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六地”红色研学社会实践团:重走红色荣光路,理想之舟向未来
辽宁,一座从血脉中就流淌着红色基因的省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辽宁寄予厚望,指明了重振雄风、再创佳绩的战略方向和奋斗目标。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深入阐释辽宁“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辽宁“六地”传承着红色基因,记录着中华儿女砥砺奋进的伟大征程。弘扬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成为了每一位在辽在沈学子的重任与担当。
为展现青年一代奉献青春、建功立业的时代风采,引领更多青年把握历史机遇,强化使命担当,投身社会实践,在与社会相融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沈阳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六地”红色研学社会实践团秉承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精神,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和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在第一站抗日战争起始地——沈阳,感受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进而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感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广场上,巨大的残历碑石雕巍然屹立、坚固挺拔,主体正面弹痕累累,喻示了侵华战争的野蛮“罪行”,向人们昭示着那个永远难忘的最悲痛的日子。
记忆从未褪色,历史仍有回响。走进博物馆,一处栩栩如生的雕塑模型,无声地诉说着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步入展厅,实践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凝视。一件件历史文物、一页页历史资料、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件件文献实物,诉说着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浴血抗战的反侵略斗争史。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内,一面长8米、高4米的朴素大理石墙前,总有无数人在此伫立。上面刻着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手迹和长城烽火与抗日英雄群体浮雕,矗立在展厅最醒目的位置。《义勇军进行曲》是华夏儿女坚强意志的寄托与体现,承载着中华民族不屈的意志。此刻,实践团队成员以高昂激越的情感共同奏唱了国歌,那是我们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在新的时代,中华儿女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而强烈的爱国情感共鸣,让我们遇到了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沈阳市第一私立高级中学的学生。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和学子们进行了一段印象深刻的采访。大家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并将付诸日常生活中,用实际行动为辽宁振兴、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随后,辽宁“六地”红色研学社会实践团走进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内馆,共同参观了《守望丰碑 薪火相传——辽宁“六地”红色印记主题展》。展览通过170余张珍贵照片、30余张图表以及二十多件实物展品,全面展示和诠释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巡展还增设新时代“六地”重要展示内容,新时代“六地”与红色“六地”赓续相承,交相辉映,再现辽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在各个历史时期为党和国家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所创造出的辉煌业绩,所谱写的独具特色的辽宁篇章。
走出博物馆,辽宁“六地”红色研学团与沈阳华晨公司雷锋车队不期而遇。团队成员虚心请教问题,通过采访了解了他们如何“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的行动为沈阳文旅增添生动色彩。
与清风并肩漫步,跟着夕阳的脚步辽宁“六地”红色研学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研学第二站——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开启了“英雄事迹探索之旅”!
走进纪念馆,周恩来高大的雕像和伟岸的形象肃立眼前。踏上红色的木制楼梯,在长长的走廊里推开一扇扇红木门,周恩来少年时读书的雕塑栩栩如生,一位心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鸿鹄之志的俊朗少年似乎就浮现在眼前。朗朗的读书声在耳旁回荡,穿越时光带领队员回顾周恩来传奇的一生。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青年承载国家的希望,青年之觉悟亦不止于一代人的精神风貌,更书写着一个民族的思想高度。立足今朝,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应铭记周先生的教诲,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以实际行动凝聚起新时代振兴发展的磅礴力量,同时也为努力打造沈阳的红色文化名片注入活力。
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回首过往历程、眺望前方征途,沈阳理工大学辽宁“六地”红色研学社会实践团将继续辽宁“六地”探索之旅,让红色精神、红色力量、红色基因融入每一位中国人的红色血脉,在新时代辽宁振兴的新征程中赓续红色血脉的责任和使命,谱写新时代辽宁的壮丽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14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