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青山竹海团队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丽水学院 作者:林康民

8月6日,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高坪新村的蔬菜种植大户、致富带头人王富贵,一大早整理好行装,站在自家种植基地收拾农活,不时翘首,似乎在等待什么。面对田间来往不解的老乡们,老王笑着说,“我在等我的贵人哩!”而他常常挂在口中的“贵人”,就是丽水学院生态学院的青山竹海助农团队。

高坪新村是浙闽两省结合部丽水遂昌县的一个偏远山村,海拔850米,拥有5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436户、1325人。作为浙江重要的竹林产地,竹产业的兴起也曾为高坪经济带来勃勃生机。然而,近年来,因乡村竹产业结构单一落后、社会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原因,竹笋、竹材价格一路下降,5291亩竹林面临荒废,乡村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高坪新村旧貌

2022年12月份,青山竹海助农团队为此深入高坪新村,利用所学知识促进当地竹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专注于毛竹林资源的生态化综合利用,致力于毛竹林定向培育、竹林复合栽培和调理土壤劣变的竹炭基有机肥研发应用等技术的培训与推广。团队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以实现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快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实施林业科技精准帮扶,深化推广“一亩山万元钱”的科技富民模式,采用了“团队技术研发+农民参与式技术培训与推广+示范基地(户)建设”的助农模式。

8月6日上午10点,青山竹海助农小队穿沿3个小时蜿蜒车路,来到本次调研活动的目的地——丽水市遂昌县茫茫大山深处的高坪新村。此次调研是自2018年踏足这片乡土以来,青山竹海团队扎根高坪、致力扶贫振兴路的第16次实地调研。

”青山竹海“团队于种植基地合影

与王富贵会面后,小队径直赶往他家的种植试验基地。团队首先用土钻取了部分土样,便于数据的分析。随后摘取了一些种植的青菜、辣椒等作物进行对比。喜人的是,竹炭有机肥施用过后的果蔬生长情况良好,结实率高、产量大,普通施肥与竹炭基有机肥培养下的作物呈现明显变化。以高坪新村的辣椒为例,使用竹炭基有机肥种苗死亡率由50%下降到0.2%;株高增加20%以上;单株产量增加15%,亩产值达5000-6000斤,经济效益高达6000-8000元。

施加竹炭基有机肥的辣椒长势喜人

随后,团队还奔赴了位于高坪乡西南位置的林下复合栽培基地,观察黄精、竹荪等林下作物的长势。团队充分利用高坪生态环境优势,制定生态化栽培技术手段,发展竹林下中草药、食用菌等竹林复合经营模式,有效提升了竹林的立体经济,产出效益显著提升。以竹林套种多花黄精为例,林地产出年增效达2000元/亩以上。

青山竹海团队于基地栽培的多花黄精

自2018年起,团队不断实践改良,多地开展调查,用收益成果一次次改变周围村民对他们的看法。“开始还觉得他们都太年轻,好像用这种有机肥没什么效果,后来我们用了觉得效果蛮好,赚钱了,觉得他们也蛮靠谱的,有机肥管用!”王富贵看着村子的变化不禁感慨道。

青山竹海团队部分实地对接项目

近年来,团队扎根乡村(包括高坪新村),集中开展培训50余场次、农民座谈70余场、现场指导服务100余次,建立了10个企业、合作社等长效机制,服务示范户150余户、服务农民2500余人,带动解决农村劳动力5000余个工,真正实现了科技扶贫和智力扶贫,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发挥了重要的堡垒作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142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二师学子三下乡:聚焦留守儿童教育,共筑成长希望

