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座城市的最佳方式是去逛逛它的博物馆”,博物馆蕴藏着历史的记忆,是了解当地传统文化的窗口。透过文物的斑驳痕迹,可以窥视到过去的生活,悉知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故事。为加深青年大学生对旧时家乡文化以及对家乡发展变化的了解,增强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与责任感,1月27日,曲阜师范大学“弦耕不辍,薪火相传”实践队前往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和志愿服务,通过听负责人讲解和亲身实践等途径,实践队员对当地的历史文化与经济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了解家乡发展,加深文化素养
济阳因济水而名,伴黄河而兴,居泉城而盛,是矗立在黄河之滨,泉城之畔的美丽古城。进入文物展厅之前,博物馆负责人召集实践队员开展了济阳区青年志愿者交流会,并一同观看关于济阳发展历程的视频。实践队员了解到,近几年济阳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高楼拔地而起,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宣传视频说明了济阳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实践队员概括为农业,工业,旅游业三大产业并举,共同促进了济阳经济的蓬勃发展。在视频观看结束后,博物馆负责人殷切嘱托志愿者:青年大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应坚守初心,保持对家乡的认同感,传播家乡声音,讲好家乡故事,当好家乡最美的代言人。听完负责人一席话,实践队员感悟颇深,对于家乡发展变化的认识更加深刻。
图为实践队员参加济阳区志愿者交流会
走进历史文化,探寻文物古迹
浩荡黄河水,悠悠闻韶台。济阳历史发展悠久,孕育了灿若星河的古文化。这里出土了刘台子、玉皇冢和闻韶台等古遗址,是鼓子秧歌的发源地,当地的黑陶工艺也久负盛名。在交流会结束后,实践队员开始了欣赏文物的视觉盛宴。进入到第一个展厅,实践队员看到展柜陈列的众多骨器和石器时,仿佛也看到了先民筚路蓝缕、刀耕火种的远古生活;欣赏精美的陶器和瓷器时,体会到了先民的聪明智慧及高超技艺;看到巧制的铜镜和栩栩如生的铜像时,不禁感慨古人的制作工艺水平之高,想起了“以铜为鉴”的史训。之后来到第二个展厅,这里展示了羊栏口汉墓画像石。实践队员了解到画像石分为祥瑞辟邪、描绘墓主人生活和装饰性图案三类,是研究古代生活习俗和思想制度的珍贵资料。
图为博物馆再现的羊栏口汉墓画像石实践队员又看到了展厅再现的三官庙汉代墓葬群的考古挖掘场景,通过文献资料查询,队员们了解到这是山东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双墓道汉代画像石墓群,而且出土了大量种类丰富的器物。这些静默的文物就像是一部无字天书,道出了济阳辉煌的古文明。第三个展厅展示了刘台子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黑陶等珍贵文物,进而为实践队员揭开了西周古文化的神秘面纱。在这个展厅中,实践队员学习到了青铜器的发展历程、玉器的种类、黑陶的制作工艺和卜骨的用途。透过这些造型精美而气质高贵的文物,实践队员仿佛望见了先民们的生产生活场景,丰富而多彩。
图为实践队员欣赏刘台子遗址出土的玉器仰望先辈风采,赓续文化传奇
济阳地区物产民丰,人才荟萃。实践队员来到第四个展厅,看到了明清经学家张尔岐和戏剧家刘梅村等卓越人才的雕像,通过欣赏遗存下的手写日记、作品文集和查阅人物资料,队员们学习到他们的精彩故事源远流长,对后代有着极大的影响。在展厅游览结束后,实践队员参与了清洁展柜的志愿服务,左手酒精,右手旧报纸,开始认真擦玻璃。擦拭的过程中,这些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文物拉近了历史与实践队员的时空距离。最后志愿者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了展柜清洁工作。济阳为广大青年提供了“返家乡”的机遇,青年应把握机遇,生逢其时当不负盛世,吸取历史的精华,为家乡谱写文化的新篇章。
图为实践队员参与展柜清洁工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此次博物馆的奇妙之旅,实践队员受益匪浅。文物见证了历史的兴衰,承载着底蕴深厚的文化。与博物馆的相见,是一次跨越时空的见面,是历史的文脉与青年灵魂的触碰,在快时代的今日迸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实践队员认识到应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进取精神续写文化传奇,为家乡的传统文化注入鲜活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23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