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两个结合’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党性教育中的传承模式探究”的心得体会
此次调研实践活动是围绕高校在“两个结合”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党性教育中的传承模式探究所展开。通过高校学生在问卷的答题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及问卷所填写的答案,探究大学生对党性教育课堂的关注度与参与度,从而进行更好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党性教育融合应着重关注的内容?”“哪种方式可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党性教育有机结合?”“优秀传统文化与党性教育结合重点在哪个层次?”实践队员通过本次问卷的发放,培养了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加强了社会责任感,深入思考了文化传承这一课题,进一步巩固了实践队员的文化自信与理想信念,这一过程有利于提高队员们的学术素养。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刻地认识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党性教育中的传承模式进行探究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优秀文化的传承面临着许多挑战与压力,文化传承与党性教育结合程度不够充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通常存在创新和实践的不足,过度依赖传统方式……大部分大学生主要侧重于课本学习,缺乏实践活动,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基本的认识,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评判存在偏差,传统美德的观念淡薄。而在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媒体手段,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结合党性原则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让我们的传承方式具有多样性,更好地帮助我们应对这些挑战和压力。
两个结合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要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我们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强调的是道德、伦理、人际关系和家国情怀的重要性。在探究大学生传承模式时,我们可以借助学习和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培养我们的的道德品质和人际交往能力。举例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儒家思想,了解到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道德问题;同时,通过学习道家思想,我们可以了解到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深入的学习和了解,我们可以培养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并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
在大学生传承模式探究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学习和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我们问卷上所提到的:采取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迎合大学生兴趣。这些都意味着在传承模式方面的创新。同时加大党性教育课堂的宣传力度必不可少,可以增加党性专题活动或节目设置。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中便是大学生可以多参加学校组织的传统文化活动,如春节晚会、中秋节庆祝活动等;可以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等;还可以加入学校的传统文化社团,与其他热爱传统文化的同学一起交流和学习。相信借由这些活动,能更好地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更多的人了解其丰富内涵,从而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同时,两个结合强调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当操之有度。在现代社会,我们往往忽视了自然和宇宙的存在,过度追求物质和功利。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在,如果没有结合具体国情,生搬硬套他国模式,谋求本国发展利益,只会适得其反。在党性教育中,通过学习和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思想引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开方式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紧密相连,使得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个人竞争,社会竞争乃至国家竞争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妥善实践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找到适合的实践方法,挖掘融合现实生活中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并加以发扬光大,使传统文化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
通过学习和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深刻地认识到其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培养道德品质和人际交往能力,还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同时,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党性教育中传承,在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条件下,有力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内在贯通。相互融通,为推进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中国化,时代化注入蓬勃生机和内生动力,能够促进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中国化,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转变,增加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进而推动传统文化的基因延续,也能够更加的丰富党性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因此,我呼吁所有的大学生都要积极地学习和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作为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指南。“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了大学生的党性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因此我们要认识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为此付出自己的努力和汗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61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