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曲园学子社会实践—寻千古书香,品历史遗蕴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李欣茹

为深入了解家乡文化和历史,挖掘民族内涵,曲阜师范大学“新乡村新发展”社会实践小队拜访了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丁家楼子村丁超村支部书记,深入了解了丁家楼子村著名历史人物丁惟宁的历史事迹与作品,参观了丁公石祠与仰止坊,了解了丁家楼子村相关的历史文化,努力发扬丁家楼子村的历史余韵。

实践之初,实践队伍调查了一些历史著作的作者,通过调查分析,实践队员了解到,一些历史著作的作者的家乡具有丰富的考察价值。通过综合考察,实践队员决定将《金瓶梅》的作者丁惟宁的家乡—日照市五莲县丁家楼子村作为实践地点。队员首先通过网络渠道搜索丁家楼子村的相关信息,对其有了初步了解。诸城名人丁耀斗为纪念其父丁惟宁而建立了丁公石祠,1992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更深入了解丁公石祠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实践队员拜访了村支部书记丁超并进行了采访。

图为丁公石祠碑石。

寻建筑之美,品历史余韵

村支部书记丁超热情耐心地为实践队员介绍丁公石祠的构造。丁公石祠位于丁家楼子村东边,现在的村委会西边,坐北朝南,由石祠、仰止坊组成。石祠面阔三间,一门三窗,重梁双柱,柱头雕昂,石板瓦雕花脊,龙形双鸱吻,长9.1米,宽5.13米,高4.73米,总建筑面积46.7平方米。丁公石祠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是诸城地方名人丁耀斗为纪念他的父亲丁惟宁的功德,以昭后世,而兴建。室内正中悬挂丁公神像,两侧写着:一部金瓶梅,千古丁公祠,坊额背面书“山高水长”四个大字。丁公石祠内,现存明代碑刻8块,记载了石祠修建的经过和丁惟宁的诗作以及明清官员、文豪的题诗,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书香传百年,后人寻古迹

多年来,因《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真名疑案,使众多研究者和爱好者为之殚精竭虑,各种推断与考证异彩纷呈,近年,有关专家学者以遗存在民间鲜为人知的明代字画、方志、族谱(现存日照五莲潮河丁家后人手里保存)碑刻等文物为依据,将确凿的史实与缜密的论证有机结合,并参照了丁惟宁一生的经历,首次推出《金瓶梅》作者“丁惟宁说”,并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丁惟宁自小聪颖,年弱冠举于乡,刚过二十就中进士。既是嘉靖万历年间的大名士,又有文学创作的大手笔,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著作。村支部书记丁超热情耐心的为实践队员介绍丁惟宁先生的生平事迹。丁惟宁“性刚直激烈,不避强御”。为政“遇事敏练,无留牍。五弥谨举,行治第一”,不畏权贵、刚直不阿。后来丁惟宁看到明末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遂心灰意冷,于是托病不就,退职还家,此时年刚过四十岁。退职后还家,居于九仙山山麓下(即今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丁家楼子村),现村中有丁公祠堂(文物保护单位)。

探历史圣地,访历史回音

通过丁超书记讲解,实践队员在调查丁家楼子村时还了解到苏轼任密州太守时也曾在此游历,在丁家楼子村西山崖上,有一块长方形平整的磐石。巨石东侧,竖刻有“白鹤楼”三个大字。上款已剥蚀,下书“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九月……”巨石南向,有明万历乙巳科进士、诰敕房中书舍人丁耀斗摹写的“白鹤楼”三字。上款为:“宋熙宁九年,苏轼书于石东”,落款为:“明万历四十年丁耀斗摹此”,离巨石约80米处,在一卧石上刻有“留月”二字,据资料考证,应为苏轼手笔。

