传事业新篇章…… 融媒体中心 山东管理学院艺术学院查看全文 >>

山东管理学院 冯兆伦:东风正劲待扬帆,初心不忘再起航

个人简介:冯兆伦,男,汉族,2000年10月生于山东济南,中共预备党员,艺术学院2019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1班本科生。现任班长、创新创业中心融艺传媒会长、创新创业中心奇果教育代理会长、艺术…… 融艺传媒 山东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开展“绿色循环,‘换’享派对”志愿活动

(通讯员陈泳君)3月29日至3月30日商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在长沙汇金天虹购物中心开展为期两天的“绿色循环,‘换’享派对…

多彩社团|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与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

2025年3月9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携手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于闽南科技学院康美校区旧社区举办公益手工…

‘职’点迷津 巾帼护航|闽南科技学院开展女企业家进校园宣讲活动

为进一步弘扬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3月12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于菲华楼C102开展“‘职’点迷津巾帼护航”女…

青春浇灌希望 爱心点亮未来—兰州交通大学第26届研支团支教生活纪实

在祖国西部的青山绿水间,兰州交通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青年学子们正以教育为笔,以青春为墨,在西部教育的广袤画卷上描…

追“锋”青年,志愿同行 —基础医学院2023级临床医学第五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与对深入开展雷锋活动的重要指示,让闪耀着时代光辉的精神火种…

最新发布

乡村振兴战略下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路径探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战略工程。要建设新时代新农村新面貌,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在实施乡村振兴中,产业兴…
精准规划便捷生活——探访社区纯净水饮水机的新变化 “青春颂振兴,社区志愿行”实践队
积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视察山东重要指示要求,聚焦乡村振兴主战场,结合“我为青年办实事”工作要求,积极运用“互联网+社会实践”新模式…
大学生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报告——汇聚新力量 共筑中国梦
大学生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报告开篇语:红色志愿,薪火相传2024年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广大青年学子深入家乡一线投身社区服务、政务实践、公益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以青春奋斗为主旋律,奏响振兴家…
曲园学子三下乡:“陶”之夭夭,灼灼其华
日照1月18日电(通讯员焦立霄)传承是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也是文化创新的宝藏。传承传统文化可以增强人们的文化自…
曲园学子三下乡:黑陶之韵,传承之美
日照1月18日电(通讯员石晶)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黑陶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至今。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更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新时代青年应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探寻和保护中国非物质…
一起云支教的志愿者精神
线上一起云支教的志愿者精神线上云支教的志愿者精神是指一种通过互联网进行教育支援的方式,其目的是帮助缺乏资源的地区或需要额外支持的学生获取更多教育资源。与传统线下支教形式相比,线上云支教有其独特…
关注老龄生活,共创和谐社区——关爱老龄生活社会实践活动
关注老龄生活,共创和谐社区——关注老龄生活社会实践活动2024年1月26日,我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于淮北市中城社区进行了一场温馨而意义非凡的关注老龄生活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传递对老年人的关怀与尊重…
非遗进社区,宣讲传风采
2023年1月12日,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遇见非遗经典,传承中华文化”寒假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济宁市曲阜市鲁城街道阙里社区,开展了以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为主题的宣讲活动,旨在帮助社区居民更好地了解非遗…
品味中华文化,思考创新之道
为寻觅中华文化之源,助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2024年1月14日,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遇见非遗经典,传承中华文化”寒假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济宁市曲阜市孔子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了解儒家文化,助力中…
控制学院“追捕年味”社会实践调研团之线下采访——探寻年味文化的保护与创新传承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文化背后,蕴含着情感、愿望、伦理、信仰,蕴含着中国人的独特生活美学。春节,不仅是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日子,更是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承载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