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如山,山临风雨而不改;师恩如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优秀的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师,更是拨开前途迷雾、照亮心灵成长的引路人。为了积极响应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建设教育强国的号召,表达对于恩师的感激之情,2024年1月21日,曲阜师范大学“躬耕教坛铸师魂,强师筑基赋新能”实践团队部分成员回访母校龙口市新民学校,与学校优秀教师沟通交流,以本次实践活动为契机铭记师恩,表达对恩师的感谢与怀念。
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回访母校,铭记师恩”。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离开熟悉的母校多年。如今即将再次踏进这片我曾经学习生活过的地方,内心不免有些紧张与激动。那段与同学好友同窗学习的日子、向老师们耐心求教的日子,那些欢声笑语、汗水与泪水,都是一直以来激励着我不断向前的信念与动力。作为老师曾经的学生,我深知老师对我们的用心良苦,一节节优质课堂的背后是无数个点灯备课的夜晚,一次次耐心教导体现的是老师对我们浓浓的爱;作为一名师范院校的师范生,我深知老师的陪伴与教导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而三尺讲台不易登,优秀老师不易做。因此,我对团队这次实践活动充满期待,怀着满满的热情为这次活动做准备。
联系恩师,制定拜访计划
在本次实践活动开展前,我先确定了本次拜访的目标——曾经担任过我初三历史老师的王老师。王老师有着数十年的教学经历,能够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讲课风格幽默风趣。同时王老师还十分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课余时间经常表达对我们的关心,因此深受学生喜爱,是一位教学水平与师德兼具的优秀教师。回校感恩拜访王老师,不仅能够表达我对她的感激之情与敬佩之情,还能够学习王老师身为优秀人民教师的优良品质,将优秀教师文化发扬光大。
怀揣着憧憬与期待,我制定了初步的拜访计划——到班鼓励学弟学妹、与老师面对面交流。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就来到了拜访老师的当天。
图为实践队员拍摄的母校照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郑佳慧 供图
拜访恩师,重游母校故地
1月21日14:00,我再次踏上了母校的土地,感受到了校园的熟悉与温馨。在王老师的带领下我重新回到熟悉的教室,回到曾经的座位上,看着学弟学妹们青春靓丽的面庞和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仿佛能听到自己学生时代的欢声笑语。回忆起那段美好的时光,我不禁感叹时光荏苒,却依旧对学生时代的点点滴滴难以忘怀。记得我上学时也曾有学长学姐回访母校,我们怀着憧憬与喜悦去聆听他们的经验分享。如今,在王老师的鼓励下我也以毕业生学长学姐的身份站在了讲台上,为学弟学妹们提供我自己的学习经验,与他们分享大学生活的美好,解答他们关于学习的疑问,真心希望自己能以过来人的身份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少走一点弯路、考出自己满意的成绩。
随后,我跟随王老师来到办公室,老师温暖的目光让我倍感亲切。与王老师面对面交谈,老师向我分享教学过程中的趣事与对我的殷切期望,我向老师分享了自己进入大学后的成长与收获,一起回忆了初中时代的美好。最后,我真诚的向王老师表达了内心的感激之情,希望能向王老师学习,在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尽一份力、发一份热,做影响学生一生的好老师。尽管只是短暂的交流,但从王老师赞许的目光和鼓励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了自己无限的潜力与可能性,也会以更加蓬勃的热情投入接下来的大学学习生活中去。
图为实践队员与王老师在沟通交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婧怡 供图
感悟收获,展望自身未来
在我看来,回访母校、拜访恩师是非常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它是联系高校学生与恩师的纽带,也是联系高校与初高中母校的纽带,能通过独特的形式传递高校学生的精神和理念,发挥作为社会实践活动应有的价值。这次回校拜访活动让我对自身的成长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与规划,母校的恩师对我寄予了厚望,也相信我们这一代人是有潜力改变世界的青年。这种信任和鼓励激励着我,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青年有着无限的潜能,而身为师范生的我们更是要在未来登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书育人、发光发热。但道阻且长,我们应当勇于面对人生路上的挑战与困难,不断学习并突破自我,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母校,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通讯员 李婧怡)
图为实践队员与母校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婧怡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90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