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宣传蕴含儒家文化的美食,通过介绍孔府菜的历史、文化和制作技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孔府菜,同时也让儒家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1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遇见非遗经典,传承中华文化”社会实践团队于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阙里宾舍拜访孔府菜的传承人彭文瑜和徒弟鲍玉东,了解孔府菜的起源,内涵和代表菜品,推动孔府菜以及儒家文化的传承。
实践团队队员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中了解到,孔府菜烹饪技艺已被列入我国非遗名录,因此决定拜访孔府菜传承人,走进这项非遗项目。 孔府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起源于山东曲阜,是孔子后裔在接待宾客时所形成的独特菜系。它融合了鲁菜的烹饪技巧和儒家文化的精髓,讲究色、香、味、形、器、意的完美结合,不仅是一种美食享受,更是一场文化盛宴。
彭文瑜老师首先讲述了孔府菜的发展历史。孔府菜是由宋仁宗宝元年间开始正式建府后出现的,到清朝乾隆年间发展到鼎盛阶段成为官府菜。在我国著名的文化古城山东省曲阜城内的孔府,又称为衍圣公府。这座坐北朝南三启六扇威严的宫殿式府第,门额上高悬蓝底金字“圣府”,它是孔子后裔的府第。中国封建社会,孔府既是公爵之府,又是圣人之家,是“天下第一家”,比皇帝的家还要显贵。从明清到近代,由于历代“袭封衍圣公”,官列“文臣之首”,权势十分显赫。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孔子的论述,历来作为饮食名言相传。孔府孔氏子孙在饮食方面较圣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经过千万厨役的劳动,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孔府烹饪。
通过彭文瑜和鲍玉东老师的讲述和查阅资料,实践队员了解到孔府菜的多重特点。孔府菜有烹饪技巧独特,文化内涵丰富,注重礼仪,营养丰富等特点。首先孔府菜的烹饪技巧独特,包含了蒸、煮、烤、炸、炒等多种方式,讲究火候、刀工、调味等细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烹饪技巧是“孔府三套汤”,即用鸡、鸭、火腿等食材熬制而成的浓汤,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每道菜品都有着独特的寓意,如“诗礼银杏”寓意着儒家文化中的诗礼之风,“孔府牛方”则寓意着儒家文化中的仁爱之道。孔府寿宴上的寿桃,寓意着长寿、健康、幸福,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长辈的尊敬和关爱。还有,孔府家宴上的团圆饭,象征着家庭和睦、团圆美满,传递着儒家文化中的家庭观念。孔府菜在宴请宾客时非常注重礼仪,比如在菜品的摆放、上菜的顺序、用餐的规矩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体现了儒家文化的礼仪之美。
据彭老师介绍,孔府菜的制作非常讲究,要求选用优质的食材,只选用新鲜、上等的食材,如鱼必须是鲜活的,蔬菜必须是有机的。此外,孔府菜还注重选用具有特殊寓意的食材,如鱼寓意着年年有余,鸡寓意着吉祥如意;还注重烹饪的火候和调味的搭配。孔府菜的刀工非常精细,要求厨师在切割食材时,不仅要保证食材的形状美观,还要保证食材的口感和营养。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孔府菜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现在,孔府菜已经成为了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同时,孔府菜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推出了一些新的菜品,如“孔府一品锅”、“孔府红烧肉”等,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口味需求。
孔府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鲁菜的烹饪技巧和儒家文化的精髓,讲究色、香、味、形、器、意的完美结合。每一道菜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一场美食与文化的盛宴。本次实践活动不仅展示了孔府菜的独特魅力,也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孔府菜将会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发展,成为中华美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64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