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经济”和“城市建设”等关系的思考,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近日,福建农林大学数字经济学院“探历史文脉,铸时代强魂——赴福建泉州社会实践队”深入泉州非遗资源,通过探访蟳埔村、古厝茶馆、木偶剧场、开元寺等历史文化古迹,探寻簪花、茶、木偶戏、建筑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图为实践队挖掘西街历史文脉。通讯员 林方逸 摄
为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经济”和“城市建设”等关系的思考,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近日,福建农林大学数字经济学院“探历史文脉,铸时代强魂——赴福建泉州社会实践队”深入泉州非遗资源,通过探访蟳埔村、古厝茶馆、木偶剧场、开元寺等历史文化古迹,探寻簪花、茶、木偶戏、建筑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化遗产跨越古今,携着历史的风尘迤逦而来;文化遗产洗涤岁月,载着灿烂的文明砥砺前行。泉州作为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见证了千年来不同文明包容互鉴的恒久力量,沉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
簪鲜花百色 传民俗风韵
泉州的海风吹了千万里,吹出了用牡蛎壳堆砌的房屋,吹出了日落时分渔船归家的小曲,吹出了把鲜花和浪漫簪在头上的“蟳埔女”。
图为实践队前往蟳蜅历史文化村。通讯员 修艺佳 摄
踏入蟳蜅女服饰头饰店,琳琅满目的簪花服饰和头饰便映入眼帘。“梳圆髻,戴花围”,实践队员在店员的带领下,亲身体验簪花民俗,挑服饰、盘发再簪花,欣赏簪花的佩戴过程,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首先将头发盘成海螺状,穿上一支象牙簪以固定,再把淡雅的含笑、白玉兰、柚子花等花苞串成花环,在盘发上围绕三四圈,最后插上鲜艳的粗康花、素馨花或者绢花,一顶簪花就此完成。
图为实践队成员体验簪花。通讯员 庄颜 摄
在与店员的沟通中,实践队员了解到蟳蜅女的头饰因蟳蜅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海丝文化而别具一格。当地女性以戴花为美为荣,一支支鲜花,一串串花环,承载着她们的情感与记忆,寄托着她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期盼,同时也体现了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品茗茶幽香 赏木偶匠艺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泉州安溪是世界名茶铁观音的故乡,泉州和茶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自然家家户户都有饮茶的习俗。实践队探访泉州当地的古厝茶馆,在茶馆工作人员的讲解和指导下,学习泡茶的技法和相关的茶文化知识。烧一壶热水,拈几许茶叶,置于瓷制器皿中,缓缓浇入滚烫的沸水,静看茶叶在杯中舒展、沉浮,荡漾出一泓浅绿,任淡雅的茶香随袅袅上升的热气在屋中弥漫。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实践队成员了解到,泉州茶叶早在宋元时期就已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闻名中外。茶歌、茶舞、茶艺、茶餐皆是由茶衍生出的茶文化,品茶和懂茶最是鲤城的人间烟火味。
图为茶馆工作人员为实践队员展示茶艺。通讯员 庄颜 摄
以木偶为载体,以歌舞讲故事,以悬丝纵古今。木偶剧团表演了《钟馗醉酒》《庆丰收》,为实践队成员带来了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演员牵动悬丝,摆动双臂,操控偶人的立姿、头姿、手姿。在五指细腻的配合下,偶人时而耍杂技、时而舞狮子、时而玩彩袖,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实践队在赏析精湛的操演技艺和高亢的傀儡声调中,感悟非遗艺术魅力,传承中华文化根脉。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木偶戏台。通讯员 黄妍煜摄
观千年古刹 续文化血脉
“佛国名传久,桑莲独擅声”。实践队员来到开元寺,通过实地走访,领略一寺双塔的悠长古韵与风光魅力。不同于其它佛教建筑,开元寺建筑精巧优美,现存文物建筑于宋、明、清、民国时期反复修缮,时间跨度长,形制各具特色,为研究闽南地区建筑技艺的改进提供了良好的样本。不仅如此,寺内还保存了诸多古老的佛教文物和艺术品,有雕刻精美的佛像、石刻、经文等,展示了中国佛教和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开元寺麒麟壁。通讯员 修艺佳摄
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从讲解员的口中得知,寺内五层楼阁式仿木结构的东西双石塔,是中国最高的一对石塔,也是中国四大名塔之一,更是古城泉州城市标志。双塔为我国古代石构建筑的瑰宝,历经千百年的地动山摇和风狂雨骤仍屹立不倒,吸引着无数的学者和游客前来研究、游览。实践队员听着东西双塔的故事,不禁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建造能力和伟大智慧。
追寻领袖足迹 赓续中华文脉。福建农林大学数字经济学院“探历史文脉,铸时代强魂——赴福建泉州社会实践队”深入泉州的名胜古迹,于亲身实践中欣赏泉州的古韵流香,感受古城的海丝记忆,体会非遗的历史内涵。队员们纷纷表示,吾辈青年要进一步挖掘、探寻文化遗产里的中国故事,努力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队员合影于蟳蜅文化村前。通讯员 庄颜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37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