在湖北省三伏潭镇鲜码村这片充满乡土气息的田野间,一场关于爱与责任的走访行动悄然铺开。此次家访,旨在深入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状况,传递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爱与期望,共同……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以周恩来精神,共燃乡村爱国情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2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激励他们为祖国伟大复兴树立远大理想。8月2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戏曲绘梦童心扬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又一绚丽瑰宝,激发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8月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脊椎动物课堂启智,共筑童心生物探索梦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激发乡村学生们的探索心和好奇心,点亮学生们对于探索神秘生物世界的科学追求。7月3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开心超人舞,快乐乡村课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0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丰富乡村学生们的多彩童年,同时激发学生们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促进学生们的未来发展。7月30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乡村课堂赏古韵,共鸣传统乐器美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9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的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间接的提升学生们对美的感知能力与审美能力。7月29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调研富硒花生,机械化种植显成效

导语:近日,来自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服务队分队在仙桃市三伏潭镇鲜码村开展了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此次实践聚焦于鲜码村富硒花生种植与机……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脸谱绘就传统美,童心共赏文化韵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6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乡村学生们拉近与中华艺术的距离,领略之中独特的魅力。7月26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班团建设】“网络闸门,数字蓝盾”——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案例访谈活

以法为盾,筑牢数字安全防线;以警为镜,护航法治时代新章。2025年2月11日,法学2303团支部访谈小队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安分局…

“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寒假

(通讯员黄鑫)1月10日至2月23日,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寒假返家乡志愿团队成员在各…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最新发布

绿色蓝天,从我做起
为了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并践行垃圾分类,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追光者志愿服务实践团于2023年7月19日上午在董必武红军小学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环保课程,主题鲜明:“绿色蓝天,从我做起”…
小梦想家,放飞未来
2023年7月20日上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追光者志愿服务实践团踏入董必武红军小学,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三下乡支教课程,主题为“小梦想家,放飞未来”。这次课程的目标是关注孩子们的梦想,引导他们勇…
感悟红色精神,绽放红色情怀
2023年7月20日下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追光者志愿服务实践团来到董必武红军小学,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三下乡支教课程,主题为“感悟红色精神,绽放红色情怀”。这次活动的目标是通过红色电影…
传承英雄光荣,践行崇高品质
2023年7月14日上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追光者志愿服务实践团来到董必武红军小学,开展了一场富有意义的三下乡支教课程,主题为“传承英雄光荣,践行崇高品质”。这次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学习英雄人物的光…
红旗渠精神宣讲纪实—走进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光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红旗渠精神宣讲进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展活力2023年7月28日下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宣红色精神,展青春风采”红旗渠精神志愿宣讲队来到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上集镇光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红旗渠精…
红旗渠精神宣讲纪实—走进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石咀社区
宣讲红旗渠精神,赓续红色血脉2023年7月27日上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宣红色精神,展青春风采”志愿宣讲团走进河南省淅川县石咀社区,积极创新宣讲方式方法,用透彻的分析、生动的解读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飞…
红旗渠精神宣讲纪实—走进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金河社区
渠水进金河,精神塑社区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陕西延安、河南安阳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初心使命。2023年7月26日下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宣红色精神,展青春风采”红旗渠精神志愿宣讲队来…
太行入画来,新村展新颜
为深入学习贯彻红旗渠精神,了解与红旗渠精神同根同源的“扁担精神”的独特内涵,以多种视角体会太行山脉、石板岩镇的壮丽美景。2023年7月6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寻红色足迹,悟二十大精神”红旗渠精神实践调…
奔赴林州石板岩,一根扁担记心间
奔赴林州石板岩,一根扁担记心间为进一步学习贯彻红旗渠精神,体会红旗渠精神对林州各地发展的关键性作用,切实了解与红旗渠精神一脉相承的扁担精神。2023年7月5日下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寻红色足迹,悟二十…
走近红旗渠,致敬最可爱的人
上世纪60年代,50万林县(今河南林州)人民以“重新安排河山”的英雄气概,在上无寸物可攀、下无立足之地的半山绝壁上,腰系绳索,抡锤打钎,奋战10年凿出红旗渠,改变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局面,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