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曲园学子三下乡——传承潍坊非遗文化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丛芳鑫

自古潍县便以“二百支红炉、三千铜铁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闻名于世。如今在潍坊,人们不仅能感受到“潍州原是小苏州”的旖旎风光,更能欣赏到这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坐落于潍坊市中心的十笏园文化街区始终遵循“寓文于游、寓教于乐”的功能定位,让人们可以在十笏园中漫步时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在非遗空间动手体验非遗文化的无穷趣味。

十笏园非遗空间以政府主导,文企合作、市场运营、相融共进为合作原则,以打造非遗与现代生活高度融合、与社会民众积极互动、与产业发展互联共荣、为非遗的传播与传承赋能贡献创造力的文旅名区为建设宗旨,通过文脉、文娱、文商、文旅相融合的四维空间设计,将十笏园文化街区打造成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集项目展示展演、民众休闲娱乐、产品交流交易、文化创意研发、非遗传习研学等多功能于一体,具有持久和鲜活生命力的非遗传习传播综合体、文化旅游消费目的地。现已入驻风筝、年画、陶艺、印染、剪纸、绣艺、核雕、古琴、嵌银、仿古铜首批十项代表性非遗项目。

古老技艺在这里赓续

我们参观了锤铜、刺绣、核雕、古琴、嵌银、风筝、年画、陶艺、印染、剪纸等非遗工艺,观看了制作过程,在非遗工艺传承人的指导下进行了尝试,体验了非遗文化的精妙,深刻体会到非遗文化传承人的不易。

砸铜,又称“锤铜”,这一古老的金属加工技艺在潍坊已有几百年的传承历史。早在清康熙年间,潍坊的铜器制造业就已经十分发达,清末民初时更有“二百只红炉,三千砸铜匠”的盛景。一块铜片,经过打胚、设计图案、剪裁、打磨修型、退火、打造成型、錾刻花纹、打磨、上色等工序,在匠人的千锤万击之下,逐渐变成一件艺术品,每件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

成千上万次的敲打,赋予了每件砸铜艺术品“绝世无双”的独特魅力,却也注定使这项技艺难以被“驯服”。一个零基础的人想要学习砸铜技艺,仅入门就需要三四年时间。既小众又难学,潍县砸铜技艺却没有因此走向衰落,反而锤炼出坚韧的生命力。2022年上半年,东亚锤铜技艺文化交流中心在十笏园成立。

为保护和传承传统技艺,市博物馆与日本神户市大田尚作金属工艺工房、韩国庆尚北道安东美术馆签署《东亚锤铜技艺文化交流中心合作协议》,在技艺研究等方面开展联合研究和深度合作,推动成果转化。随着保护和传承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交流中心,来认识、体验这项古老的非遗技艺。

通过本次实践,我们深入体验了潍坊非遗艺术,通过考察调查,了解该行业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不仅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在进行非遗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时,我们也认识到非遗艺术需要更多的推广和传承工作,我们要为保护和发展潍坊传统非遗文化艺术做出自己的贡献。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它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民族的精神。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时代变迁的见证,又是珍贵的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好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文化强市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为了将潍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社会完美融合,我们提出以下策略:创新展示,运用现代科技,如数字化和虚拟现实技术,将非遗转化为生动、立体的形式。例如,利用VR技术真实再现风筝制作过程,让大众有身临其境的体验。非遗进校园,携手当地学校,开设非遗文化课程,引领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潍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旅游结合,将非遗元素巧妙融入旅游开发中,如在景区设立非遗展示区,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非遗的魅力。培育传承人,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鼓励和培养新一代非遗传承人,确保非遗的延续。品牌塑造,结合市场需求,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品牌,提升其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举办活动,定期策划非遗相关的节庆、比赛等活动,吸引大众广泛参与,提高非遗的认知度。国际交流,将潍坊的非遗推向世界舞台,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非遗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完善法规,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非遗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我们能够更好地将潍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社会相融合,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护和传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35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保护野生动物,我们在行动 (三)

昨天我们的任务主要是发放宣传单、问卷以及剪辑视频,经过昨天一天的努力,我们有了不小的收获,今天上午我们的任务主要是进行资料的最后整理和筛选。经过我们队员一上午的努力我们收集…… 六月的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查看全文 >>

保护野生动物,我们在行动 (二)

所以面对很多人的不理解和质疑时我们比昨天更加有信心,有动力,正是因为大家的不理解更加让我们奋进。但也有同学遇到了好的情况,通过昨天的宣传之后有的群众已经了解到保护野生动物和…… 六月的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查看全文 >>

