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深入体验阅读、运动和科学的魅力,学习泸县非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来自西华师范大学的“悦读韵动”社会实践队来到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得胜镇,开展了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7月18日是活动的第九天,实践团队以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和学习为出发点开展系列活动。团队对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阅读、体育、自然科普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在实践过程中,队员们采用了有声阅读、名著阅读和绘本阅读等区别于传统白纸黑字式的课本阅读方式来唤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他们深刻认识到,阅读不仅仅是“阅”,更要“悦”。实践队队员通过与孩子们共同阅读、陪伴他们一起探索故事来引导他们享受阅读的乐趣。实践队以这种新颖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学习,培养阅读习惯,收效显著。在开展多彩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洋溢出的着情感和思维中,潜藏着无限的梦想。实践队队员纷纷表示深深感受到了孩子们的求知欲。他们坚信,乡村的孩子同样具有天赋,然而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许多本应获得更好发展机会的孩子只能默默埋没在茫茫人海中。因此,实践队队员们一致认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教育振兴。教育是实现地区长期良性发展的核心要素。作为将来从事教育行业的实践队员,他们深刻领悟到了乡村教育的必要性与时代性。
图为小朋友在阅读。 毛秋月 摄
泸县的非遗文化传承也是实践队开展活动的重点。西华师大“悦读韵动”队通过本次活动,旨在让孩子们树立起文化自信。他们以绘画、剪纸与武术为平台,以文化自信为核心,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泸县丰富多彩的文化。在实践中,队员们教授孩子们绘画技巧,设计图案,并亲自指导他们动手进行剪纸和绘画创作。他们还引导孩子们将泸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雨坛彩龙、得胜花灯和分水油纸伞等与当地非遗文化元素融入到作品中,使孩子们亲身体验非遗之美。孩子们在完成自己的绘画和剪纸作品时,脸上洋溢着快乐和激动,迫不及待地与队员们分享他们的作品。“我想,似乎在这一刻,他们开始逐渐培养出对自身文化的深刻认同,并在内心中逐渐拥有了文化自信。看着这些孩子们欢快的笑脸,我不禁感叹着我们所做的这样一件事是多么的有意义。”这是实践队队员赵俊杰在实践过程中的感悟。
图为实践队队员教孩子们设计雨坛彩龙。 赵俊杰 摄
科学素养的培养也是实践过程中的的一个特色环节。实践队队员给孩子们传授数学和科学知识,并通过趣味的互动方式深化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以往,大部分人对数学课的印象就是死板的计算,让学生们感到厌烦和无聊。然而,“悦读韵动”的数学课变得有趣起来。其中,“数独”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内容。孩子们在游戏中不仅可以享受解谜的乐趣,还能锻炼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此外,“猜拳”胜负法也成为数学课上的亮点,通过与同学们的对决,孩子们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并在游戏中体验胜利的喜悦。
物理课同样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改变,它不再是晦涩难懂的“天书”,物理课成为了一个让孩子们感受探索乐趣和实验创新的地方。在“九筷桥”的实验中,孩子们通过运用学习到的建筑结构知识,成功地将九根筷子搭成一座美观的桥,这座桥还能够承受住适当的重物。在“米壶铃”实验中,孩子们将筷子伸入装满大米的瓶子里,成功地将整个瓶子提起来,这让孩子们领略到了摩擦力的奥妙。此外,“手动喷泉”实验也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孩子们通过掌控瓶盖的松紧程度,实现了控制侧面开孔的水瓶是否流水,这让他们对压强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图为小朋友完成的九筷桥。吴庆龄 摄
社会实践快要接近尾声,西华师大“悦读韵动”队的成员们表示非常荣幸能与泸县得胜镇的孩子们共同度过这样一段难忘的时光。他们意识到乡村教育的振兴之路并非易事,但是他们愿意为乡村振兴的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每天看到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们与他们阳光开朗的笑脸,我就更坚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有价值的。”实践队员赵俊杰有感而发。
尽管“悦读韵动”队只是乡村振兴事业中的一小支队伍,但他们深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微小的力量也能推动乡村振兴。他们从阅读、体育、自然教育、文化传承等方面助力乡村教育发展,推动文化、体育下乡,加强乡村文化供给,提高乡村未成年人的综合素养,促进乡村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贡献青春力量。孩子的笑容是实践团队前进的动力,乡村振兴是他们永不停歇的目标。希望有更多的有志人士加入到乡村振兴的行列中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贡献力量。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实践所孩子们的合照。 毛秋月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12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