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遇见非遗经典,传承中华文化”——寒假“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鲁城街道阙里社区,意在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向社区居民普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提高大众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
我们团队到达阙里社区后,跟随社区负责人的脚步来到社区的礼堂,居民们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在王长青书记的主持下,团队的两名志愿者开始了宣讲活动。宣讲内容以屏幕演示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和“走进曲阜市非遗”两大部分。
通过准备过程中的查阅资料,我对非遗的理解更加深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荣幸能够参与这次进社区宣讲非遗的活动,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和传播非遗文化。
宣讲过程中,志愿者也提到了非遗传承中遇到的问题,如传承人老龄化,缺乏资金支持,社会认知度较低,市场化挑战,法律保护机制不够完善,文化环境变化以及技术传承困难。这些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所体现,例如在短视频平台上浏览非遗传承人的视频,我们可以感受到非遗传承需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流程复杂,能力要求高。在这次活动中,我深刻认识到了非遗的魅力和重要性。通过与社区居民的互动和交流,我发现很多人对非遗并不了解,甚至没有听说过。这让我意识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更多的努力来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非遗。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解决方法,有教育与培养传承人,提供资金支持,加强宣传与推广,建立保护机制,推动创新发展,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社区参与和文化自觉等。
志愿者还向大家介绍了一些曲阜市非遗项目——祭孔大典,孔府菜烹饪技艺,鲁班传说和木雕工艺。这些项目包含表演,烹饪,手工等多种形式,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的内涵,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和谐氛围、构建和谐社会、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看到居民们对这些非遗项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好奇,我感到非常欣慰。这让我明白,非遗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它就在我们身边,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进社区宣讲非遗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决心。我将继续努力,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非遗保护的行列中来,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93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