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状况及山东省当地农户对“一户一田”政策了解情况,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指导下,曲阜师范大学田间地头实践队于2024年1月19日至25日走进山东省东营市太和一村,调查村民对“一户一田”政策的实施意愿及目前当地农田政策的具体情况。
太和一村位于李鹊镇政府驻地西北约3公里处,西邻太和二村。实践队员走进当地村委会,希望了解到太和村当前相关的农田政策以及村委会对于“一户一田”政策的见解。小队成员有幸采访到了太和一村村主任张女士。从张女士口中得知,太和一村现有耕地1100亩,人口202户,730 人,主要产业是粮食种植(玉米、小麦)。

太和一村最近一次土地分配承包是在30年前。那时土地不论男女老少,皆按人头承包,土地按照不同位置不同肥力划分成若干小块,“肥瘦搭配”分田到户,除耕地外还另外有自留菜地的承包,极大提高了当地村民的积极性,有力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外出务工已发展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约有近三分之二的农民选择将土地转包给当地农业大户,自己外出务工。同时,随着机械化作业的普及和农业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使用机械化手段参与农业生产相关环节,但受土地较为零碎化的影响,机械化耕种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加之土地零碎化使得土地流转的困难愈加严重,造成了通过规模种植降低成本而实现致富的困难。张女士表示:“土地整合使得我们可以更加科学地种植作,采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提高产量,增加收入。而且政府还出台了些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参与土地整合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提收入水平。”
通过前期的调查,实践队员对于一户一田政策的了解程度等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接下来的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将走进太和村村民家中,通过入户采访及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探寻“一户一田”政策在当地村民中的普及程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48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为弘扬身边的非遗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2023年8月7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水浒好汉城,前……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2023年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员来到了山东省泰……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立足非遗技艺传承,为了展示传统生产场景、深入了解与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技艺。2023年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来到了中……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了解身边的非遗文化,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模式,7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宁津县张大庄镇……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了深入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代表性和历史价值,更好的传承和保护珍贵的非遗文化,7月15日,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宁津县长官镇,参观并学习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家园子……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弘扬非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焕发文明实践活力,2023年7月11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前往曹州古城拜访曹州面人传承人进行交流学习。2008年6月7日,曹州面人经中华人民共……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手中剪纸生万物,工巧殊胜尽风华”。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2023年7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社会实践队来到了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通过肥城市文化馆的介绍,……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023年7月5日上午,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实践队王子杰、刘欣玥于莒县古城“剪纸物语”工作室参观学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莒县过门笺的传承历程,同时有幸体验了过门笺的制作……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