图为实践队员探访第一山遗迹。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历史建筑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而得以保留下来,并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实践队员探访了丁惟宁的故乡—丁家楼子村,并挖掘其内在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感悟浓厚的历史余韵,将家乡历史文化发扬光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96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二师学子三下乡:聚焦留守儿童教育,共筑成长希望

在湖北省三伏潭镇鲜码村这片充满乡土气息的田野间,一场关于爱与责任的走访行动悄然铺开。此次家访,旨在深入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状况,传递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爱与期望,共同……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以周恩来精神,共燃乡村爱国情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2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激励他们为祖国伟大复兴树立远大理想。8月2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戏曲绘梦童心扬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又一绚丽瑰宝,激发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8月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脊椎动物课堂启智,共筑童心生物探索梦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激发乡村学生们的探索心和好奇心,点亮学生们对于探索神秘生物世界的科学追求。7月3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开心超人舞,快乐乡村课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0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丰富乡村学生们的多彩童年,同时激发学生们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促进学生们的未来发展。7月30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乡村课堂赏古韵,共鸣传统乐器美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9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的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间接的提升学生们对美的感知能力与审美能力。7月29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调研富硒花生,机械化种植显成效

导语:近日,来自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服务队分队在仙桃市三伏潭镇鲜码村开展了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此次实践聚焦于鲜码村富硒花生种植与机……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脸谱绘就传统美,童心共赏文化韵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6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乡村学生们拉近与中华艺术的距离,领略之中独特的魅力。7月26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班团建设】“网络闸门,数字蓝盾”——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案例访谈活

以法为盾,筑牢数字安全防线;以警为镜,护航法治时代新章。2025年2月11日,法学2303团支部访谈小队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安分局…

“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寒假

(通讯员黄鑫)1月10日至2月23日,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寒假返家乡志愿团队成员在各…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最新发布

与法同行润民心,共谱华章万象新
(通讯员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弘法沧澜队队员何玉娟)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中,提高居民的法…
齐鲁山区致富路:山茶种植助富贵,传统文化增魅力
日照市丁家楼子村位于山水秀丽的山东省,近年来通过山茶种植和文化旅游的双重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这个曾经贫困的农村如今焕发出勃勃的生机,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典范。丁家楼子村地势险峻…
“寻红色印记,铸红色法治 ” ——曲阜师大寒假社会实践“红砖铸法队”第一分队纪实
红色法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并积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核心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
关爱儿童,关注未来
关爱儿童,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并付诸行动的重要课题。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在寒假期间,实践队员给孩子们辅导作业,倍孩子们一起玩,在这个过程中也让实践队员有…
“曲园学子追寻红色法治文化之根”——曲阜师大法学院寒假“红砖铸法队”实践活动纪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在废除旧法统的同时,积极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建设的成功经验,抓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总结和重温建国之前党领导…
曲园学子三下乡:从“千万工程”中汲取美丽乡村蝶变密码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振兴是大势所趋,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为积极响应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
声援未来
1月24日电(通讯员朱文秀)听力公益作为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奉献爱心、彰显美德、服务民生、促进和谐的崇高事业。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和中央领导集体的呼吁,声援未来社会实践队以关爱听障儿童,助力公…
曲园学子三下乡——乡贤文化
山东大学生进行寒假社会实践乡贤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在我国的民间土壤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它源于乡土,又反过来滋养着乡土,成为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牢固纽带。在新时…
曲阜师大法学院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学红色法治思想,习党的法治智慧
中国青年网报菏泽1月18日电(通讯员谢新)研究我国法治发展历程,学习红色法治思想,吸取党的法治智慧,对我们新时代新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曲阜师范大学寒假实践队第一分队就近代中国共产党在山东革命…
落实低碳环保,守护绿色社区
为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低碳环保势在必行,为此曲阜师范大学青春创梦实践队于1月23日深入烟台市芝罘区山水龙城社区进行绿色环保调研,促进社区垃圾分类处理,以点带面共筑绿色社区,实现美丽中国。实践队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