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墨展沂,精神传承
“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百年前,列宁如是说。孕育于沂蒙山区的沂蒙精神是临沂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被誉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它“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精神内核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描摹了“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军民生死与共的鱼水之情,也彰显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向从头越”的革命豪情。执墨展沂研习团,深入文化旧址,追寻先辈足迹,赓续沂蒙精神。
沂蒙之行,一路好风光。走进九间棚,步入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和沂蒙革命纪念馆,观看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九间棚山清水秀,瓜果飘香,如世外桃源般美,但更震撼人心的是九间棚人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精神。架电修路饮水上山,离不开全村人共同的努力;新四军军部旧址不仅仅是一座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建筑,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历程和伟大贡献;沂蒙革命纪念馆展现的红色文化别具一格。沂蒙红嫂大爱无疆,诠释了沂蒙女性爱憎分明;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中人们用歌声传达着对共产党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求学何必去他方,九间棚就是好地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九间棚“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坚忍不拔,艰苦创业”的精神响彻全国。面对山穷水尽的困境,光秃的大山、封闭的环境。刘家坤书记带领全体村民家店修路,治水,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带领九间棚脱贫致富。人生本该轰轰烈烈,活出自己的价值。在团结奋斗中顽强拼搏,在坚韧不拔中艰苦创业,在脚踏实地中开拓进取。如此九间棚历久弥新,依然焕发生机依然是乡村振兴发展的一面旗帜。
步入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和沂蒙革命纪念馆,看到了林凡义,渊子崖村村长,年仅19岁,带领200多户村民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三营八连战士与敌人激战6小时24名战士壮烈牺牲;沂蒙红嫂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里做出了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在一个新的没有战争的时代,这些精神被赋予新的内涵奋发图强,团结一致,百折不挠。吾辈应铭记历史居安思危,发愤图强。
蒙山昂首,沂水呜咽。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记录了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军民患难与共,水乳交融,铸成了军民一心,军民一家的铜墙铁壁,用鲜血和生命保存了大批的骨干力量。战斗中表现出来的舍生忘死,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是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是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强大动力。
齐鲁大地,这个自春秋战国以来就繁荣鼎盛、人才辈出的地方,在近代,中国人民争取独立与解放的征程上,又怎会叫人失望?沂蒙精神,是赤胆忠心的凝练,是英雄本色的具象,是这片土地上人民最质朴的爱国心的彰显,也在无形中回馈给山东以滋养。作为山东学子,我们自小受到的红色文化教育里,老师总是引沂蒙的例子,告诉我们红色精神并非远在天边,而是在身边就有。“身边就有”是沂蒙精神给予我们的具体映像,告诉每一名山东人,英雄就在身畔,这是每一位山东人心中的骄傲。这次研学活动,我们无比珍惜切身感受英雄精神的机会,认真读过每一块展板的内容,感受着历史的沉静与厚重。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展板上讲解文字简短平静,却字字千钧,于我们来讲,是一种心灵的震撼。
红色文化,对于我们青年学子,或者放到更大层面,对我们整个中华民族都有什么样的作用?这是我们执墨展沂研习团所探究的更深、更大的问题。通过实践加静心思考,我们有了自己的答案:“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这是党中央的深刻指示,是建立在深层次上的正确指引。“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一路走来的见证,是党和国家如今蒸蒸日上之局的清正源头。必须把红色文化保护学习视为重中之重,使其有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之功,坚定对我们党和道路的信心,继续毫不动摇的坚定党的正确领导。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要从当下做起,自觉接受红色文化教育,自觉传承人民英雄精神。历史波澜壮阔,精神亘古长存,山东科技大学执墨展沂研习团,亲临红色文化,沐浴沂蒙精神,争做新时代合格青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02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