保护野生动物,我们在行动 (一)

2020年7月16日上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守护者社会实践队积极响应学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安排,继续进行我们的实践活动。昨天我们的任务主要是发放宣传单、问卷以及剪…… 六月的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查看全文 >>

远离野味,从我做起

守护者社会实践队积极响应学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安排,秉承“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决战脱贫攻坚,投身强国伟业”的活动主题,在豫西、豫南地区进行了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自…… 六月的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查看全文 >>

远离野味,从我做起 (二)

但也有很多人拒绝了我们队员的调研,虽然使我们队员有点失望,但却因为他们的拒绝,让我们队员更加有了奋斗的激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被他们拒绝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我再换别人…… 六月的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查看全文 >>

远离野味,从我做起 (一)

2020年7月15日上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守护者社会实践队积极响应学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安排,秉承“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决战脱贫攻坚,投身强国伟业”的活…… 六月的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查看全文 >>

保护自然,应刻不容缓

2020年7月18日上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守护者社会实践队继续进行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这是进行实践活动的第四天,守护者社会实践队开始组织开展线上讲座活动,希望通过该讲…… 六月的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查看全文 >>

保护自然,应刻不容缓(二)

7月18日上午九点,革除滥食“野味”陋习的线上讲座活动准时开始,在讲座中队员们引经据典,用大量鲜活的故事告诉听众们,要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革除滥食“野味”陋习。听众们听后反…… 六月的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从遵义出发,筑梦青春——红色精神的传承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弘扬遵义会议精神,传承红色基因。2025年4月…

红色基因永传承 青春接力长征行 ——遵义会议精神宣讲团赴大金山国防园学习

2025年3月5日,金陵科技学院“红色遵义·筑梦前行”大学生志愿宣讲团的10余名青年志愿者走进南京市溧水区大金山国防园,以“重…

传承红色基因,不负历史使命——“澄园先锋”红色志愿宣讲团举办系列宣讲

传承红色基因,不负历史使命——“澄园先锋”红色志愿宣讲团举办系列宣讲活动为传承红色基因,深化党史学习教育,4月23日,南…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考研大满贯宿舍413——夜灯长明照题海 青春共赴研梦来

以知识为舟以互助为桨在漫漫长夜里砥砺前行于浩瀚学海中并肩奋进用坚持书写青春答卷以协作铸就上岸奇迹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

五四薪火 聊传新篇-传媒技术学院主题朗诵献礼表彰盛典

为弘扬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4月25日,聊城大学于西校区大礼堂举办…

最新发布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之对联艺术的璀璨光芒
对联艺术的璀璨光芒在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对联艺术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形式,对联以独特的语言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承载着华夏民族的历史与智慧。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
个人分散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个人分散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在今年的寒假里,我利用这段时间开展了为期半个月左右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次的社会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与技能,希望能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能有很好的运用。我前往了泰…
山东大学文学院“爝火薪志”红色文化调研团社会实践启动仪式顺利进行
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在乡村文化振兴的背景下,探究红色文化保护传播路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2月1日晚,山东大学文学院“爝火薪志”红色…
走进泉城济南,感受中华千年传统文化。
走近泉城济南,感受中华千年传统文化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匠秀中华,香火相传”实践队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它包含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与精髓,涵盖…
追溯圩厍村史,共谋乡村振兴
圩厍村,一个充满历史与文化底蕴的村落,孕育了一代代勤劳智慧的村民。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织,文化与生活融合,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韵味,成为了乡村发展的独特风景。水美田园,幸福圩。调研成员首…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豫剧之旅
豫剧之旅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匠绣中华,香火相传实践队”的成员们在金秋十月来到了河南豫剧团,开始了为期两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次探索之旅旨在深入了解豫剧的历史渊源、艺术精髓以及对当代文化和未来…
青州古城:文化传承与古色古香的魅力之旅
青州之名,始见《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为古“九州”之一,上古为东夷之地。青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人文资源积淀深厚,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青州迭为名城重镇,并在2023…
重温红色经典,弘扬革命精神
红色革命精神是先辈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为了深刻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2024年2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青春献基层,社区志愿行”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世…
法治建设护航文物保护,科技创新赋能遗产传承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多次就文物…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之广西三月三
广西三月三为探索中华传统文化,曲阜师范大学“匠绣中华,香火相传”社会实践小队来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广西三月三”是广西少数民族习惯节日,从2014年开始,“广西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