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 2023年6月10日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的传统由来已久,正是这种经久不衰的传承使得中华文明得以延续。
文化与实践结合,筑牢非遗根基。人民群众是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创造者,所有者,保护者,广大群众应当以主人翁意识参与保护非遗工作,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结晶。保护文化遗产是每一位华夏儿女的责任,应结合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我们要自觉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此,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文物之行法治护航社会实践队来到了四川成都博物院。把握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运用法律知识守住文化遗产的永恒魅力。
文化与法治结合,加强法治建设。加强法治保障,不仅需要完善法律法规,也要强化法规制度的执行。前不久,最高人民检察院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关于在检察公益诉讼中加强协作配合,依法做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健全住房城乡建设规划部门行政执法与检查公益诉讼协作机制。有助于强化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领域执法司法衔接,推动形成行政执法与检查监管的保护合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设计,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要从加强执法检查到发挥行政公益诉讼的督促协同优势,推动多部门共同履职,统筹协调,将法规制度执行到位落到实处,才能不断提升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水平。
保护与宣传结合,注重探索创新。在充分认识到保护与宣传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同时,要树立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促保护的理念,要从活字上下功夫通过新闻媒体,博物馆公益性演出等手段推进普及工作,让文化走出博物馆,走进火热的生活展现在大众面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要注重创新,顺应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潮流,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法者治之端也,法规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人类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法治思维能力就是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善于运用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能力,提高法治思维能力要求,增强法治观念,尊崇和遵守宪法法律,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自觉在法治轨道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文物保护是一项需要坚持不懈的工作,是一项全民参与的广泛活动,更是一项创造更新的文化事业,让我们怀着自豪,坚定的使命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15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