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日照1月29日电(通讯员 丛恺奕)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食品浪费法》,自此,保障食品浪费有法可依。要想牢牢端稳“中国饭碗”,除了注重粮食生产,减少食物损耗和浪费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为了探明沿海地区居民蓝色食物消费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耕海牧渔”实践队于2024年1月12日至13日,在日照市山海天景区、张家台码头和保利广场等地开展了实地调研活动。
宣扬大食物观,奠定节约粮食基石
在实践正式开始之前,实践队员认真学习了大食物观与食物浪费的相关知识。大食物观是“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的一种观念,在此次实践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实地走访过程中,通过采访,实践队员们发现许多居民对大食物观感到陌生。一位被采访者说到“之前不清楚大食物观,但是听完解释能明白它的意思,平时我们饭桌上的食物种类越来越多,吃得越来越健康是不是符合大食物观啊?”经过实践队员们的解释,很多居民都能够发现生活中大食物观的痕迹。同时在交流中,实践队员们还呼吁人们不仅要关注自己的饮食健康,还要关注食物的浪费情况,减少食物浪费。
图为实践队员与日照居民进行采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刘晗悦 供图
探明食物消费,获悉沿海居民现状
实践队员们前往张家台村,与当地居民进行采访。一位渔民向实践队员们介绍当地的现状:“我们住在这里,靠海吃海,海鲜就是饭桌上常见的食物。有的人去码头买,有的人直接下海捕捞,比较肥的放在码头卖,卖剩下的带回家吃。”在采访中,实践队员们了解到当地居民对于自身能够“靠海吃海”的情况具有十分自豪的情感。
图为实践地点展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晗悦 供图
通过统计调查问卷,实践队员们较为清晰地了解到当地居民的蓝色食物消费特征:当地居民以鱼、虾、贝等为主要的消费种类,并且较为重视其新鲜程度,许多靠近码头市场的居民会前往购买水产品。在考虑新鲜程度的同时,居民们也注重水产品的营养价值,海参等富有营养价值的水产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居民的餐桌上。伴随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一些较为优质的加工水产品也受到居民的喜爱,在对当地店铺进行采访时,老板向实践队员们介绍了销售情况较好的鱿鱼丝、鱿鱼仔等休闲袋装食品。
图为张家台码头的捕捞活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晗悦 供图
进行实地走访,宣传节约食物方法
“耕海牧渔”走入当地餐馆,进行采访调研。老板十分热情的向实践队员们介绍热门菜品,“大家吃的最多的就是海鲜了,来餐馆都点一些平时在家做的少的、做法比较复杂的,尤其是刚捕捞上来新鲜的海鲜非常受大家欢迎,基本上上菜之后很快就光盘了。”在访谈中实践队员了解到:当地居民点餐的菜量较为合理,餐桌上的剩菜大多都收拾打包起来,浪费食物的情况较少出现,但是剩余的蔬菜可能不会打包带走,造成食物浪费。在采访结束后,实践队员向老板宣传节约食物的方法:可以尝试推出半份菜或者小份菜供不同需求的顾客选择,通过降低售价、减少分量的方法倡导顾客理性消费。并且可以在顾客结账时询问其是否需要打包菜品,鼓励顾客把吃不完的食物打包带走,避免食物浪费。
图为实践队员实地走访当地餐馆后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刘晗悦 供图
通过实践,队员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大食物观”的相关知识,而且通过采访、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日照市居民关于蓝色食物的消费特征,还进行走访调研,倡导餐馆老板和当地居民节约食物,避免浪费食物。树立大食物观,遏制食物浪费是应对全球食物安全挑战的重要举措。在未来,实践队员们还要继续宣传并践行大食物观,用实际行动,为遏制食物浪费,推动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50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