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买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国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保证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只有让人民吃饱穿暖才能稳定民生。粮食安全成为提升人民安全感、幸福感的关键。粮食大国的背后,离不开每一个默默守护,在土地里辛苦耕耘的人。在我身边,就有着这样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他就是扎根大地的育种研究引路人王蕴波,王蕴波硕士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是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原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同时也是全国作物学会玉米学术委员会鲜食玉米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农业科技导报副理事长,广东省作物学会副理事长,他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的援非计划、农业部的948项目,并为我国“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做出应有贡献。
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让佛山市民吃上放心食品,让佛山真正成为食品安全的城市”,以此为目标,王蕴波团队通过近20年来不懈的尝试与努力,将“天方夜谭”变成现实,所研发的“佛甜10号”已在全省推广面积达到近100万亩,极大提升了玉米的产量,帮当地农民实现了经济上质的飞跃。王蕴波也积极投身于脱贫攻坚战中,在2019年,王蕴波亲自赴四川甘孜州开展脱贫攻坚专题活动,他不怕当地条件的艰苦,深入人民群众当中,详细了解当地的情况,找出问题所在,认真履行代表职能,以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带领百姓共同致富为出发点,奉献了自己的力量。除此之外,他还积极参与了援非活动,助力非洲玉米事业发展。
守护中国粮,端牢中国饭碗
王蕴波致力投身于玉米事业,他所培育的甜玉米新品种“佛甜2号”、“佛甜3号”、“佛甜6号”和“佛甜10号”,推广面积已达100余万亩,为华南地区提供了优质耐热甜玉米新品种。先后五次“搬家”只为突破“卡脖子”难题,在试验田搬得最远的时候,每天早上6点从家里出发,8点半才能赶到地里,但他从没有一句怨言。在面对广东夏季高温、高湿,病虫害较难控制,这种艰苦的条件时,他说“人若是不耐热,耐热的品种也培育不出来。”即使已经退休了,他也没有放弃他所热爱的玉米事业,退休后他继续支持团队做甜玉米育种工作,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坚决执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最高批示,积极践行“种好‘中国粮’,端稳“自己碗’”的精神。一颗中国心,满怀中国情,守护中国粮,端牢中国碗。
传承种子精神,续写时代新章
“这些事情,我不来做,没有人会怪我;但我不做的话,对不起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种子是具有奉献精神的,又是顽强不屈的,不管经历什么样的风吹雨打依然能迎难而上,这既是种子的品质也是王蕴波的人生信条。除了自身积极投入到实践中,作为一名老师,王蕴波身上的种子精神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学生。如今,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玉米研究团队第一代人王蕴波、第二代人杨泉女接续攻克了卡脖子的甜玉米“芯片”技术。谈及未来,杨泉女带领着学生李舒媛、何炘珂、李协钟等第三代玉米人将继续坚持用“科技芯”传承“玉米情”。种子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种子精神活在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孕育成千千万万颗“种子”。
身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传承发扬种子精神,践行青年担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勇于担当,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积极响应农业强国战略,参与到乡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12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