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 逐 红 色 足 迹,争 做 新 时 代 优 秀 青 年”实践新闻稿———传承革命精神
2023年7月16日,滁州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赴临泉县小分队在长官镇涎河南岸育才阁开展了一场以“追逐红色足迹,争做新时代优秀青年”的实践活动。
随着队员的接踵到来,我们也开始了我们的实践活动,抵达长官镇育才阁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巨大的张蕴华先生的雕像,张蕴华先生的雕像衣着得体,尽显文人的风采
图注:为2023年7月16日实地拍摄
张蕴华(1899~1931),名育英,字蕴华,曾化名张振亚、张育才、张涛,临泉县长官店人。7 岁入塾攻读,天资聪颖,爱劳动,性刚强,因右手6 指有碍握笔,断然将赘指咬掉。民国4 年(1915 年)考入阜阳县立高级小学,刻苦钻研,富有正义感,乐于和穷人家子弟交往,常在物资上援助贫苦同学。张蕴华不畏-,主持公道,善于辩论,在同学中威信很高,曾为首反对学校将助学金发给富人子弟而遭忌恨。张蕴华高小毕业后,尽管成绩优秀,学校当局却以不守校规煽动-为由,通知阜阳各中学不要录取他。次年改名张振亚考入省立第六中学,在校受进步教师王允仲的启发,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刊物,接受新思想。“五·四”运动消息传到阜阳,张蕴华参与发起组织学生联合会,进行-,——,声援北京爱国-。民国10 年,安庆发生军阀-学生的“六·二”惨案,张蕴华积极参加阜阳县学生联合会组织的声援活动。
图注:图为张蕴华带领宣誓
1923年,张蕴华任沈丘镇立小学教员,1925年初任校长。他一面办学,向学生宣讲《共产党宣言》《革命新故事》等进步书籍,为革命培养人才,一面走向社会,以学校为掩护,发动群众开展反对土豪劣绅的斗争。
1925年秋,张蕴华调任阜阳县立高级小学校长。他积极参加党的秘密活动,与共产党员乔锦卿、周传业、周传鼎等人建立了中共阜阳党小组,成为共产党员,发展党的组织,成为中共阜阳支部最早的成员之一。
1928年4月,阜阳“四九”起义被残酷镇压。当年秋,中共阜阳县临委恢复后,根据县临委指示,张蕴华和曹国勋回到长官店,以长官、沈丘集、曹寨为中心开展党的秘密工作。
“1929年,张蕴华接办长官小学,在废庙兴学行动中,拆除七座庙和自家3间瓦房,建设了新式学校育才阁。”程晓嫚说,1930年育才阁竣工。为启发学生革命思想,张蕴华撰写了两副校门对联:“竖起两根硬骨头,誓与土劣拼死命”“有什么思想说什么话,做一番事业尽一番心”,公开竖起革命大旗。
1929年冬,张蕴华隐藏共产党员身份,出任国民党阜阳县财政局副局长,次年春任局长。他推荐曹国勋任阜阳县西三镇即第十区(沈丘集)保安大队长,借机发展党的武装力量。之后掀起勒缴阜阳“八大家”拖欠的银粮、反对青夫勒索银粮的农民运动。
1931年8月,张蕴华组织领导群众开展长官店农民起义,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失败,张蕴华被捕,押送到安庆。
张蕴华在狱中受尽酷刑,大义凛然,始终不屈。他在写给胞弟的信中说:“将来出笼至蜀工作,定有可望。如未遂志,为党光荣,何足叹惜!”当法官问他皖北有多少共产党员时,他奋笔疾书:“皖北共产党,二十一万八;个个昂着头,快刀杀不清;工农众兄弟,一个不知名。”
1931年11月13日,张蕴华在安庆北门被反动派杀害,临刑时他高呼“中国共产党员万岁!”,时年32岁。
图注:勇立潮头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深切的感觉到了革命先辈们的伟大精神,给予我们信心和力量。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人口的流失,存在于乡村中的红色文化也愈来愈被掩埋在时代的尘埃之中。然而存在于乡村中的红色文化,革命志士其实也并不逊色于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他们同样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和革命意志。所以,那些革命历史中的红色文化精神也同样潜藏在各个地处偏远的乡村烈士陵园之中,其间所存在的重要革命纪念物、标志物,所承载的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以及那些为中华民族解放,为新中国建立“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志士都是我们去传承革命精神,推广红色文化的宝贵资源。我们不应浪费,我们也不应该让传承着伟大意志的乡村中销声匿迹。
图注:队员合照
本次三下乡活动虽然很幸苦,但是也让我们收获颇多,队员们都受益匪浅,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更应该了解历史,了解红色的足迹,从而能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上都有所感悟,铭记历史,奋勇向前!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96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