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岳彤王豪男 冯雪利)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宣传贯彻《长江保护法》,为守护“美丽长江”助力,2023年8月1日——8月5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宜昌研究小队以生态共同体研究视域为切入点,选择长江流域的部分支流作为考察对象并前往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点军区开展实地调研。
*参观学习,走进城市之窗
在实践活动开始之初,“宜昌研究小队”走进宜昌市城市规划展览馆,了解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的“宜昌方案”。
在参观过程中,工作人员向实践队员介绍了宜昌市环境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和重点任务,以及宜昌在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的相关举措。实践队员们在展览馆内的地图上仔细查看宜昌市的河流分布,并激动地在地图上寻找着预先规划好的社会实践地(运河、沙河和卷桥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宜昌市近几年以《湖北省清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为基础,通过多种形式(如专题会议、宣传短片等形式)加强对条例的宣传,多措并举推进宜昌经济发展不触碰法律红线,长江保护措施按照法律的要求开展。在参观学习之后,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宜昌市在开展城市规划时确实是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到了实处,‘宜昌方案’确实值得深入学习。”
图为工作人员向团队成员介绍长江大保护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岳彤 摄
*发放问卷与当地群众现场交流
团队成员们选择宜昌市西陵区滨江公园作为发放问卷和了解民意的主要阵地。在实践期内,团队成员每天傍晚都会到滨江公园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生态共同体的了解程度以及环境意识与法治意识的深入程度,与当地居民聊天,向群众进行长江大保护方面的法治知识普及和解读。在交谈过程中,有位家住沙河公园旁的伯伯向实践队员分享道,他亲眼见证了沙河公园从脏、乱、臭的生态洼地到清新、整洁、美丽的生态绿地的蜕变,真切感受到了宜昌市对生态环境的关心和关注。
图为团队成员向宜昌市民发放调查问卷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宜南 摄
*实地考察宜昌市水生态治理状况
作为长江大保护的立规之地,宜昌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殷殷嘱托,坚持法治引领治理,向“化工围江”宣战,并成功建设成为全国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城市”。8月3日—5日,“宜昌研究小队”走进宜昌市运河公园、沙河公园和卷桥河公园,走过一条条河流,掬起一捧捧河水,在实地考察、走访中,学习宜昌方案,探索治理成效。
来到运河公园,实践队员发现,运河公园的生态治理有着“大智慧”。现在的运河公园在系统治理后仍旧保留了自身的“鱼塘”特色,把水电站的旧址改造成为工业风格的游玩区,贯彻“城与山水相融”的发展理念,在发挥自身生态功能的同时,也为周边居民了最便捷、优质的服务。实践队员陈宜南在调研运河公园时感叹道:“运河公园的设计与修建在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这座‘水电之城’的文化基底。”
不同于运河,沙河是因葛洲坝修建,水位顶托形成的河流。走在绿树成荫的沙河公园,望着眼前清澈见底的河流,实践队员们不禁想到了发放问卷时那位亲切伯伯所说的“蜕变”。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了解到,沙河的生态蝶变新生的关键在于改扩建污水厂,关停撤排污口,依托其地理特点,打造“海绵公园”。在整改过程中,沙河公园保留了自然环境特色,实现了生态价值转换,为推动片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抵达卷桥河湿地公园并开展考察时,实践队员近距离观察卷桥河水质,感受其生态修复成效。队员们了解到,卷桥河湿地通过采用植物、生物清淤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不仅恢复河滩自然湿地,还保护了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对于卷桥河湿地公园治理的成功经验,实践队员冯雪利说道:“我认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卷桥河湿地公园的修复理念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卷桥河在生态修复和保护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尽可能减少对自然河道的干预和影响。”
图为团队成员在宜昌市展开调研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冯雪利 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保护在于日积月累,在于滴水石穿,在于众志成城。《长江保护法》的制定已经迈出了重要步伐,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应紧随其后,学习贯彻好法治思想,再将知识理论用于现实,达到融会贯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共建美丽中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94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