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此次寒假期间,我有幸参加了文学院“在学生中心论视域下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探究”的社会调研项目。通过此次寒调活动,我的感触颇多。
社会调查是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根据学生中心论这一视域下对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进行了融合调查。学生中心论是一种社会学理论,认为学生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群体之一,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为此,我们团队多次集中开会分析主题内涵、讨论题目设计和调研措施,并通过线上线下发放问卷的形式面向不同的社会群体采取调查研究,直接接触社会现象,收集第一手资料。这对于培养学生观察力、分析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极大帮助。社会调查能够让我们走出校园,亲身体验社会的多样性。在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中,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从而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红色,是传承的纽带,也是历史的见证。从先辈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到无数后辈前赴后继舍生忘死,从革命时期的民族战士到今天的社会建设者,红色基因文化代代相传,源远流长。正如《人民日报》中:“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向革命先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红色基因传承的意义不言而喻,它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能促进我们更好了解中国历史,不忘来路,更有利于在传承中坚定文化自信,展望未来。红色基因文化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包含了革命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
网络思政教育是一种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它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等优点,可以更好地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网络思政教育,学生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在线课程、视频讲座、专题网站等。同时,网络平台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和互动的空间,让他们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将红色基因传承与网络思政教育进行融合,这是一种伟大的尝试,当前我国各地高校已广泛采取这种结合措施。对此,我们通过线上线下发放问卷调研,对于融合方式、评估措施等多方面进行探究分析。
红色基因与网络思政教育的融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拓宽思政教育的领域,丰富思政教育的模式,为思政教育提供技术支持。此外,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受红色基因的熏陶,从而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具体的融合措施大致可分为四类,个性化学习,即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红色基因学习内容和活动;互动交流,通过网络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讨论分享关于红色基因的不同理解与体验;实践活动,组织学生线下参加红色基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红色文化讲座,游览红色名胜景点;创新教育方式,利用多媒体等新兴技术,提高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如依托特殊设备,利用VR沉浸媒介对红色历史事件进行场景化再现。
另外,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也尤为重要。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思政课评价机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实现学生对思政课的教学评价。学生可以在学期上完课后,对教师的授课方式、教学内容、课堂氛围等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后,通过系统收集评价数据,对思政课评价结果进行数据化分析,并及时做出适当调整,适应时代发展。高校还应培养具有红色基因传承和思政教育专业能力的师资队伍,教师技能相互促进提高,提供良好的教学能力,传承红色基因文化。
我们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的重要使命。回顾百年历史,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历史大事件孕育了伟大的建党精神;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翻雪山、过草地,革命火种洒满大地;雷锋同志“为人民服务”的声音穿越时空,新时代红领巾奉献社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滋养,从党的精神之源中吸取奋斗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谱写盛世华章!
“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历史长河川流不息,时代精神代代相传。红色精神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本次寒调活动让我们在课堂学习之余,参与到线下的实地调查,对于“红色基因文化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社会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引起我们的反省与思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网络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探究,意在探究通过网络技术,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绽放青春之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63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